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我到一家纸媒工作已经近三年了。工作中有一个叫小A的编辑,从一开始便给领导、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入职开始的培训到后来的个人总结我能看出,她是個细腻的人,文字感情充沛,凸显细节。而刚来单位报到的那些日子中,我们新员工有机会到三个主要的业务部门轮岗见习,这个期间的表现,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打破砂锅”问到底 沟通主动显态度
“不懂就问”应该是上学时期老师最爱跟学生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走进职场以后同样适用。很多企业愿意要上手快的毕业生,一方面看重他自身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能力。所谓的沟通意指能更好地表达你的思想,遇到棘手或者不理解的问题能够主动去请教前辈,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时,也懂得倾听对方并表达自己立场,从而形成观点的双向流动。
小A专业基础不是最好的,在随后的采写稿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少。她常常容易在文中加入主观感受,这无疑与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相违背,因为她的想法与领导不一致却又想搞清楚“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发生了很多的讨论机会。再比如,消息电头的不同写法,她也会去请教老师,有了选题思路更愿意跟其他老师分享,交流心得。沟通的能力跟先天性格有很大关联,但也并不完全,很多人都是通过后天培养逐渐建立了这样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运用自己的沟通能力,更好地展现自己。
小A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便是她喜欢打破砂锅、刨根问底,花很多的时间去搜查资料,尽管撰写稿子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容,但她还是会通过书本、网络、或者周围的朋友、同学去求教某个问题或知识点,时间长了,无形中拓宽了她审视问题的思路,遇上集体讨论问题,大家经常能够听到她一些独到、创新的见解,视野广阔不拘泥于现有格局。
思考的问题越多、越深入,才更可能看到事实背后的真相,也才可能通过文字展现出一个隐藏的世界。相比之下,小C跟小Z都偏向自我思考型,信息交流相对少,虽然工作成绩也不错,但小A的表现更容易产生连锁反应,比如有了选题任务,有了采访机会,老师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小A。这就是收获。
“大刀阔斧”上“前线” 细节把握暖人心
有时候一篇稿子很急,记者的“搜商”就变得极为重要,即在短时间内如何能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有用信息。小A的搜商很高,即使工作很多,她看上去也是一脸悠闲。一方面她对于接到的采访任务毫无畏惧之心,从不担心采访遇冷,采访前她做功课的时间往往只是小Z的二分之一。即使是棘手的或从未触碰的选题,她也不会表现出忐忑,脸上永远是满满的自信。统统这些,使得她获得了采访院士以及全国两会的机会,这对于新人是极为难得的。而她对于采访细节的抓取,使得文章更加灵动自然,也让院士形象摆脱了身份和荣誉上的文字堆砌,更多地展现出当时当地他的生活状态,仿佛那个人就在你对面,向你娓娓道来一般。
这也就是小A细腻的一面,她会把她工作中发生的值得回味品读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比如,第一次被毙掉的稿件,第一次与老师讨论的问题,第一次外出采访遇到的困难,甚至对每个老师的人物性格也会进行一番调皮但充满生活气息的描述。这种特点也在稿件中捕捉到了丝丝痕迹,她往往借助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来表现一个人或凸显一件事,一些重要的、但又易被忽视或遗漏的内容往往促成她文章的点睛之处。在新闻报道中,捕捉细节来展现人物个性、事件主题思想,需要记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同时在采访中引导被采访对象展现出他本来的“模样”或者遮盖在事件下的原貌,这样的文章才会好看好读。
在工作中,谁敢于承担、敢于表现,谁就是那个赢家。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小A的勇敢、自信与细腻,让领导看到希望,每一次的被认可,又给下一次采访机会增加了筹码。算一算,她参与了很多次报社的重大采访任务了,这些机会是她的优秀工作成绩累积的结果,领导看到了你的表现,才会给你下一次的机会,这就跟实习经历能够影响未来求职一个道理。
以诚相待惹人“爱” 灵活变通促事成
语言上的真诚,是个人的特点,也是作为记者的一种魅力。新人总是可以借着“新”的借口多向采访对象问几个“为什么”,对方也总会因为你稚嫩的面庞而把你定性为谦虚好学。在小A身上除了愿意打破砂锅、真诚这些闪光点外,还有着很多记者不具备的“厚脸皮”和“小心思”,不怕打击,坚持到底,或许真的就能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去年两会,小A被指派去采访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委员,从主动要求接机到联系采访时间,都被朱校长一一婉拒。在两会驻地,她和工作人员几番“较量”拿到了朱校长的房间号码。唯恐直接叩门打扰到他,打电话过去她又一次被拒绝,有同行过来看见她这样在门外干等很是不屑,拉着她径直去敲门,被拒后该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扬长而去。但默默等待的小A没有放弃,她坐在朱校长的门口开始偷听,并继续想辙。直到等来了送报纸的客房服务员,她拿出一张便签纸,写上:“朱校长,您就让我进去采访您吧!”然后署上她的名字,从客服手中抽出一份我们的报纸贴上去,放到那叠报纸的最上面。
可以想见,最后,她成功了,并且问了朱校长4个“最后一个问题”,和他聊了29分钟。一次次的被拒绝,似乎并未影响到小A采访的坚定。而在约采访对象的过程中,又体现了她的聪慧与真诚,不冒犯采访对象,但又以适当的方式寻求接近,并尽可能地延长采访时间。
当然,很多选题可能在采访中发现不具备可行性,那么适时地转换选题也是应该的。小A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她比很多人更用心,哪怕不可能,她也会去尝试,直到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为止。当你足够努力,用尽所有招数,即使最后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收获也是巨大的。
当梦想照进现实,为了到达理想的港湾,我们必须扬帆远航,有时顺风,有时逆风,但是我们必须航行,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抛锚停泊。时间没有偏袒谁,现在,小A在三个人中是采访机会最多、稿件水平进步最快的一个。
当你老是计较某一个事件为何不公或者时常抱怨自己的不如意,生活反过来也会给你点颜色。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懂得适时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得见你的努力与进步。
当然,人不是一剂药下去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也不是一件突发事件可以改变性格的,人需要日积月累地与自己斗,不断地给自己念“紧箍咒”。唯有看清自己,看清他人,才找得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垃圾,是泡沫,抑或是金子,就让时间作出最公允的评判。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内功修好,要揽瓷器活儿,还得先有金刚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