李盛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变化,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阅读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 创造性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需要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淡体会。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使老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老师的思考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思考感悟。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有相当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整堂课基本上以“教师讲”为主,留给“学生思”的时间比较少,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的地位。学生在教师控制下进行阅读学习,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个性学习的余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引导他们质疑、探究、体验,培养他们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
(二)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个体差异。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强调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而不能讲求所谓的“同一性”。但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直接教给学生标准答案,不重视学生个体化、差异化的阅读感受。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思想惰性,懒得思考、探索,觉得只有教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唯一的,无法从阅读中领悟个性化的感受。
(三)教师要真正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教学。
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是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之后就开始分析课文,有时甚至会细致分析课文的句子、词语等,从而将一篇紧密联系的课文肢解为零零碎碎的小知识点。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只停留在对课文的具体句子分析中,没有深入领会课文的整体内涵。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只能让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
(四)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特别注意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思维的碰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轮流总结发言,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阅读教学。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阅读效果,没有兴趣的阅读,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
(一)以“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就继续读。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莎翁戏词的妙处。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文质兼美的大声朗读,深厚凝重的默读等。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开展每天5分钟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拓展课外阅读,加强写作训练
当前学生书读得太少、面窄、量少、自读能力低下。为了改变现状,语文教师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社会、地理、科学等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一)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高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阅读范围有限,只有扩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针对所学课文,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书籍。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收集名言名句、名段名篇、好的写作方法,认真领会其内涵,并以心得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发散思维,点明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可借鉴之处、可舍弃之处,进而把书本知识融入学生平时的应用与实践中,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以阅读促进写作。
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学生之所以提起笔来言之无物,不仅在于自身阅历不够,还在于读书看报太少,知识积累太少。随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加,知识素养、审美愉悦、性灵陶冶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写作上的“蓄势”自然准备就绪。写作兴趣的激发会使学生加倍感到知识储备的不足,反过来促使他们在阅读时高度专注,厚积薄发,这种双向的努力无疑形成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
四、重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情感、蕴合哲理、直抒胸臆,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触摸作者的灵魂,并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层次读者的赏析体现出的情感是不同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我们要培养有创意的读者,而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个性和创意,把思维活动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训练思考的灵活性。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进行思考。让学生提问,不是简单地质疑问难,而是要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创造性方面多下工夫。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先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此外,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不同角度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不人云亦云。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营造可以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环境,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学“另有所得”。
(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教学模式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深化阅读教学,必须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容量的阅读活动,并在形成自己见解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对阅读文本的体验、感悟和领会。在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涨,从而主动研究和探究、与他人分享资料,不断在阅读中发现快乐、体会内涵,形成独到的思想。
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待语文教师长期探究,我愿与同仁在这条路上不断进取。相信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会不断得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