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燕
摘 要:技能大赛是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展示才能和风采的平台,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形式,同时大赛也给职业教育领域提供一个相对标准的或技能培训的标杆,对专业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应把技能竞赛作为契机,更好地修正平时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我们的应赛能力。
关键词:技能大赛 应赛能力
2011年3月份,台州市中职技能大赛落下了帷幕。这是全市历年来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技能竞赛,这不仅为台州市广大职教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也充分展现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本次技能大赛,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4人参加旅游专业中餐摆台项目,学生组3人,2男1女;教师组1人,女。学生组分别获得第14、16、20名;教师组获得第8名。比赛成绩不够理想,除去部分外在因素外,总体来说,参赛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较之其他县市兄弟学校,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比,笔者认为,要透过竞赛看应赛。
一、透过竞赛看存在的问题
1.低估竞争对手实力
技能大赛的赛场,向来都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各个参赛学校都是铆足了劲在赛场上一拼高下。学校在分析判断竞赛对策时,考虑到这次比赛速度不是参赛者的强项,因此想在稳中求胜,力求在广大师生面前呈现出一个是高质量的台面。凭以往经验得知,选手一旦急于提高比赛操作速度,就会产生焦虑情绪,打翻打落餐具或把酒水洒在外面的概率很高,那么评委扣分也将是十分严厉的,胜出的希望几乎为零。那么,如果在时间稍落后几分钟,但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失误时,成绩也许可以?事实上,其他学校比赛选手不但速度快质量高,而且失误也少。反过来,只能证明,学校平时训练不够到位。低估竞争对手的实力让参赛者在赛场上溃不成军,直接导致结果的失利。
2.缺乏大赛经验
随着这几年台州市旅游专业风生水起,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如中西餐摆台、西式铺床、现场模拟导游等等)历练着每一个专业教师和参赛选手的成长。中餐摆台大赛从起步到成熟,已经有八届的历史,很多兄弟学校参赛的选手都有丰富的比赛经验,赛场上情绪镇定又能机智应付突发事件。对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还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比赛中的很多经验教训,都是第一次遇到,比如:口布不允许有任何折痕,而学校参赛者却为把口布折得四平八稳,折痕非常明显,为此险些失分。在摆放杯花时要逐一报花名,在斟酒和拉椅时,要用手示意客人“您请坐”或“您慢用”等等细节,其他参赛学校的选手做得非常到位,而学校的选手却因没有经过这方面的培训而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这些细节在比赛规则中都没有得到体现,但它往往都能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旅游专业的技能大赛,更应该重视的是一种服务理念的体现。另外,由于没有大赛经验,情绪又过度紧张,学生临场发挥也不够好,有的学生把比赛过程中的某一程序遗忘甚至颠倒了。
3.训练时间不够充分,训练方法不够创新
从比赛时间来看,最快选手仅13分钟就能完成所有操作程序,有的甚至更快,最慢选手的操作时间长达23分钟,按照每超1分钟加2分计算,两选手之间成绩相差20分之多。而笔者学校的选项手操作完成的时间是18:25~21:55分钟,仅这一项来算,比赛成绩就落后其他学校很多。再加上参赛选手情绪紧张,原来在学校里能用16分钟左右能完成的操作流程,在比赛时全部都超出18分钟以上。另外,由于中餐摆台训练本身既枯燥无味又是体力活,再加上训练方法又过于死板、机械,参赛选手训练不久就出现懈怠情绪。笔者认为,应该改变训练方法,比如采取分层分段训练法、小组竞争法或请师生观摩比赛法等等,还要做好备赛、预赛、决赛等模拟赛场,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大赛氛围,缓和调节选手在训练期间的疲劳懈怠感,其效果会比较显著。
4.参赛选手缺乏拼劲,指导教师力不从心
其他学校由于本专业设立历史悠久,专业课程比较固定,大多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每次技能大赛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力量在运作,而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仅有2个专业教师,教师在把每周十几节的课务完成之后,才能组织参赛学生强化训练,尽管已经见缝插针地组织学生训练,但仍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因此,笔者建议,以后可向学校申请援兵,指派一些课务少的教师到操作室监督学生训练,一方面减缓指导教师在培训时间和工作量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增进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形成指导团队,加强其他教师对本专业理解和认同,产生跨专业的新理念新思想都有益处。其次,玉环本地学生相对外地学生,缺乏拼劲、吃苦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比较薄弱,鲜有自愿参加比赛的学生。而经选拔参加比赛的学生,一旦教师不在场,他们就松懈下来,训练不够积极主动。当然,这也跟指导教师自身对大赛缺乏足够信心,引导不力也有一定关系。
二、其他原因
1.生源的影响
由于受生源限制,学校很难挑出形象好、技能过硬,心理素质好的选手参加比赛,参赛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后劲不足,难于有成绩的突破。而这次大赛成绩最好的学校——某市技职校,学生选手仅平均身高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每位选手身高都在1.65米以上,而且个个形象气质俱佳。在服务行业大赛中,选手形象、仪表仪容往往不由自主地影响评委评分上的倾向性,这也不是什么可争议的地方。
