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椤
黎锦晖(1891——1967),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著名的儿童音乐作曲家。他为我国儿童音乐的创作开创了先河,其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为我国的儿童音乐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裁。、在上世纪早期,我国正处在改变民生状况的艰苦阶段,人民的精神生活较缺乏,而黎锦晖所创造的大量儿童歌舞音乐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对儿童教育影响。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受欢迎程度,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看出:儿童剧《葡萄之夜》与《月明之夜》再版30次,《麻雀与小孩》再版了16次,在当时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是怎样的惊人数字。说明在当时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欢迎。即使在艺术文化繁荣的今天,也很少有作品能超越他当时的畅销盛况。这跟他的作品在内容上与创作形式上都注重中西结合、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并充满普及性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儿童歌舞剧的大受欢迎,才使得歌舞剧的教育功能得到体现,教育理念被儿童、家长广泛接受,这也扩大了儿童歌舞剧的社会影响,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走上了学习音乐道路。他的作品的普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儿童歌舞剧的曲调与形式
在儿童歌舞剧的曲调上,黎锦晖采用大量的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族特色素材,这使得他的音乐旋律优美、婉转动人、朗朗上口,整个作品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犹如今天的流行音乐,能最大限度地被广大的观众所接受。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与现代的音乐剧已经非常的相似,在儿童剧的形式上,变化多端,载歌载舞,既有民族唱腔也有美声唱法。但与西洋音乐剧不同之处,就在于黎锦晖的歌舞剧更多的是用儿童纯净、甜美的歌喉代替了传统戏曲与西洋歌剧中嘹亮、高亢的唱法,剧中穿插大量的活泼可爱的儿童舞蹈来转承场景,运用优美的歌声讲述曲折的剧情。可以说正是孩子们的清脆的童声与热闹的舞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才使得儿童歌舞剧这样一个新颖的载歌载舞的音乐戏剧体裁被大众轻易接受,并广为传唱。
黎锦晖从来没有为了特权阶层的享乐创作音乐,他总是说歌舞是大众都有权享受的艺术。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把下里巴人的民族音乐风格与阳春白雪的西洋音乐融合一体,这样就让观众既领略到西洋歌舞剧的艺术魅力又体验到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同时还能兼顾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如此一来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人们的欢迎就理所当然了。正如他自己所说:必须通俗,才能普及。可以说,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曲调的通俗易懂,形式的清新多样都是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歌舞剧中幽默感人的故事、儿童活泼天真的表演、稚气动感的舞蹈、清脆婉转的童声,这些都展示了儿童歌舞剧独有的艺术魅力。多种因素的叠加铸造黎锦晖歌舞剧的辉煌。
总而言之,从儿童歌舞剧的经久不衰的演出盛况可以看出,不论什么时代,音乐作品只要能满足人们开拓艺术视野、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能让他们领略音乐魅力,体验到音乐之美,就能够经久不衰,传唱久远。
二、儿童歌舞剧的歌词与选题
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剧的普及性还表现在以下方面:歌词的朴素无华、朗朗上口与音乐素材的选取适当。就算是在今天的很多儿童游乐场都还能听到《老虎叫门》这首动人的曲子,节奏明快,简单明快的儿歌对孩子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看到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浓浓的艺术魅力与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他的作品至今都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
五四运动之后掀起新文化运动,大力推广国语。在黎锦晖的儿童剧创作中也体现了这种创作思路。在给儿童舞台剧填词的时候,黎锦晖认真仔细,注重剧中词组与语句的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简洁明快、童心焕然,为了歌词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在剧中穿插了很多孩子们的呢喃、儿语,突显了儿童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淳朴自然。所以他的儿童歌舞剧歌词整齐押韵,感情质朴简洁,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能轻松地领受。在歌舞剧的普及性问题上,黎锦晖也曾多次申明自己会坚持创作,永远也不会离开喜爱自己的小观众与志同道合一起创作的同事;他说他会坚持用白话来编写歌词,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乐曲;就算不能配上完美的和音与背离固有的音乐形式,永远不能被其他鉴赏家和音乐家接受也在所不惜。
如果看过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我们就会体会到他在歌词上花的心血,他会仔细推敲每一句歌词:是否与对应的曲调吻合,是否符合中国人的发音规律,是否体现儿童的言语特征,是否适合儿童的演唱韵律。正因为精雕细琢,剧中的歌曲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儿童。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因为主要面向儿童观众,大多都是以寓言传说与童话故事为题材。所以剧中的角色多种多样,既有天真的儿童也有可爱的动物,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盎然的童趣与丰富的想象。黎锦晖在他的歌舞剧中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全新世界,在这个新境界里既有美丽善良的小麻雀也有丑恶的大灰狼。同时儿童舞台剧的素材也是非常多样的,黎锦晖也在充满奇幻色彩的儿童剧中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例如即有让人欢欣鼓舞的革命剧《最后的胜利》,也有让人伤心落泪的悲情戏《小利达之死》,多样的人物越多形式的表现内容让不同的阶层不同年龄的观众都从中得到了艺术美的感受。
黎锦晖儿童剧里的所有场景、角色、对白与歌词都是来源于生活。他的儿童剧虽然是童话寓言故事,却抓住了普及性这一根本特征,带有着深厚的生活气息。这使得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能迅速地投入到剧情中,感受到歌舞剧零距离的艺术表现力,一传十十传百,儿童歌舞剧在当时中国迅速推广普及开来。
黎锦晖将祖国的音乐文化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吸收了許多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后,博采众长、勇于开拓,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歌舞剧作,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以科学认真的态度研究他所留下的这份民族文化遗产,激励我们继续发展其创作风格,开拓创新儿童音乐的新局面,丰富新时代广大儿童的精神生活,为他们的文化生活带来新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M].上海:上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汪毓和.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历史意义—为纪念黎锦晖诞辰一百周年而写[J].人民音乐,1991,(12).
[5]杨佃青.在文学和音乐之间一黎锦晖和他的儿童歌舞作品[J].浙江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