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君
摘要:
从民族服饰文化的角度出发,以畲族服饰为例从头饰、手饰、服饰等方面展开进行分析艺术美,可以让我们了解畲族服饰的装饰图案、色彩特性、艺术造型等来阐述畲族服饰的特点和内涵。此外,在感受畲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同时呼吁更多的人们来关注我们国家的地方特色艺术美以提升审美情趣。
关键词:畲族服饰;艺术美
一、畲族服饰的图案美
畲族崇拜凤凰图腾,但是初期畲族人民崇拜的图腾并非凤凰,而是麒麟,这其中有着畲族图腾由麒麟渐渐演变为凤凰的美丽而神奇的传说。现今,在畲族妇女的头饰、首饰等服饰上随处可见美丽的凤凰图案的身影,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着独特的艺术美。
畲族人民生活朴素,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显示着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当地妇女喜欢在衣、袖口、衣襟、围裙上刺绣花鸟或几何等图案,致使畲族服装图案亮丽夺目。服饰图案内容丰富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等图案配有传统的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几何形图。此外,还有用文字排列组合成的字体图案,有原始的,也有现代楷书等不同疏密聚散变化多端的形式。图案寓意吉祥,有“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财进宝”等。
目前,有象征农田的方格图案、象征江河的彩条图案、象征林木的十字图案都作为一种较为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传承下来。畲族服饰注重整体美感,多数图案采用满地花的构图方法,有时在一块绣片中要挑几十种花纹,自由、不规则地组合成主体图案,或花中藏花,或以鸟、昆虫等组合成花,或几只鸟相互共用一个翅膀。根据不同的装饰部位采用不同的格式,各种巧妙的构思体现着畲族人民的智慧和灵巧。
二、畲族服饰的色彩美
畲族服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畲族妇女的装扮上,其设计理念源于畲族人民纯朴的生活和理想。畲族人民的服饰用色总体上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但是,畲族人民也崇尚黑色和蓝色,所以黑、蓝常被作为主色调在服饰运用上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在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畲族人民也善于画龙点睛用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搭配,使得畲族服饰情趣非凡。畲族妇女佩带的花襟喜用彩虹的色彩模式设计五节较宽的蓝、红、白、绿、黑布圈或彩缎镶接。彩袖也是畲族服饰里较吸引人的服饰之一,用色通常以红、黄、绿、蓝、紫为主,这蕴涵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充满美好的吉祥寓意。用特深或特浅的底色与醒目的轮廓线以统一各种斑驳多变的彩色点块也是畲族服饰主要表现手法。畲族人民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但在色彩的安排上,往往不作大面积的对比,而是采用细碎均匀的小面积对比,使色彩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
畲族服饰奇巧的设色方法,使色彩多而不杂、艳而和谐,即使是十分突出的块面颜色,也能融于整个色调之中,而不至游离于画面之外。头饰是畲族妇女众多的装饰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畲族头饰因年龄而有所差别。一般妙龄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掺在一起编成一条辫子,缠盘在头上,做成圆形状,前留若干刘海,无特殊的饰物。畲家少女两鬓夹有两支银笄,订了婚,须脱下一边,以示已许配人家。已婚妇女一般都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罗源)或截筒高帽式(福安)盘在头上,高高隆起,插饰珠料,形似凤头,这也可能与畲族的图滕崇拜有内在联系。不同地区对发饰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罗源畲族妇女发用红色线成高七、八寸的髻子,畲家叫“凤凰髻”;福安畲族妇女把头发挽成“碗匣式”,上面束一条红带,发下端跷起似凤凰翼,发上端横压银钗和斜插一条簪,耳戴一副大圆环的银耳坠。畲族人民的妇女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发间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籍以标志其老、中、青不同的年龄。结婚时,头戴凤冠,凤冠系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绚丽多彩。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悬垂在额前,畲民称它为龙髻。畲族妇女颈上还佩戴银项圈、银链,腕上戴银手镯,耳戴耳环。畲族妇女喜戴精美别致的斗笠。
畲族头饰到目前止有五种样式:福建福安的凤尾式,霞浦的凤身式,罗源的凤头式,浙江景宁的雄冠式,丽水、云和的雌冠式。纯银高冠式头饰深含着一个源于凤凰崇拜的传说,畲家人嫁女必戴头饰,头饰中凤凰的图案象征着平安、吉祥,与畲族民间美丽的艺术传说有相连。
三、结语
我们国家的畲族服饰无论从装饰图案、色彩的运用还是造型角度分析都充满了独特的地方民族特色,散发着民族文化气息,畲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朴素生活,而且也映照着他们生活的动人景色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情绪。畲族服饰为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异样的韵味,值得更多的人们关注、保护并不断发扬类似独特的地方艺术文化。
【參考文献】
[1]施联朱.民族知识丛书(畲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2]郑健.浅谈畲族服饰纹样的寓意与表达[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0)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12艺术设计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