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将不同的花灵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她流传给后人可考的59首词中,描写花或者提到花的词有45首。李清照尤其爱用由求辙,“瘦”字就是易安对花独特的评价。花在词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境遇下时而娇羞,时而憔悴,仿佛具备了人的灵性和少女的情怀。李清照以其独有的思维让以花喻美人的传统土壤上抽出了新绿。本文旨在对李清照带有“瘦”的6首词分析“瘦”字在不同语境和不同修辞方法中所展现的特殊魅力。
[关键词] 瘦花;语境;修辞方法;作家风格;审美
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李清照,对鲜花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喜欢观察鲜花的细微变化,以花喻人、寄托情思。在她19首诗中[1],没有出现“瘦”字,但在她的词中,一共有8首出现了“瘦”字。除了《新荷叶》中的“鹤瘦松青”(是为人祝寿的比况之词)和《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新来瘦”(形容思妇的瘦)以外,其余都是描写各种花的“瘦”。虽然都是由同一个“瘦”字形容,但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瘦”字表现出的语言张力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词人的心里动向和精神气节。李清照用“瘦”花为自己代言,充分体现出词人爱花惜花的情思和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更体现出她对微小事物深刻的洞察力。“瘦”是李清照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的细节刻画,正是这样的描写,使她的作品充满了新意和清丽之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中“肥”与“瘦”的对比给人一种均衡的美感,以“绿”代叶、以“红”代海棠的借代手法更是语新意隽。作者以雨疏风骤交代场景,经过一夜的沉睡,酒意仍未消除,也不忘问卷帘人海棠花的境况,得到的答案却是“依旧”二字。在她的脑海中,风雨总是扮演着不解人意的角色,柔弱的海棠不再鲜活饱满,早已变得羸弱不堪,再肥美的叶儿也难衬海棠的红艳。隐隐地流露出了作者受愁苦困扰的烦闷心情和爱花惜花的无限感伤。
同样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是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一语道破愁思,忧愁仿佛香炉的轻烟绵绵不断,枕席在重阳佳节也让人感到了几分凉意。无奈自己形单影只,只能独酌于菊园借酒消愁,谁料忧思难耐催人心肝,使人不由得神思茫然,眼前的菊花已不再是饮酒时赏玩的美景,而变成了作者倾诉哀愁的对象,醉眼蒙眬中所见到的菊花恰如自己今日这般消魂失魄。整首词虽围绕“愁”字展开,但随着思绪的层层深入和哀怨的缓缓囤积,最终却以“瘦”字作结,成为整首词的生辉之处。李清照将思妇比作黄花,本不觉新奇,毕竟黄昏的菊花,在夕阳的映衬下的确没有白天那样绽得灿烂,但一个新颖的“瘦”字则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受忧愁孤寂折磨而日渐消瘦的容颜。
殢人娇 后庭梅花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阑翠帘低捲。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玉瘦香浓”指如玉的白梅虽已显清瘦却还吐着浓香。词人用本应形容少女的“瘦”字来形容开败的白梅,从而展开绵绵情思,更加生动富有韵味,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
词人如往常一样于后庭赏梅,冰雪消融后的梅园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衰败的白梅不似往日繁茂,难掩禇红的梅枝,露出一副憔悴的愁容。此情此景让生来惜花的李清照顿生哀怨之情,白梅在她的眼中霎时变得清瘦非常,不由得怅憾自己多年延误赏梅佳期,由此引发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尽管如此,词人依旧能体会到瘦梅隐隐馨香背后的坚贞。
词的下片转而描写客人争相插梅在鬓、引觞畅饮的欢愉场面,这与上片词人眼中的瘦梅产成了强烈的对比,不难看出作者因相思难耐,无心赏梅,仿佛从白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白梅在瘦字的形容下顿时灵动非常,流露出词人的惜花之意和对远人暗含的嗔怨。整首词爱怨交织、张弛有度、气韵悠长,使读者如同听到思妇的饮泣。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臯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雪清玉瘦”比喻清幽芬芳的白菊像白雪和宝玉一般虽然被摧折得清瘦不堪,却依旧俊丽坚贞。若无“瘦”字的衬托,高洁的白菊則无法让读者形象地体会她的风姿。“瘦”字背后也包含着无限深意,或是白菊处在艰难境地中苦度的流年,或是白菊因心怀对游人不舍的眷恋之情而玉陨香消的凄楚……尽管这种种催残接踵而来,也未曾削弱白菊高雅奇俊的风韵,对比手法运用十分高妙。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白菊日渐憔悴的惋惜之情。
参考文献:
[1]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王希杰:《修辞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张晶:《诗学与美学的感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马艺萌,中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