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中“调”的情感表现

2013-04-29 23:02:54吴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音调色调节奏

吴强

摘要:

可供我们分析艺术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将某幅绘画的物理性因素分离开来,在考虑他们相互关系的同时区别加以对待。一般来讲探索在实践创作中如何运用“调”实现个人情感价值的表现、视觉效果及心理反应.为实践艺术创作中表达内心带来启示。

关键词:调;音调;色调;节奏;明暗;空间氛围;审美效果

“调”原本是音乐术语,转用到绘画上,往往是指“色调"。从艺术作品中看,色调的实际功用是非常明显的。“正是透明的色调,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光的反射,把物象向前突出,使形象具有立体感”。“调”一词应用于多种艺术。可以说,调首先应用于音乐;然而,自从1 6世纪出现了艺术批评之后,“调"也用到绘画上来了。现在,音乐批评家也来添乱,他们在从事音乐批评过程中,常常将“调”一词同绘画术语组合在一起使用。如此一来,我们在报刊上会读到这样的句子:某某女士“由于缺乏丰富多采的色调,从而未能成为一名的优秀歌手。”音乐家使用“半音”一词的历史,几乎同画家使用“色调”一词的历史一样悠久。这些相互盗用对方术语的现象可能会走向极端,甚至发展到荒渗的地步,就象这段對达·芬奇《崇敬》一画的描述似的:“这棵梧桐树的艺术的造形与那颗椰子树的不连贯音符有关,。与生长在废墟上的那两颗树有关,它为整个构图凭添了一种色调节奏。”

罗斯金曾试想解释绘画中色调一词的含义,他说:“据我的理解,‘色调指的是两件东西:首先是指物体形象与关系之间的虚实对比,这些画中的物体忽近忽远;忽明忽暗,相映成趣,组成完美的关系……其次,是指明暗之闻的色彩关系,这种关系使人即刻感觉到光的变化。”罗斯金对色调的解释并非十分清楚。也许,最好是把色调问题当作一个技术发展问题来加以处理。在用轮廓来暗示三维块体这个问题产生之后,继而又出现了以明暗分布来暗示块体的问题。线条是抽象的产物,与事物的视觉形象无关多线条仅仅在于暗示某一事物的意象。线条还可暗示对象的明暗分布(主要借助于线条的粗细变化),但线条最关切的问题是所谓实体的客观存在。光是流动的,是一种不定现象,不时变换着自己的强度与角度。因而,仅靠固定而确切的线条是难以充分表现出光的变化的。鉴于此,我们采用了明暗法——即以黑、白二色之间的层次变化来表现光。艺术家为了真实地表现光,甚至在着色时,也要使用一定量的黑色颜料来冲淡光的亮度,以期形成一种明暗对比。马蒂斯的绘画表明,利用纯原色并置所产生的对比效果,可以对光作出图解式的暗示。

明暗层次变化过程可用来说明以下三种不同特征:1.光向影的过渡是在一种颜色或一个块体中进行的;2.在单色描绘过程中,不同颜色的相对强度有别于中性色度;3.实际明度或暗度与画中的主要光线的关系,是一种为整幅画面建立起来的关系。在拜读欧洲绘画中关于色调价值的详论之前,我们应先了解这个事实:东方艺术中的全部物质因素(如线条)皆从属于节奏与形式的抽象价值。 “……在中国艺术与其他亚洲国家艺术里,形式主要靠线条来表现,单凭线条,就能表现出许多实实在在的形式;每一作品的地方色调是从涂抹在画面上的颜色中产生的。这种颜色通常是平淡的,然而,就象花瓣和鸟翼的情况一样,不同的色调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变化。此外,随心所欲的层次变化可用来突出对象的轮廓,也有助于用线条来表现形式。”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彩色版画《巨浪》,就是对这一地方色彩功用的简单图解。

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画家在一开始研究光的效果时,曾把光与空间作了一下比较,发现如果不把空间分成层次,就很难表现出空间来。出于同一道理,也就是说,如若不处理好散射在所画物象上的光的层次,也就不可能表现出光来。如果整个画面上的光层次分明,就会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浅浮雕感,使画中的每一物象在明暗相宜的光影中脱颖而出。意大利画家曼特格那的绘画就充分体现了过一特征。

意大利画派是否完全认识到了这种无所不包的半透明气氛的视觉效果呢?看来还是一个疑问。甚至达芬奇——这位把光影科学发展到历史高度的大师——也曾承认:“尽管眼前的事物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渐渐隐形,相互联结,但我还是要把我的(距离)法则确立在25码的空间基础上。就象音乐家一样,他们在融为一体的音调之间总要表现出一定的音调变化。”。

那种一直被称为‘窗户开放”(the open window)的艺术理想,既表现一种统一的空间氛围的全部幻想,只有通过一种艺术传统才会得以实现。这种传统最早由法兰德斯画家凡·艾克创立,后来在维米尔这类画家的笔下臻于完善。事实证明,上述艺术理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偏重技巧和科学目的,从而忽视了感受和审美目的。然而,在这期间,涌现出了意大利的提香、丁托列托、柯雷乔尔和北方的伦勃朗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凭其对于光影分布的熟练把握,利用上述艺术理想去追求纯粹的戏剧与审美效果。

也就是说,绘画的图案已成为一种光和影的图案,突出光影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明暗的对比,在一种配合旋律(盗用一个音乐术语)中,这种由光影变化形成的图案将与该幅绘画的组合结构融为一体。伦勃朗笔下的《善良的人们》就是一个范例。在这幅画中,简单的平面几何结构完全淹没在由光影形成的自由节奏与协调对比之中。

【参考文献】

[1]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约翰·罗斯金.近代画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意]阿尔伯蒂,论绘画[Z],关晓辉译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猜你喜欢
音调色调节奏
春的呼唤
新航空(2024年3期)2024-06-03 22:25:26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6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In Spring!春之色调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02:00:19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