2.信息闭塞,关门训练
其他学校训练内容是否提高、技巧是否创新以及进程如何,这是学校参赛指导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聘请一些具有技能大赛指导经验的专家来校指导是很有必要的,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交流,多渠道、多途径获取有关技能大赛的有价值的信息。
3.加大对技能大赛配套实训设备的投入
虽然学校已为这次比赛添置了部分设备,但对照其他兄弟学校技能大赛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兄弟学校为了这次大赛,购买了数万元的餐具设备,本校投入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因而学校要进一步提升技能训练的质量,需不断加大这方面设备设施的投入,逐步完善训练条件。
4.缺乏回报丰厚的奖励机制
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鼓舞学生士气,刺激选手全身心地投入训练。相对于其他学校高额的奖励机制,学校至今尚未出台相应的比赛奖励细则。
三、提高应赛能力的对策
1.制定培训方案
重新解读往年省市技能大赛方案,组建技能特长班或兴趣班,认真研讨并制定训练方案,尽早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要优化培训方案,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步调,避免培训前的随意性,实现培训的科学性,即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用“脑”和“心”训练,改变“笨”练和“盲”练。尤其在训练时间和成果上,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
2.不能忽视理论学习
技能竞赛对选手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既考察学生的实践水平、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察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掌控能力,所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技能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无法得到提升。
3.参赛选手经过层层选拔
这次比赛,在选手选拔方面的做法有些失误,指导老师通过平时训练情况来选拔学生,由于是“钦点”,没有经过激烈的角逐,严重地削弱了参赛选手训练的积极性。失去公平的竞赛机会,没有入围的学生冷眼观看他们训练,导致参赛选手失去了可贵的集体力量的支持。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小组、班级、校级技能竞赛获胜者中选出,逐渐形成竞赛学生梯队,既体现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的比赛精神,又有利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普及性。
4.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竞赛指导教师要加强6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即教学理论水平、技能指导水平、信息搜集能力、训练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优能力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教师要在训练方法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巧”字上突破,做到事半功倍。
5.重视参赛选手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技能训练是一项艰苦的事,参加技能大赛的训练更是苦上加苦的事。在参赛训练其间,指导教师应该对参赛学生表现出人文关怀,既要增强他们对比赛的信心,锻炼其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又不能过分施压。训练与休整在时间分配上要讲究科学性,休息是为了更好地训练,而不是盲目地训练。在物质上要及时给选手补充能量,比如,在一定的训练后期阶段,给每一位选手配备一定的营养餐,还要加强选手在体能上的训练,每天进行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比如长跑、俯卧撑、打球等等,保证选手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参加比赛。
这次职业技能大赛,学校虽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但笔者在大赛中得到了不少的认识和收获,看到了各学校选手赛出了风格;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台州市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良好的比赛成绩是学校所要追求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1)大赛是快速促进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2)大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研究探索能力;(3)大赛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建立比较完善的技能竞赛机制是决胜赛场的保障。
大赛是靠实力说话的,大赛的成绩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拥有良好的大赛保障机制,有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以及业务精良的教练班子,是取得成绩的第一步。竞赛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得到的历练和成长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应把大赛作为一种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更好地修正平时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努力学习,积极备战,提高自己的应赛能力,为下一次竞赛取得好成绩及早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