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艳
摘 要:我国专业技能人才十分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影响“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快速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学历教育向专业技能教育和执业资格认定教育拓展,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教育机制、教育方法等来培养具备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技能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学 改革 创新
不断扩大的劳动力缺口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等深层次矛盾,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国专业技能教育没能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同步,造成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广阔的市场需求要求职业教育提供足够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困局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推进,没有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的困局,目前职业学校面临较多问题。
1.生源不足
由于大学连年扩招,普高升学率连创新高,2012年普高升学率达75%,北京、上海等地基本达到百分之百,使普高热大为盛行。部分初中毕业生不顾自身条件,争先恐后地挤进普高。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无法保证孩子学有所成,不能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一些经济条件稍差的农村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也无法继续在校学习。诸多原因造成了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困难的现象。
2.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从近年录取分数线就能明显反映出生源质量问题,由于大学和普高的扩招,普高的分数线一再下降,职教分数线只能更低。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低,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较差,同时,大部分学生缺乏合理的人生规划,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主要是来拿毕业证。这种宽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没有到达专业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质疑。
3.办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是以填鸭式的课堂书本讲授为主,忽视了职业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仍然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专业”“技术”的特点。教职队伍也因为机制的僵化而缺乏信心和进取心,干劲不足、消极观望成了教职队伍的主流精神状态。职业学校虽然乘着改革的大好春风,却不能扬帆高歌。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突破与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技术教育为根本,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1.创新办学体制
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密切关联性使其市场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职业教育的教研方向和学科设置只有与市场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人才需求密切结合,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有“市”可依。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要有深度的沟通与合作。在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针指导下,在政府管理机构的主导下实现校企联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是中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采用定向培养的模式,保障学生就业机会,有了就业的保障,就会顺利解决生源问题,也就会解决中职教育的一大危机。另外还要加强企业的岗前培训和职工的定期技能培训。
2.创新教育机制
部分职业教育管理者对事业发展的成就和前景认同感不强,对事业缺乏自豪感和热情。教职发展和教职激励是机制创新的核心。由于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性,单纯的职称评定的激励机制已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这就要引入更多的企业模式,加强绩效管理。首先对招生及企事业培训进行必要的物质激励,对创新教学方法、取得科研成果的贡献者给予物质或公费进修的机会等,以物质激励和个人发展激励的方式改变激励模式,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3.创新教育方法
中职生源的知识及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学成一技之长,能有效保障就业,是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中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有自身的特点,结束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以熟练掌握专业技术为方向的实践、体验教育模式。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下,把企业的车间作为第一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使中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更强的技术优势。
4.建设校园文化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没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再加上青春期的萌动,问题学生较多。加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追求更高的理想。校园运动会、校园歌咏比赛等活动,校园诗歌、书法、围棋等文化团体都可以使学生找到归属感,找到自信心。
相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广大教职人员的辛勤努力,只要中职教育内强素质、外接市场、转变观念,就一定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