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必须具备的条件。但从现实情况看,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误区。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创新教学。只有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
一、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设备都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却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有时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一些多媒体课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操纵鼠标,学生在下面饶有兴趣地观看动感十足的画面,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静止状态,没有活动起来,因此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有小组讨论就是创新。
传统讲授是单向的,而讨论是双向的,小组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进行探究,并做出反应。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领会讨论学习的内涵,跟着形势走。他们认为没有讨论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创新意识,于是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都要摆出小组讨论的阵势。即使问题值得讨论,也没有给学生留够思考及讨论的时间,往往是摆样子,走过场,表演给听课人看的,更不用说讨论的意义了。试问这种小组讨论怎能有所创新?
3.有合作学习就是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地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已被广泛重视和应用,可是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深刻的研究和领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课前先分好小组,课上,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合作,至于什么是合作,怎么去合作,老师不去做相应的指导,形式上是小组合作,实质上仍是各干各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有所创新?
每一位教师都应及时了解并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积极的评价,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以展示。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积极主動地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建议
1.创造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
(1)师生间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更棒的方法告诉大家吗?”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运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善待学生的不同想法,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要靠老师的适当引导,并不时地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学习方法,丰富创新内容。例如第二册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设计9连续加9的练习,老师把每次加得的结果罗列出来:1827364554637281,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发现:(1)这些数十位上的数依次是1,2,3,…7,8;个位上的数依次是8,7…2,1;(2)把每个数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都觉得这组数很有趣。此时,教师要善于发挥学习材料和学生本身的优势,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针对学生发现的规律(1)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从而引发他们探究一个数加9的速算算理及方法;规律(2)蕴藏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与弃九验算法中求弃九数的基本思想方法。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趣因素,经常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不断地感受、追求数学的美。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然后通过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