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价值与审美的变更

2013-04-29 18:21小诗
财富堂 2013年6期
关键词:赫斯特梵高艺术家

小诗

由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主演的《梵高传》(Lust the Life,1956)中刻画了这位不被赏识的天才艺术家正在小阁楼里挨饿,而当其成就被认可之际为时已晚,无法为他谋取任何实质性的利益。

而现在,据2012年《星期日泰晤士报》统计的“全英一千位财阀和富裕家族的财富榜”中,在世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第360位,身家2.15亿英镑)和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第908位,身家8000万英镑)均以不错的成绩跻身榜单。

近日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艺术与电影历史学的教授大卫·艾克瑟德简(David Ekserdjian)在《The Art Newspaper》发表了一篇关于艺术家声望和价值的有趣文章。他以19世纪落魄艺术家梵高和现世成功典型达明·赫斯特为例,揭示了艺术家的声望如月之盈亏变幻不定。

艾克瑟德简表示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一些艺术家的排名总有起起落落。他列举了两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例子。承担了当时艺术界大部分记录工作的艺术家、美术史学家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在他1550年出版的著作《大艺术家传》中,呈现了一种令人感到陌生的绝对观念——艺术的发展成就了米开朗基罗的卓越天赋,即使14世纪的大师乔托或15世纪写实主义雕塑的奠基人多那太洛都无法与之比肩。然而,每个历史时期的等级体系里的名字却是人们能够耳熟能详的。如稳居16世纪树状图的顶端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和柯勒乔等。柯勒乔无疑是这其中最具戏剧性的——他在16至19世纪的时候比现在更受人敬仰,并被视作拉斐尔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画家”头衔的最有力竞争对手。无可否认,柯勒乔在今天并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地位仍不可动摇。

同时,艾克瑟德简认为,如果说万物都是永恒不变,这将是一种极度的夸大。当涉及到古典大师,审美的主要转变体现在逐渐摒弃了过往基于庄严画种之上的不可动摇的艺术等级体系。结果是,现在我们不会因为作品的宗教、神话题材或与之相对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静物而将其区分等级。于是,这让像贾科莫·克鲁蒂(Giacomo Ceruti)和路易斯·梅伦德斯(Luis Melendez)这样的艺术家在近代得以荣耀。

而贾科莫·克鲁蒂获得的国际声誉仍和他所应得的不成正比。首先,因为他的作品极少出现在海外的公共收藏里。1987年在布雷西亚(Brescia)举行的一场克鲁蒂的特别主题展的87件作品中,只有不到6幅作品来自海外美术馆。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在收购时被误认为是别的艺术家的作品,一幅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1724-1734年左右的《牧师的肖像》曾被认为是皮亚泽塔(Giovanni Battista Piazzetta)的作品。克鲁蒂所刻画的农民的尊严与辛酸在今天亦震撼人心,更不用说他静物画中那令人感叹的直观性。他作品的品质虽曾获得当时的艺术赞助人约翰·马提亚·舒尔伯格(Johann Matthias Schulenburg)的赞赏,但却未能使他摆脱声誉逐渐暗淡的悲惨命运。相反,梅伦德斯的作品在大西洋两岸的重要美术馆几乎都有收藏,由此梅伦德斯的名声得以传播到西班牙以外的广阔地方。

由于现今的艺术鉴赏和价值很大程度上与流行趋势相关联,所以和梵高的经历相悖的当代艺术明星的作品价值的持续时间也相对缩短。Artinfo的文章《被市场遗弃的10位曾轰动一时艺术家》同样指出艺术审美和价值的变幻无常。其中,以同样被高古轩代理的安塞姆·雷勒(Anselm Reyle)和赫斯特最具代表性。

“即使有高古轩在背后支持,雷勒十年所累积的火焰看似即将熄灭。”这位德国艺术家的巨大银箔签名画作曾在其全盛时期售价50万美元,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标志性的“闪亮艺术”(Bling Art)曾广受藏家喜爱并在艺博会上随处可见。但现在这些作品的价值已低于10万美元。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雷勒上拍的作品半数流拍。赫斯特相对不确定,现在对这位刚离开高古轩的前YBAs(英国年轻艺术家运动)成员的艺术生涯下定论还为时已过早。赫斯特的作品在最近的拍卖中下跌了三成。“他的作品在二级市场的下跌是不是他作为世界上最富有艺术家盛世的终结信号?或者他的一级市场依旧挺立?我们必须等待时间的检验。”

猜你喜欢
赫斯特梵高艺术家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中国风格和欧洲传统的相遇十八世纪赫斯特瓷器
Adobe助力赫斯特中国公司打造数字出版生态体系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