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向着信仰前进

2013-04-29 00:44:03刘晓敬唐菲雪
电视指南 2013年6期
关键词:战士长征信仰

刘晓敬 唐菲雪

《十送红军》

导演:毛卫宁

编剧:李修文

主演:佟大为、谷智鑫、王雷、李小萌、刘威、萨日娜等

题材類型:战争

出品:小马奔腾

当“手撕鬼子”、“女战士被强奸后小宇宙爆发干掉所有鬼子,裤子都自动穿好”等画面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里屡见不鲜时,本来以厚重、严肃而著称的战争戏缺失了最基本的灵魂,这种雷人剧情、偶像化、奇侠化的表现手法也遭到诟病。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有信仰、有灵魂、有故事、有情感、有现实意义、有人文关怀的战争戏出现。始于1934年,终于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当之无愧的,由千百万普通红军战士谱写的英雄史诗。《十送红军》就截取了长征过程中十个既独立又相关的故事,将这段历史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搬上荧屏。

《十送红军》以长征为线索,穿插着讲述了十个普通红军战士的故事。他们不同年龄、性别、兵种,却有着共同愿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和传递红色的星星火种:钟石发奉命给钟家留后却最终和儿子们一同赴死;张二光帮助残疾的昔日神枪手战友们重返战场;政工干部贺坚遭遇结发妻子逼婚,在战场上完成婚礼;炊事兵贺老憨一心求战死,却不得不抚养低能战士郑十一斤;女红军戴澜在大渡河畔追赶队伍;伍炳小分队在雪山前遭遇另一支“红军”;文艺兵沙奎在草地笑对中毒和死亡;邓秋生意外顶替同名模范,两人共用一个名字在渭河战死;班长贾学会在六盘山前护送战友郭小满尸体回家;高福星和一群身负重伤的红军战士在吴起镇外帮助战友们完成临终遗愿。最终,在这群默默无闻的战士的共同守护下,红色政权的火种终于安全的保留了下来,渐成燎原之势。

在文化信息量庞然增长,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当代社会,随着观众的日常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逐渐受到观众的追捧,“娱乐至上”、“去崇高化”的浮躁意趣也在悄然滋长。部分媒体围绕着明星、绯闻推出娱乐节目;一些影视公司就着“雷点”创作夸张的电视剧。电视剧作为最具传播力与渗透力的一种媒介,对观众的影响力远超过其他娱乐形式,其具有的社会价值引导作用也自然不言而喻。特别是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更是承担着宣扬正能量、传达正确信仰的功能。

表现形式的创新

电视剧《十送红军》以三集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讲述一个故事,一组人物,而每个故事既各自独立、架构圆满,同时又相互关联,贯穿一线。十个故事、十组人物、十场牺牲、十次送别,《十送红军》在叙事时间跨度上贯穿长征史歌始末,在叙事空间上涉及到从瑞金挥师、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到吴起镇胜利会师等最重要的历史环节。在电视剧创作领域,这样的板块叙事与线性叙事相结合的架构本身就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十送”与“长征”在文艺学的角度是项重大课题,如何表现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复杂人物是个固有的难题。十个故事,每个故事讲述一种典型的革命情感,一段典型人物的写照,十次送别,同样也是从多个兵种的视角,全面诠释长征的一曲雄浑交响。而十个故事的组合也正是对长征精神的一种领悟:长征不仅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选择,更是无数普通战士和革命者用双脚和鲜血所谱写的史歌。

“十送”的信仰

“十送”是奉献:十个故事勾勒出十种情感,却又诉说着同一的信仰——勇于牺牲和奉献。“奉献与利他精神是实现自身价值和战胜一切腐朽没落与艰难困苦最本质的表现特征”。“送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们的牺牲,历史送走了他们,但也是他们给我们传递了革命的希望和今天的胜利。每一次的牺牲都有他的意义,每个人的牺牲都应被铭记,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十送红军》所力图传达的是每滴血、每一步对生活在当下人们的激励。十组人物化身十种符号,他们的情感和追求是个体的,但这种诉求和理想却又是超越的,无数的行动汇聚成一种力量,无数呐喊汇成一个声音,无数牺牲和奉献铺成一条路。

“十送”是传承:一张照片,一部电台,一架手风琴,一面奇特的军旗,一声嘱托,寄情于物,寄情于话语,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他们的精神随之传承。留下的是责任,于战友的责任,于组织的责任,于国于民的责任。一个人的倒下,却播下了一颗种子。通过传承,在每个战士心中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供后人乘凉。

“十送”是信仰:在《十送红军》中我们看到这些人物的坚持、乐观、重于求实、善于团结、不怕困苦和不惧死亡。他们的力量来自于信仰,而他们的血肉又构筑起信仰的城墙。因为坚信会胜利,而乐观;因为笃信定胜天,而坚持;因为执信共产党,而奋进。“信仰”没有被他们挂在嘴边,却无一不在追寻着革命的轨迹,哪怕要为此付出生命。他们是信仰的实践者,也让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主旋律也要接地气

《十送红军》坚持“绝对红色主旋律”与“强情节强情绪”两种风格相融合,同时相互补充完善的路线。一方面,确立并深化红色史诗的概念,既有宏大战争场面的展现,又着重宣传党的革命路线方针,宣传红军英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而牺牲的精神;另一方面,故事更加注重人物塑造和戏剧性效果,同时引入成功类型剧的必备的元素,使之具有更丰富的类型特点。避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和死板的说教。在红色题材范围内去追求“接地气”,这不仅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现代观众对自身的期盼,也是剧中人物人性光辉、真挚情感、饱满情绪的展现。在制作层面,《十送红军》参照成功影视作品的模式,即“史诗巨制与明星效应叠加”,采取“偶像化叙事”的思路,启用大量明星演员。挑选观众时,也考虑剧中角色和电视剧市场的双重因素,一方面选择观众接受度高的“熟脸”,另一方面为明星们挑选最适合他们的角色,让其最大发挥其表演才能。

猜你喜欢
战士长征信仰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超级战士要上网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8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