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鱼:
我是奉子成婚的,怀孕三个月的时候结了婚,但在怀宝宝期间,我的心情都不好。而且怀孕前几天我有去染发,喝过酒,也在用妇科药,怀孕期间还有用过一晚上的蚊香……虽然后来查了那个妇科药不会对胎儿有影响,染发也是几天前的事,喝的酒也不多,但我就是很担心。
那段时间在公司也是非常不开心,我老担心着公司会把我炒掉,但工作又让我烦,跟仅有的两个同事也处不来,听到电话想都有点心跳,有时中午睡一觉醒来心就在砰砰直跳,每天都在熬着下班……可回到家里跟老公也闹,老公那时也不理解我,有几次我都想从楼顶跳下去,可是我怕痛,真的不敢跳……
生下宝宝后,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宝宝已经快24小时了还没有胎便,医生马上检查、抽血、放保温箱……结果是血糖有点低……过了两天就好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生下来很久都没给宝宝喝奶,因为我没有奶,而且当天又去打了预防针,所有才会导致宝宝血糖有点低的,但我奇怪当时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感觉……直到后来才开始隐隐作痛……但宝宝还是一切都好。
宝宝两岁前都是爷爷奶奶在带,两岁多才接过来我们身边,但是那时我经常对他发脾气,老公也被我吵得烦就偶尔会打宝宝。奶奶爱打麻将,之前老公说奶奶怕宝宝缠她会偷偷地出去打麻将,这让宝宝没有安全感,爷爷又是个傻呼呼的老人,我有点不放心他……
我发现自己极端没有安全感,每天都在担心害怕,不知道怎么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心旅人:杨玲
亲爱的心旅人杨玲:
似乎你想处理的事情很多:有怀孕期的问题、和老公关系的问题、宝宝的问题、公婆的问题……归纳起来,你想处理的问题只有一个——焦虑。用你的来说,就是“安全感”。
焦虑,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在心理学的定义里,焦虑的是对未知的恐惧,换句话说:正因为不知道该恐惧什么,所以觉得恐惧。
纵观你所有害怕是这些事,没有一样是真的发生了坏结果。恰恰相反,几乎每一件事都还不错,如此说来,你的焦虑和担心,并非是在为坏结果而准备,它们的出现,纯粹是因为你本身对它们有需求。
任何情绪、感受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焦虑、担心、害怕同样也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用手指触碰一杯滚烫的开水,手指会感觉到强烈的“烫”,这种感觉会传导到大脑,然后迅速做出反应——让手指远离那杯开水。
由此可知,“烫”的感觉虽然很糟糕,可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同样,焦虑出现的原因也是如此,把关注点移到焦虑背后的意义上,尝试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并用心回答:你允许自己的生活里没有焦虑吗?你是否在焦虑里感觉更安全?如果没有这些焦虑你又会如何对待自己?
找到焦虑背后的意义,这是焦虑给你的功课,也是“给自己安全感”的关键点。
你的心旅伴:小鱼
心灵解析:
杨玲的来信,处处可见焦虑、担心,似乎总是害怕不好的事情发生,关注点永远是那一些不合心意的“糟糕”。杨玲说,她没有安全感(安全感的话题在幸福咨询手记之七里有过详细描述),可这里并非是安全感的问题,这关于我们看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就像一面雪白墙上的两个霉点,为何一整面的雪白都没有引起杨玲的关注,偏偏盯住那两个霉点不放。让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越害怕发生,越容易发生
相信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等公交车的时候,越着急、越盼望着公交车早点来,它偏偏就姗姗来迟;当你越不赶时间,边等车边欣赏人来人往的风景,不一会,公交车就到了。
注意到这里面有趣的规律了吗?当你着急、盼望着赶快来的时候,内心发出的信息是:我害怕它来迟。而当你做好准备慢慢等的时候,内心却没有发出任何关于“害怕”什么的信息。是的,这就是区别。
再前一种状态之下,你的内心是匮乏的,是紧张的、是抗拒的,这是一种防御的态度,更是一种对控制的极度渴望,所以,你发出的信息会导致事物的结果,抗拒的内心把一切正能量同时抗拒在外了,假如公交车有一根连进你大脑的天线,那么它接受到的信号便是:要晚点来哦,因为我抗拒让公交车早到这件事。
这个理论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它是能量,也有人说它是大脑的神经系统导向,当然还有人说这是暗示或者催眠,甚至还有更多更多的说法。无论哪一种,我们假设在杨玲身上真的发生了她所恐惧的事,那会怎么样呢?
她一定会松一口气,对自己说:看,这个结果我早就预料了!那到底是她有预知能力呢?还是她的内心导向了这样的结果呢?
生命本身包含的内容太多,就像那面白墙,永远不可能完美,把目光扩大再扩大,一定会发现,原来墙面竟然这么雪白,那一、两个霉点,丝毫不足以影响的。
焦虑源于对控制的失控
另外一点,杨玲的焦虑来源于她的控制欲。
每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还不懂得区分自己和妈妈,但是饿了妈妈马上会把奶送到嘴边,哭了妈妈马上会抱着自己安慰……在婴儿的眼里,妈妈和自己就是一个人,他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妈妈。于是,成年之后,这种控制便放在自己身上,总希望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
可是,控制是一种机械的操作,就像我们控制汽车、控制飞机、控制一个布娃娃……但是,人不可能通过“控制”来操作自己的生活。当然,除非你是超人,或者神仙。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我们遇到的人、事、物,由不得我们自己去选择,花就是花,草就是草,我们不能因为冬天没有花开,就把草变成花,这些事永远无法改变。就像杨玲和老公的关系,她说老公不理解自己,可是她不知道,要求理解本身就是一种不理解。那么,她又何尝理解过老公呢?于是,各种对生活的失控感组合而成杨玲的焦虑,总想不那么焦虑,可是越想不焦虑就越焦虑。
生活是在某个范围内给我们提供选择和承担的机会,可这不表示我们就可以控制生活的全部。毕竟,和茫茫宇宙相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细小到连尘埃都不算的。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杨玲的来信其实每一个点都可以分析一番,例如她担心宝宝没有安全感,却会对2岁的宝宝发脾气、想跳楼却怕痛、不放心公婆等等,只是篇幅有限无法详尽。我们对生活的最好态度,并不是穿好武装盔甲,以害怕伤害的方式对一切都小心抗拒、小心控制,而是应该卸下这些重型的防御,让生活本身柔软的穿过我们的内心,并感受由此带来的酸甜苦辣的人生,焦虑、恐惧等任何我们不喜欢的东西背后,都有值得我们成长的意义,允许它们的存在,就像允许我们的生命安全而快乐一样。最后,再问一句,你允许自己快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