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西民歌的风格特征

2013-04-29 23:02:54路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斑鸠赣南

路璐

摘要:

江西民歌一直是江西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江西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根据历史因素、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江西民歌大致上可分为赣东北、赣西北、赣中、赣西、赣南等五个地区。其中较有特色且受到客家文化影响颇多的就是赣南地区民歌,而民歌《斑鸠调》便是该地区最具典型的民间歌曲之一。通常民间歌曲都能代表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音乐特征,单纯地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悟。

关键词:江西民歌;采茶歌

江西是富有悠久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素有“物宝天华,人杰地灵”之说的好地方,江西人民通过方方面面的生活体验创作了无数不同体裁、内容多样、题材广泛的民歌。民歌又被人们称为民间歌曲,是因为其创作源于人民、传承于人民,它表现了不同民族或者地区的地方性音乐文化。江西民间歌曲的存在记录了江西民间的人、事、物,反映了江西地区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体现了江西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人们常常喜欢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歌曲表达出来,江西民歌就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的表现了江西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江西民歌《斑鸠调》是赣南地区的一首民间代表性歌曲,它以灵动、跳跃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真切、生动的歌词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并广泛流传于江西乃至全国各地。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江西民间歌曲作为中国民间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探究《斑鸠调》的风格特征,希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江西民歌,促进江西民间歌曲的创新和发展。

一、江西民歌《斑鸠调》的形成地域

(一)历史背景

江西地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风景秀美、气候温暖,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江西赣南地区盛产采茶歌曲,《斑鸠调》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采茶歌曲流行于中国的南方地区,那里山多、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以该地区盛产茶叶,在江西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

采茶业的兴盛刺激了江西的经济文化,从而促进了采茶歌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采茶歌并成为了江西赣南民歌的代表。起初这种采茶歌是人们在收获季节里采摘茶叶时演唱的歌曲,人们也常常认为歌名或者歌词和茶有关的称为茶歌。其实不管歌名或者歌词是不是与茶有关,只要能让人联想到茶的都应归为“茶歌”类。而民歌《斑鸠调》就是江西赣南地区采茶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二)地理因素

特有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是人民生存并发展的前提,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种族、文化传统、精神面貌,民歌当然也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江西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且春秋时节短、夏冬时节长、日照充足又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园林农作物的生长。而江西赣南地区位于江西南部,地处赣江的源头,该地风景美丽,资源丰富,更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的丘陵山区。

在如此独具优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使得种茶、产茶、制茶、卖茶、饮茶一系列的“茶文化”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给“茶歌”的传播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而民歌《斑鸠调》更加体现着江西赣南地区独有的地方风格特点,所以地理因素的影响对于民间歌曲来说是无处不在的。

二、江西民歌《斑鸠调》的人文环境

(一)人文因素

带给江西赣南地区文化重大改变的是北方居民也就是客家人的南迁。赣南地区是客家人最早的聚集定居地区之一。现总人口八百多万,而客家人就有七百多万,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客家文化对赣南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分析赣南民歌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江西赣南民歌的发展大体可分成三个时期:一是秦汉之前,这时的人们从事伐木业居多,所以民歌以伐木歌为主;二是唐宋时期,这时当地农业发展极为迅速,人们以种植五谷为主,民歌多为田歌;三是明清时期,这时茶叶生产日益增多,人们以生产茶叶为主,采茶歌自然就成为了赣南民歌的代表。

(二)语言特点

语言是民歌形成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赣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斑鸠调》中语言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客家的方言特征和地方色彩的衬腔和衬词。起初人们在说话时加入感叹词抒发情感,后发现不足以表达其感情就加入到歌唱并编进歌曲当中形成了衬词和衬腔。民歌中衬词和衬腔不仅增强了赣南地区人民独有的生活气息,而且还能表现出其多彩的地方风格特征。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时在歌曲中甚至超过了正词的字数,在江西赣南民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斑鸠调》中模仿斑鸠的叫声“叽里咕嚕”及衬词“那个”“里格”等等诸如此类,都形成了这首民歌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特征。

三、江西民歌《斑鸠调》的曲式分析

曲式的分析更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江西民歌《斑鸠调》的曲式为上下两段体的结构形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其中前两句在旋律、节奏上完全相同。而第三句为“转句”,出现了二拍子的切分,在节奏上与前两句有所不同,为歌曲的节奏增加了新的元素。而第四句是“合”句,为了使其和前几句连贯起来,在音调上则以音符“la”开头和前句结尾的音符“re”往下构成一个和谐的纯四度。第二部分的旋律是在第一部分的旋律基础上改编而成。第一句的第一拍由前面的切分拍子变成了十六分拍子,第二句则是第一句的重复。第三句是“转句”出现了二拍子的切分,与第一部分第三句相同。在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有两小节为四个八分音符的连接句,“mi”“sol”两个音符把两句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结尾句采用了第一部分的第四句。而在第一部分第四句中第二小节有一拍附点音符,在第三部分则被改成了四分音符,最后到达“sol”终止。由于歌曲旋律为五声徵调式,音符“sol”就像标点符号中的句号给了歌曲一个完满的结束。

当面对一首歌曲时,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歌曲进行探究。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进行研究,曲式分析都是理解一首歌曲的基础,其对于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江西民歌《斑鸠调》的不同版本分析

(一)采茶歌曲《斑鸠调》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江西民歌。歌曲因首段歌词以“斑鸠鸟”为引题,所以又称为“斑鸠调”。歌词以五言为主体,间用四言多句体,这在汉族民歌中较为少见。歌曲旋律细腻、节奏简单,具有江西赣南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一部分是主题的呈示,节奏规整、音调欢快又不失幽默风趣,且具有一定的方整性和较鲜明的舞蹈风格。第二部分除了开头部分有一些变化,整个部分基本上是首面段的重复,主要体现了歌曲柔美细腻的风格特征。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原样再现,只是在结尾处有一些变化,起到把音乐推到高潮再完满终止的作用。

(二)合唱歌曲《斑鸠调》

合唱歌曲《斑鳩调》是在采茶歌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歌曲的开头和结尾,采用了复调形式的二声部形式。第一声部主要体现了优美抒情的风格特征,第二声部主要体现了轻盈欢快的风格特征,二个声部相互此起彼伏配合着。歌曲的第一声部是呈示部,与采茶歌曲旋律基本相同,第二声部衬托着第一声部,在演唱时更加体现出歌曲的层次感。结束时歌谱中所标明的延长音提示,给人留有一种无尽的想象空间。合唱歌曲《斑鸠调》加入了更多的衬词、衬腔,主要体现在歌曲的第二声部当中。如“哟嗬嘿”、“咿呀咿子哟”及动物形象化的叫声“咕咕咕咕”等,使得合唱歌曲的艺术形象更加生动感人。这首民歌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认可,一方面是旋律、曲式符合江西人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是歌词较为口语化,琅琅上口,易被大众所接受。

五、结语

江西民歌中有抒情奔放又不失细腻,欢快活泼又不失幽默,刚健粗犷又不失朴实等等风格的作品。江西人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观的变化,先后也创作出了许多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而本文只是对其中较为典型的一首民歌《斑鸠调》风格特征进行探究。希望通过这篇论文,其他学者能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江西民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为江西民歌的研究作出贡献,把江西民歌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斑鸠赣南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审计与理财(2023年5期)2023-06-08 06:46:56
一对斑鸠飞过来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影剧新作(2022年2期)2022-07-29 02:28:42
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
斑鸠鸟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0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5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48:44
斑鸠
学生天地(2016年30期)2016-04-16 05:15:51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