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当前的音乐发展状况,整体上是不断向前迈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总觉得在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定位上很难有所突破。到目前为止,很多音乐界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的音乐已走到了一个瓶颈,之后的发展道路还有待更进一步地深入探索。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何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发扬光大,如何发展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能被全世界人民广为接受的音乐是我国的音乐学者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仅从上述初衷对当前我国西方音乐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西方音乐 民族音乐 传统 前沿 融合
从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这期间,关于中国人是否应该继续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探索保持如此高的关注度曾几度引发激烈的争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民族派人士竭力抵制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入,认为会丢了中国人的“根本”。而另一方面,站在全球一体化大发展方向立场上的前沿派人士又极力主张融和西方音乐文化元素才是大势所趋,否则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融入世界音乐的大家庭。中国当前的音乐发展状况,整体上是不断向前迈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的,但总觉得在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定位上很难有所突破。要么特别强调民族性,要么特别强调国际前沿性。作为有着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作为在当今世界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泱泱大国,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何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发扬光大,如何发展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能被全世界人民广为接受的音乐是我国的音乐学者们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仅从上述初衷对当前我国西方音乐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一、中国人为什么要研究西方音乐
谈到西方音乐的研究在中国的发展,首先,我们要明确的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研究西方音乐。
第一,这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好比其他的艺术种类,以文学为例来说。中国人要学习西学,而西方也有很多学者热衷于中国的国学。从古至今,这种不同文化区之间彼此交流、传播的现象始终存在,只有这样的交流不断持续,才能促成整个世界精神文明的彼此交融、联系。昭君出塞是这个道理,外国的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是这个道理,中国的音乐学家研究西方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认识、了解、发现、探索更多形式的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研究西方音乐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古典音乐研究能给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带来益处。西方音乐文化历经曲折的发展过程,已成为一种科学的成体系的艺术门类,其中蕴含着与我国音乐文化所追求的共同的理想和信念。MUSIC(音乐)一词,源自于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和美的女神纽斯(MUSE)。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音乐从最开始就以追求科学和美为宗旨。这一点也是我国自古以来从事音乐研究和实践的学者们所追求的。我国的音乐从古至今也在对美和科学的创作坚持不懈地追求,只是侧重点和探索方式及要求有所不同,这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相关,但总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研究西方音乐文化能给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带来益处。举例来说,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已成为人类音乐遗产中的精华,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们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家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回归理性”的口号,追求一种“世界音乐”。所以才会努力探讨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音乐创作模式,总结出一系列音乐创作上的规律,这对21世纪音乐发展全球一体化是否有所启示呢?而浪漫主义音乐极致地追求人的情感的表达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一时期都体现着一种先进的文化观念,一种对人性的理性思考,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西方古典音乐是西方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集中了西方人的共同智慧。曾有人提出“欧洲中心论”的说法,我认为这种提法本身也是不全面的。西方音樂的全部精神内涵及创作元素本身并不局限于欧洲的范围,西方古典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已融合了包括欧洲在内及周边国家,甚至阿拉伯及东方国家的音乐元素,凝结了多民族的智慧。20世纪之后更是如此,美国成为了西方音乐发展及研究的前沿国家。所以西方音乐文化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参与其中的,都应对其发展做出贡献。而西方音乐也应该为全人类的音乐文化发展服务。我国决不能再像历史中曾经经历过的那样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以泱泱大国、文化古国、博大精深、地大物博自居,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学堂乐歌以来,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征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到目前为止,很多音乐界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的音乐已走到了瓶颈阶段,之后的发展道路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从西方音乐本身能带给听众的益处来说,我们也应该投入精力研究西方音乐。事实证明,西方古典音乐的确会给听众带来许多益处,在美国耶鲁大学GraigWright教授所著的《聆听音乐》一书中,他展示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告结果表明,听西方古典音乐对人的大脑是非常有益的,他在书中这样总结:“从精神和情绪的安宁,到注意力更加集中和想象力得以丰富,再到更为深入地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看起来古典音乐的确能够给人们带来某些好处”。
