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 王艳坤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基本停留在课堂上老师讲解课文,分析语言知识点,学生被动机械的作笔记,死记硬背的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因而课堂气氛显得沉闷乏味,学生对英语课没有兴趣。而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的交际模式。老师不应该仅仅只是知识的提供者,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一认知法理论概述
认知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此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J. B. Carrol),他认为认知法是语法翻译法的一种变体。认知法与语法翻译法的本质区别就是这些语言知识(语法、词法、句法)不是完全由教师讲授出来的,而是提倡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归纳,并通过实际的交流进行灵活的运用。是既强调知识和理解也强调技能操练的一种更为科学的外语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增强其学习信心,保持其学习兴趣。
认知法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作用,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感知,重视培养学生实际的、全面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认知法认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创造过程;掌握语言的途径:一是对规则的发现(Discovery),一是对语言规则的创造性活用(Creativity),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地运用规则的能力。认知法强调教师要能容忍学生的错误。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应用—纠正—应用”,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能容忍学生们的错误,并能帮助他们进行改正。发现错误时不是见错就改,而应是分析、疏导和改正。认知法的优点是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认知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口语实践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课上涉及口语训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对话练习、就课文提问、背诵段落,转述课文等。除了对话练习和就课文提问具有师生对话特点之外,其余几种都几乎是学生的独白,并没有达到交际的目的。大学英语课上口语实践的成败关键在于口语训练的内容,老师更是核心。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坚持每一次课上都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做口语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1对话练习
一般在英语教材里(以体验英语为例),都有dialogue samples的训练。在每个示例对话后都会有一个相似的情景模拟。因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对话训练,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对话中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采用学生对话的形式达到了相互交际的目的,加强了口语的训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2就话题进行演讲或谈话(Talking or Giving Speech)
为了让学生打开思路,口语训练不应只限于情景对话。笔者大量收集话题,涉及学习、生活、娱乐、社会关注的问题和某个现象等。如: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this year?这些题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之有交流和展示的欲望。并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每次精读课开始时用5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进行演讲,之后,其他同学对其观点进行提问,老师最后再做点评。重点对讲演的结构和思路进行评论,并说明自己的看法。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大脑中与主题有关的知识和认知方式。
3加强朗读与背诵的要求(Reading and Reciting)
从每篇文章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优美的几段让学生课下背诵。笔者还在每次练习课上听写一篇短文,大多涉及一些简单的英美文化背景、常识、风土人情等话题。然后让学生背过,下次上课时检查。这样既练了口语又弥补了精读课文中某些英美文化习俗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奠定了文化基础。
4课堂问答(Answering Questions)
除讲课前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之外,还可就各段的主题句、写作特点、文章结构等进行进一步的提问。同时笔者认为就某一段落、短语、单词进行扩展性提问,也是训练口语的最佳方式之一。比如在讲解superior一词时,可提出以下问题:(1) Do you think you are superior to others? Why? (2) Do you think a powerful country is superior to other countries? What about China?通过设定交际语境,用问题的形式提出例句,既给学生示范了用法,同时又可使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教师示范的语言规则,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使用语块、体会用法,获得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输出语言的能力。
5造句(making sentences)
对于看似简单实际学生在应用上仍有很大困难的单句、词组加以重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应从应用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连句。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refer to的时候,可以先交代它的含义为to call然后让学生造句: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referred to as the Third World. We refer to Tom as our boss.最后再让学生回想其它熟悉的意思:Refer to the dictionary when meeting new words. The invention of bulb is referred to Edison. What I said didnt refer to you.通过这样的训练,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输入为主动输出语言,锻炼了学生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6讨论(discussion)
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口语的形式。它易于产生热烈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完《Experiencing English》第二册第三单元“Advertising”这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出一个讨论题:“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dvertising? Try to list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possible as you can.”然后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总结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文章内涵。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充分发挥思维分析、判断能力。
7短剧表演(role play)
如果课文是戏剧剧本或以对话为主,可让学生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来说明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完New Horizon English第一册Unit2 Passage A“Deep Concern”之后,可选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精读课文的兴趣,掌握语言点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认知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决不等于教师的作用减弱。如果教师不发挥主导作用,没有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没有不惜付出几倍于传统教学的备课时间的敬业精神,就不会有课堂上的双向交流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就难以实现。
2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不应该只提问那些积极参与者,对不愿开口的被动学习者可以通过降低问题难度、教师提示和引导来鼓励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全方位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是教师设法努力解决的问题。
3妥善处理传授知识问题
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在注重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严格按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既要使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兼顾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精读课上的口语训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据认知法的教学原则,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出现错误不可避免,教师要正确对待,分析出现的各种错误,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但其他一般性错误不宜进行过多的纠正,更不要指责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训练必须是精读课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口语实践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老师。在明确课文题材与体裁,抓住学生兴奋点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渐成为课前口语内容的设计者,课上口语活动的组织者和课后口语训练的监督评判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读课上口语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eter Skeha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