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
墙的话题带来的启示
某天,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有人提议:“考大家一个题啊!如果你的面前竖着一面墙,你需要通过这面墙,你会想什么办法呢?”那位朋友话音刚落,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人说要从墙上翻过去,有人说要在墙上凿个洞爬过去,有人说要将墙砸倒了迈过去,有人说要从墙的两边绕过去……大家正说得热闹,朋友家的小孩突然插了一句:“不理它,去别的地方!”小孩的话像一声惊雷,震醒了所有在场的人:是啊,如果面前竖着一面墙,我们干嘛非要跟它过不去呢?“不理它,去别的地方!”难道不是最好最轻松的选择吗?
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常常面临类似的选择,并且很多时候都会像前面提到的这些朋友一样,非要跟“一面墙”较劲。在较着劲的同时,我们自己心里会越来越不畅快,而宝贝的情绪也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当然,亲子之间的对抗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旦对抗产生,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变通让效果迥然不同
朋友家有一个2岁半的小男孩,聪明伶俐,非常可爱。看到别的小朋友早已经非常熟练地拿笔涂鸦了,而自己家的宝贝还一点意识都没有,朋友着急了。为了尽快改变现状,她特意给儿子买回来各种各样的笔,想方设法引导宝贝爱上画画。可是小家伙偏偏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不仅没有一点长进,反而连笔都不肯摸了。听到她电话那头急切的声音,我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他不喜欢拿笔画画,那就算了吧!何必强人所难呢?如果你实在不甘心,那就给他准备一些颜料,或者和他一起用蔬菜汁、番茄酱等调料制作一些颜料,随便他用什么东西做笔,比如用手指、手掌、胡萝卜、土豆、纸团……蘸颜料往纸上涂,或者在馒头上涂,说不定他的兴趣就来了呢。”
几天之后,朋友再来电话,语气里洋溢着喜悦的情绪:“洋洋现在可喜欢涂鸦了,一开始是乱涂,现在还会用笔画出一些东西了,画完就讲给我听。虽然他画得不怎么像,讲得可是头头是道,很有意思,一点都不比别的小朋友差呢。”
如同我这位朋友一样,在对待宝贝方面,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由自主就想一条道走到黑,把自己和宝贝都逼入死胡同。如果我们学会变通,换一种方式思考,也许一切就“正常”了,甚至可能变得出乎意料的好呢。
把握变通契机的3种方式
这里所说的“变通”,是“变化”和“通达”的意思。既然是“变”,自然就应该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想要灵活变通看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如果把握了窍门,变通也可以随性随时而来。形象地说,把握变通的契机主要有3种方式:
1、“不理他,去别的地方”
有位妈妈为了让宝贝更好地认识五官,特意画了一幅没有鼻子的画,然后用纸剪了一只鼻子,和宝贝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宝贝拿起鼻子,第一时间将鼻子贴到了右脸颊上。接下来,他一次贴在左眼左侧,一次贴在嘴巴右侧,每次都没有贴对位置。宝贝贴了几次,妈妈就纠正了几次。最终,宝贝不耐烦地哭闹起来。其实,这位妈妈完全不必严肃纠错,只要变通一下,用幽默的语气来表达就足够了:“哈哈,你把鼻子贴在嘴巴旁边了,小娃娃的鼻子长歪了。”“哈哈,这次你把小娃娃的鼻子贴到眼睛旁边了,你看,他的眼睛鼻子挤一堆了。”妈妈这样的描述会传递给宝贝几个信息:第一,鼻子的位置贴错了。第二,宝贝贴的鼻子贴错在哪里了。第三,通过描述,引导宝贝更好地观察,帮助他学会形象地描述观察到的一切。第四,宝贝虽然贴错了,但是妈妈没有刻意纠正他,他小小的自尊得到保护,他就不会因此产生挫败感,就会继续玩下去,而这对他心理成长也会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
2、想想看,还有别的招儿吗?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需要调整状态,寻找新的路径。以串珠游戏为例,串珠是专家们广为推崇的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活动。因为广受推崇,很多父母就会想方设法引导宝贝串珠子,但是有的宝贝就是不喜欢串珠活动,线和珠子一到手,他们就会以非常规的方式来开展这项活动,比如把珠子撒一地,捡起来,继续扔……此时,如果我们强迫他串珠,他就会反抗,最终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如果我们变通一下,把串珠子的游戏变换成别的游戏,宝贝或许就会喜欢,并且会十分热衷地去玩游戏,而我们想要锻炼他精细动作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比如,绿豆、小米也是非常好玩的“小珠子”,和宝贝一起捡拾满地的绿豆、小米,然后塞入口径很小的小瓶子,或者放入缝制的小布袋、折叠的小纸包,或者就着地上的珠子,瞄准了用手指弹某个珠子,让这个珠子弹出去,碰到另外的珠子……所有这些一样都是锻炼宝贝精细动作的好游戏。
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喜好,要实现同样的目标,我们就不可能依赖某个固定的模式来完成,而要根据宝贝的特点灵活变通。
比如,我们试图传递给宝贝圆形的概念,一个喜欢汽车的宝贝,可以从车轮入手;一个喜欢布娃娃的宝贝,则要从布娃娃的圆扣子入手,然后再拓展到别的方面。
教育的切入点必须迎合宝贝的喜好,他们喜欢,才会更加容易接受,我们教育的效果也才能更为显著。学会变通,教育就会不着痕迹,轻轻松松。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