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协奏曲的抒情性特征分析

2013-04-29 19:09尹星
艺术评鉴 2013年6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

尹星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是小提琴艺术发展的顶峰,尤其是协奏曲这一形式得到了突出的进步和发展。在众多名家名作中,抒情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这也与浪漫主义整体音乐风格相一致。本文结合这一时期的具体作品,就这种抒情性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 小提琴协奏曲 抒情性特征

一、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概述

浪漫主义的思潮的出现,归根结底来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多种社会和革命的推动下,文艺创作中也呼吁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如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等。具体到音乐创作中来说,就是求新求异,作品中充满了的情感。正是在这种创作理念下,人类社会的音乐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浪漫主义时期诞生了大量伟大的作曲家和作品,在音乐创作、音乐技法、音乐理论、音乐评论等方面都有着多种实践和创新,为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让人们的审美体验有了丰富和扩展,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时至今日还在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

二、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协奏曲的抒情性特征分析

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创作角度来说,题材和体裁更加多样化;从演奏角度来说,伴随着小提琴制造工艺的进步,小提琴演奏技法得到了深化和扩展;从传承角度来说,各大小提琴学派纷纷崛起,学派内部的传承让小提琴创作和演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充分的进步。下面本文以几部著名的作品为例,分析了其情感性的特征。

1.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自幼学习音乐,并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后来在一生的发展中都比较顺畅,所以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热情、温存和幸福之感。《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38年,这是其最为著名的小提琴作品,集中体现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每一个乐章之间既有机联系,又各自独立,体现出了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传承。第一乐章是e小调,快板,二二拍,整体的音乐情绪是比较高涨的,乐曲的一开始,小提琴在弦乐的伴奏下轻轻奏出,好像是一个俏皮的孩子,悄悄的从房间里伸出了脑袋。这个主题给人以活力十足的感觉,由一首民谣改编而成,气息悠长,线条起伏,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旋律。在对主题进行了展示之后,门德尔松又对其进行了装饰性的发展,采用级进音型的迂回,将动机不断的推向高音区,并最终结束在调式的属音上。这个不稳定的特征为连接部的进入打下了基础。在进入副部主题之后,从c小调转为了G大调,总体来说,第一乐章是一个较为抒情的乐章,虽然发生了转调,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十分激烈的冲突和对比,只是情绪色彩的轻微变化,显示出了门德尔松注重情感体验变化的一面。

第二乐章是C大调,行板,八六拍。从节奏的处理中就可以看出,这仍然是一个注重抒情的乐章,且在小提琴协奏曲中享有盛誉。歌曲的旋律线十分宽广,富含歌唱性,情感细腻而真挚,营造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

第三乐章中采用了E大调,快板,四四拍,该乐章可以视为前两个的乐章情绪的勃发,整体的情绪色彩热情欢快,像是前两个乐章情绪的升华。特别是门德尔松运用了连顿弓的技巧,使得乐曲的内涵得到了大大的丰富。且在强弱两种力度上不断的交替,像是两个人之间一问一答的对话,原本是一段民间音乐旋律,但是在门德尔松的精雕细琢之下,却变得的精致和飘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门德尔松并没有闭门造车,一味的为创作而创作,而是对小提琴的性能有着充分的把握,总能写出一些特殊的乐段,让小提琴用特殊的技巧演奏出来,实现了作品和演奏乐器的相得益彰。从一点上来说,门德尔松的这部作品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是欧洲浪漫主义乐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在小提琴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当属《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小琴提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组成,整体的创作基调明朗,情绪乐观、积极向。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采用了双呈示部。这个乐章中,主部主题悠长宽广,副部主题抒情如歌,将富有宜人的情趣很好的呈现出来。第一部分的主题的开始是由中提琴和圆号等一些中低声部的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样的演奏形式似乎将人们放置于蓝天、草地等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提琴在引出了开场白之后,其他乐器便陆续的表现主部主题,然后由小提琴最终走出了主部主题。第二主题,先由木管乐器引领后再由小提琴完整的按走出一段含蓄、亲切和婉转的旋律。之后便进入了展开部,在以自由音型的小提琴独奏将旋律带进了再现部。原本恬静、优美的田园牧歌顿时变成了充满英雄的气质,将小提琴的独奏整个的推入了华彩的乐段之中。

第二乐章是柔版,这也是勃拉姆斯最为典型的抒情篇章。本乐章旋律细腻,构思精妙,再穿插上简洁型的复调手法,让人们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特色。在乐队采用长音引出了第一部分的主题,双簧管奏出多情的旋律之后,小提琴又独奏出柔美而又凄凉的主题。

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这个乐章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将匈牙利的民间音乐融入了其中,使整个音乐更具民俗性,富有活力,幽默风趣性。主部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引出,之后经过多次反复,描绘出了一个欢庆、热烈、奔放的场景。

3.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布鲁赫于1866年完成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它不仅是布鲁赫创作风格的代表,而且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作曲家鲜明的个性,情感丰富的气质,被誉为十大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第一乐章,前奏曲,g小调,中庸的快板,四四拍,自由的奏鸣曲式.在朦胧的乐队背景下,独奏小提琴奏出宣叙调风格的引子,以主和旋为骨架,攀沿上升,运用华彩般装饰音,使人觉得深沉但富有激情,,副部抒情哀婉,舒缓的旋律中隐藏着无限的激情,沁人心脾,使人顿生惆怅迷惘之情。再现部只再现了乐曲一开头乐队主要动机,主、副部主题均为露面,就像本乐章的标题一样,好像是后面两乐章的“前奏曲”,不久便平静下来,不间断的进入柔美的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降E大调,八三拍。旋律优美是布鲁赫音乐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旋律甜美而充满柔情。乐章开始第一小提琴声部持续由前一乐章带来的降B音,在弦乐和弦伴奏下,独奏小提琴接连奏出两支扣人心弦的优美主题,恬静的旋律,如内心独白,极富冥思性。这个乐章共有三个主题,他们自由地交替出现并交织在一起,第二主题别具忧思绵绵的味道,乐章逐渐以独奏乐器的一阵阵飞快掠过的琶音和优美的装饰进入热情的高潮,结束部分将第二主题带了回来,这是一次狂热的高潮,然后又出人不意的退去,歸于寂静"

第三乐章:终曲,有力的快板,二二拍,奏鸣曲式。主部主题含有大量双音和四音和弦演奏的热烈的舞蹈音型,它精力充沛,颇像回旋曲与奏鸣曲的自由结合;用乐队全奏呈示的副部主题气势浩大,小提琴与乐队有人情发挥的段落,但总的还是突出主部主题和光辉激情清绪,最后以火热的急板段落在雄浑的气势中结束全曲。

综上所述,作为小提琴艺术史上发展最高峰的浪漫主义时期,可以看出,抒情性是这一时期小提琴协奏曲的主要特征。浪漫主义作曲家将自己真挚和饱满的情感倾注于作品中,而演奏者则借助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将其表达出来,摆脱了古典主义时期程式化的各种束缚,使音乐情感性的这一本质特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这对于小提琴艺术和音乐本身,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和进步,我们今天对其进行艺术分析,旨在能够对这时期的小提琴艺术佳作有更为深刻和本质的了解,为更好的欣赏和演奏小提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平邱,晓枫.外国作家及其音乐名作[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2]凯尔茅什.西方著名音乐家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邢维凯.艺术的美学历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探析
克制的宣泄——钢琴家普列特涅夫:浪漫主义、现代审美和个人风格的混合体
对《双城记》中对立特点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进行再次探讨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风景、地方与浪漫主义——华兹华斯的湖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