第三,我国研究西方音乐的学者们,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是很没有前景的。毕竟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去研究别国的音乐文化,各种条件都受到局限,永远跟不上学术前沿。举个例子,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请一位外国的音乐学者来研究我国本土的民族音乐,由于其所受的教育、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对音乐的认知也许都远远不及我国本土的一位没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及训练的民俗音乐家。所以,对西方音乐而言,要想研究西方音乐的我国的音乐学家们,也同样处在“外国人”的地位。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看法,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永远都是跟在外国人的后面,很难有所突破。但是,这里笔者想说两点看法来表明笔者的观点。
二、中国人如何借鉴和研究西方音乐
首先,中国音乐学家研究西方音乐,目的如上所说,最重要的是认识、了解,这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途径,音乐也是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而文化交流是整个人类社会形成、发展、传承的重要步骤。音乐文化中的西方音乐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其中不同时期的音乐样式影射出西方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包括当时的政治、制度,人们的思想、生活状况,这对我们了解西方,了解西方文化至关重要。音乐这种精神遗产所发挥的作用是独特的,我们本可以通过研究西方音乐这种心灵的艺术使我们更加贴近西方文化的本真。由此,站在我国音乐发展的视角上,认识、了解更多样形式的音乐文化,特别像西方音乐这种与我国音乐从最开始在美学认识上就本质不同,又经历了曲折发展而自成体系,按照哲学思辨的发展规律建立起来的与我国音乐风格大不同的优秀音乐文化就更显重要。不论是给我国音乐发展以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优秀的经验、技法,还是与时俱进,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国际审美风尚接轨,这对促进我国本土音乐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中国人作为“外国人”能否站在学术前沿研究西方音乐的问题。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面临很多困难,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等,甚至包括思维方式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但这些也是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形成不同形态的根本原因。但这些问题,在音乐学家们的努力下,很多方面都可以克服,语言不通可以学习,文化背景不同可以了解,并努力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是距离问题。因为距离,我们没办法对所研究的对象的相关资料信手拈来。设想一位外国学者想要研究中国的侗族大歌,如果不能来中国实地考察,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展开深入研究的。所以,我国现在的西方音乐研究状况就非常被动,就像大众的观点认为我们总是跟在外国人的后面。笔者认为,其实,紧紧跟在外国人的后面本身并没有错,这也是必然的过程,让我们远在几万公里之外去发现、研究距离我们生活年代很遥远,又是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的一个人的生平、思想,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紧紧追随那里最权威的、最新鲜的关于当地音乐文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优势,以一个“外国人”的,或者说局外人的视角去评价、去定论、去引进,来介绍给国人,促进本国音乐的发展及与世界音乐的融会贯通,这也是全球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另外,笔者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研究外国的音乐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视角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如此往往会跳出长久以来形成的研究惯性的思维模式,以新颖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笔者的姨父和爱人都曾经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如果说到中文的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府了,事实上这也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哈佛大学也有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研究所,他们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强。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这个研究所里有大部分是中国人的因素,但是外国人写出的关于中国文学研究的专著也有不少经典,这就是因为学术研究的视角不同于国人,他们从其他的角度看问题,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上面举的是文学的例子,其实在音乐方面也是一样。前段时间,在网上盛传的神曲《忐忑》,这是一首集中国各种民族音乐元素于一身的作品,听众听后很是兴奋,因为既感到熟悉,又觉得非常新颖,而这首作品的曲作者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外国人。笔者认为,这个例子也可以充分说明,中国人研究外国音乐没什么好争议的,这是一件必要也是必然的工作,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努力从研究西方音樂的过程中思考,思考什么呢?思考中国音乐发展的未来出路。为什么要这样说?笔者认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学家对一个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最大的贡献在于:一是给在当代大文化背景和主流思潮引领下的音乐创作者、音乐表演者、音乐欣赏者们提供相应的基础知识养料;另外一个贡献就是帮助一个特定时期形成适用于当代社会群体需求的音乐的主流思潮,为创作者指明创作的方向,提供创作的灵感。通过研究西方音乐,我们会发现西方音乐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事件、思想革新分不开的,中国的传统音乐相比较西方之所以发展得没那么活跃,这是跟我国长期处于同样的一种社会制度、以同样的指导思想为根基分不开的。音乐学家的工作就是告诉当代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人们,历史上的某一个民族在某一特定阶段在某种思潮的指引下形成了何种形态的音乐及其风格特征,同时把自身认为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潮所提倡的精神传达给音乐实践中的人们,如此履行引导当下社会音乐文化发展方向的使命。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时代的音乐学家们的观点也都各自不同,这就要看音乐实践群体选择谁了。所以,在当下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人更有必要研究受到广泛社会认同的西方音乐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并且要站在中国人的视角去研究,由此总结出对我国及世界音乐发展有益的思想,推动中国音乐更好的发展,努力把中国的音乐发展为世界的音乐。
同时,笔者认为在音乐学领域内,做扎实的基础知识研究及传播非常重要,这是基础,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研究应该是主要研究趋向。比较音乐学的范畴在中国音乐学的建设中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比较中找出共同点和异同点,优点和缺点,才能更明朗地分析形式,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和解决方法。
作者简介:
陈晓艳(1981-),女,汉族。河北省东光县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论与教学研究、高等音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