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学开放的基本模式和组织形式研究

2013-04-29 00:44史丽程王晓娥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史丽程 王晓娥

[摘 要]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质。目前农村学校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技能滞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实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县域教学开放,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目前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最经济、最富实效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开放;专业发展;区域教研

县域教学开放就是在县域内,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以优势互补、和谐共进为原则,以学校或区片为主体,既可以独立运作,又可以联动进行的一种集自主性、灵活性于一体的教研活动。县域教学开放是对优秀教育资源的一种整合,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载体。

一、以校为本,校内开放互动模式

具体包括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年级组之间的开放互动。通过校内互动开放,促进全体教师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师徒携手式

学校指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工作加以落实,要求徒弟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教师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二)互听互评式

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再评课研讨,通过评课,使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讲课教师讲述自己的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评课教师遵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客观评价。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集体备课式

每个年级分学科建立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备课前,组内先确定课题,然后各自准备,再集中进行说课和交流。群策群力,形成较为理想的教学设计方案,再付诸实践。集体合作备课能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益,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向同伴学习,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四)案例研讨式

从教学实践中,广泛收集优秀的、典型的、有效的教学案例,在教研活动中,从案例创设情境,组织教师根据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或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教师间的互动。通过研讨教学案例,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学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五)课题研究式

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中,不要一味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成果的获奖等次,而应一切围绕课改实践的需要,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集思广益,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服务课堂教学。比如本学期我校针对教研课题,各教研组分别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作业考试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的研究》等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校本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初步懂得怎样确立课题,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六)教师论坛式

无论哪所学校都有名师,无论哪位教师,都有其独到的教学艺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和资源。教师论坛就是为教师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每位教师的资源转化为教师们共有的资源,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论坛每周举行一次活动,教师不分年龄、学科,人人都有机会做论坛坛主,上台谈经说法,讲自己的教学案例、育人故事、教育心得、经验积累等。先由坛主主讲,然后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在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从对方身上获得更有效的信息,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校际联合,区域开放互动模式

具体包括乡镇中心学校与其管辖学校的联合、县级龙头学校与薄弱乡镇学校的联合、薄弱学校校际联合、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模式。通过校际联合,加强示范性学校的辐射作用,促进学校优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片内联动式

名校辐射。将全县初中按地域临近、优势互补的原则分片组合。每一片选择一所学校作为龙头校,教研员每人承担一个龙头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本片教学开放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龙头校定期向其他各校开放自己的教研活动,随时接受片内学校老师听“推门课”。

名师引领。各片选择教学水平高、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的老师担任名师。名师与片内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结对子,带动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随时听名师上课;名师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骨干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共同提高。同时,名师还要为片内同学科教师作公开课教学展示或专题讲座。

骨干带动。每学校每学科推出一名骨干教师和片内教研员参与各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听课、说课、评课;骨干教师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将先进的教学方式落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回到学校,承担起所在学校的骨干引领作用。

(二)联片互动式

以区域教研为平台,构建县域内各校之间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校际联谊活动,促使各校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

校际评课。通过听评课,交流对有关理念、任务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着重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校际评课模式:课堂观摩——评课交流——专家点评——总结反思。

校际互访。为研究解决问题而向有关学校的教师发出邀请或访问请求。校际互访模式:预约提问——准备解答——课堂展示——集体探讨。

校际专研。面临相同、相似的问题,单独干力量不足,需要跨校的资源支持。校际专研模式:提出问题——准备解答——集体探讨——成果展示。

校际同行。同学科或是相近学科之间,资源共享,广泛交流,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校际同行模式:发起话题—即时解答—共同研讨—整理共享。

送教下乡。组织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介绍新教材实验经验。然后由农村学校以教学竞赛形式,组织自己的优质课作教学汇报。

以上教研活动,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在相互依托、共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研究。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主体意识强烈,参与热情高涨,最终实现“多赢”。教学开放活动的开展,使得每位教师都能当主讲,都能当主演,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激发了他们的内动力,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和空间。

三、依托网络,跨区域开放互动模式

网络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交流互动的舞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构建资源共享、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平台,可以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各个区域间教师的学习交流,对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一)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教师博客、名师工作室等网络互动平台,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将县域内名师、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借助网络建立教师与名师、骨干教师的对话交流,使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得以共享,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研修”、“教学”的自我成长共赢。

(二)构建专业引领平台

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师的课供教师们点击观看、揣摩,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以教研员为中心,建立同学科教师QQ群,这样,教学中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沟通,可以向教研员请教,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科教师交流。

(三)构建同伴互助平台

通过建立网上“同伴求助”平台,挖掘教师群体中的智慧,解决同伴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和思想互联,共同提高。

(四)构建个体反思平台

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或者外出培训、学习的收获或体会及时总结并写在博客里,在网上发布。这样除了能让自己领悟更深之外,还能让其他老师及时了解,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 唐 河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