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练练琴就能培养艺术气质

2013-04-29 02:23:54张久祥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3年6期
关键词:晶晶气质加拿大

张久祥

孩子说再逼我练琴,就把手剁了

老刘是我大学同学,毕业后去了加拿大,十几年未曾联系,不久前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想跟我见见面。

寒暄叙旧过后,老刘说这次急着约我,是为了他的宝贝女儿晶晶。晶晶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出生在加拿大,有加拿大国籍,但因为晶晶妈不想放弃在国内的工作,所以带晶晶回国内上学接受教育,而老刘一直留在加拿大坐“移民监”,与家人长期两地分居。

好不容易熬到加拿大国籍,他立即申请放弃博士学位的攻读,回国跟家人团聚。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多起来,突然发现有问题了。

晶晶学钢琴四五年了,每天晶晶妈都让她练四十分钟,结果上周五她不想练琴,晶妈让她练,她突然冲到厨房拿着菜刀压到手腕上,叫着“是不是我把手腕剁了,你们就不会逼我练钢琴了” ?

老刘点着一根烟,眉头紧锁,说他和晶晶妈没指望她将来真成钢琴家,只希望孩子多一门爱好,培养一点艺术气质,等她考过钢琴十级,就让她自己决定是不是要接着往下学。

“学钢琴就是挺苦的,孩子小,不懂事,大人要顺着她,这事就泡汤了,我们啥方法都想过,哄着、劝着、逼着,甚至也打过她,有一年还奖励她,练琴一次,得10块钱。但这次晶晶反应这么强烈,把我和她妈都吓着了。你说不学吧,目前这个大环境,不进则退,周围的孩子哪个不是报了好几个课外班,虽然说晶晶将来可能要去加拿大上学,不会在国内竞争,但多学一点东西总没坏处吧?”老刘又狠狠吸了一口烟。

这不是第一个因为弹钢琴找我的家长,上次有个初二的女孩,她妈每天逼她练5个小时,她如果不练琴她妈就嚷嚷着要自杀,练到她每天看见琴就恶心,最后跟我们说希望她妈妈死掉。

不是每个人都有艺术的感觉

美国人做过研究,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有艺术感觉或者艺术兴趣。在这三分之一的人群里,艺术能力的差距平均是75倍,比如弹钢琴和谱曲的能力差别就很大,艺术的能力往往很单一,不像数理化,一通百通,家长要确定孩子是不是在这三分之一里。

“可是那么小的孩子,她知道啥,那不得家长先替她选择几个方向,看看她的发展?”老刘还有些疑惑。

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其实可以在更多的层面上,绘画、音乐、体育等,而不是女孩就要学弹钢琴,男孩就该去学画画,给孩子多一点选择,会更好。

再说,对艺术的感觉也不是理性引导出来的,那完全是一种感觉和体会。艺术的培养完全是一种感觉的培养,比如让他置身于某种环境里,看他有没有那种兴趣和感觉。如果带有很强目的性地去培养孩子所谓的艺术气质,即便天天练,她没产生那种感觉,气质也培养出不来。气质不是描述出来的,是从内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如果家长硬逼着孩子天天练琴,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有可能会扼杀孩子其它方面存在的兴趣和天赋。

如何为不同的孩子选择兴趣班

兴趣班,一定要孩子真的有兴趣,是她自己内心的愿望。可以领孩子去乐器行,问问孩子有没有觉得喜欢的、好玩的,有的孩子会觉得所有的都好玩,有的孩子觉得所有的都不怎么好玩。

对所有都觉得好玩的孩子,要和他讨论,让他在觉得好玩的东西里边选一到两个。千万不能强迫孩子,这个好玩,你必须学,那个不好玩,你必须不做。

对那些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孩子,可以慢慢培养。想让孩子学钢琴,家长自己可以先对音乐产生兴趣,找简易的乐器玩玩,或者自己经常听听音乐,花一两个月时间,让孩子浸泡在那个环境里,跟孩子讨论,感觉这个乐器怎么样?小孩子是在观察中、在感觉中学习,经常放音乐,可能就会对音乐有点感觉,如果感觉出来,兴趣自然会出来。

音乐、美术和体育,是为完善孩子的人格服务

大家总以为有了音乐、美术或者别的特长,这个人才算全面发展,其实,真正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心理适应力和他自身所具有能力的匹配,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的张力,指的是人格好不好、心理适应力如何,这些跟技术特长无关。

上兴趣班,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一门技术,而是通过兴趣班,培养孩子的人格。孩子喜欢体育,可以发展他的人际关系、吃苦耐劳;喜欢绘画,可以进一步发展细致能力和想像能力。实际上,上小学兴趣班、特长班的孩子,长大后90%都没有干这个专业,但恰恰是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延伸出的心理能力让孩子受益,比如练乐器的可能手指灵活,动左手发展右脑思维,动右手促进左脑发展,孩子的思维跳跃性、缜密性就会增强。总之,不要只把兴趣班当成一种技术,而要看到它带给孩子内心的成长。

老刘捶了我肩膀一拳,愁颜尽展,张罗着埋单去了。我衷心地希望下次再见到老刘,他身边走着一个蹦蹦跳跳、活泼快乐的小姑娘,我内心的满足感会比眼前这一桌佳肴更让我充实。

猜你喜欢
晶晶气质加拿大
Digging for the past
炎热的夏天
The Impact of Dignity on Design Behavior
青年生活(2019年3期)2019-09-10 16:57:14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2
西海岸新气质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银亿股份:于无声处听惊雷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汉语世界(2016年2期)2016-09-22 11:48:37
加拿大看病记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9
《打情骂俏》
海峡影艺(2013年3期)2013-12-04 0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