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山水图罐赏析

2013-04-29 00:44何闽生
收藏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山水图山石青花

何闽生

十年前,我在本地古玩市场上淘得一件清代青花瓷罐。2011年7月11日,“CCTV《寻宝》专家走进连云港”鉴宝活动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举行。该罐经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邱小君先生鉴定为真品。

此罐(见图)高23.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9厘米。口沿部绘有14个乳钉纹,罐内腹壁上因柴窑烧制而自然形成的5个鸡爪纹,罐底圈足无釉处露出火石红,青花发色纯正,青翠欲滴。罐外壁绘通景山水图。画面上群山逶迤,层峦叠嶂,起伏跌宕;古木参天,伟岸苍劲,枝叶繁茂;秀水环山,清澈荡漾,涟漪波光;亭台楼阁,石桥民舍,一派生机。山水天地之间,绘有十余人物,有官宦或商贾带一书童踏桥拾阶,行色匆匆,归心似箭;有渔舟泊岸,怡然独钓,或村夫摇橹摆渡,逍遥自在,或渔歌唱晚,渔家满载而返;有高士或同乡携杖访友,彬彬有礼,谦谦君子,交谈甚欢。画中人物虽身份不同,形态各异,却都神态自若,潇洒飘逸,山水的壮丽秀美使得生活其中的人们变得仙风道骨,如若徜徉在世外桃源一般令人神往。古往今来的山水画,几乎都以写景为主,人只是作为点缀或点睛之笔,寥寥几笔,一带而过。而此罐所画,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人景交融,相映成趣,使得画面富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亲切感人。

整个画面气势恢弘,境界幽深,精工刻画,浑然天成。远山浓淡渲染,脉络分明,近处山石树木勾画采用披麻皴法,笔法精道,一丝不苟。山石的转折处多用留白的方法来表现阴阳向背,峰峦画得富有自然神采。数株树木,造型不同,神态各异,叶的画法多变,或双钩画夹叶,或中锋画介字点,或侧笔随意点刷,疏密聚散,秩序井然。

纵观中国绘画史,山水作为独立的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发端于两汉,成型于魏晋,成熟于隋代。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虽然是人物画,但是画中的云天、云车、神龙、玉鸾、山石、树木等一应俱全,已初具山水画规模。隋展子虔《游春图》,在辽阔、平远的山川景色中点缀着人马舟船和树木繁花,描绘了一派明媚的春天气息和士人踏青郊游的情景。此画已脱离了前代“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稚拙阶段,由萌芽走向成熟,这是现知的最早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然而,将山水刻画于瓷器上,则在千年之后。山水在宋瓷上几乎未见,在元瓷上仅作为人物故事图中的背景衬托,直至明代,才有独立的瓷上山水,但以写意为多,清代才是瓷上山水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由此罐可见一斑。

该罐无论是制作、品质,还是釉色、画工,当为清代民窑青花之精品。(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山水图山石青花
山石网科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青花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山水图》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雪景山水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