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然
摘要: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利益或动态利益已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所证明,本文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视角深人探讨当前安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对策,认为安徽对外文化贸易总体发展模式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同时应当注重创新机制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储备,此外还要关注文化产业和贸易聚焦城市的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来推动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安徽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文化基础较弱;在区位、政策、资本等方面,安徽发展文化产业与贸易并无先天优势。然而通过自主试点文化体制改革,安徽文化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出数项全国第一,在文化产业内产生了“安徽现象”。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安徽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自2008年以来,安徽出版集团输出版权项目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项目整体输出到沙特、南非等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主题公园出口国;动画片《黑脸大包公》成为了登陆日本市场的中国第一部原创动画片,并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市场。本文结合安徽省文化产业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视角深人探讨安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对策。
一、总体发展模式
发展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贸易都不能脱离本省的省情。一个地区的区位、自然禀赋等条件是不可改变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压力又很大,简单模仿、亦步亦趋永远赶不上,因此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寻找捷径。安徽要选择一个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又不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又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正确道路,必须培育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因此文化产业是安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向。尽管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发展文化产业仍然需要切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必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这意味着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适量的经济基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得越好,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就越高,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文化市场,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它是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的必然结果。安徽省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尚未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意味着在当前阶段,仍然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肯定不能够脱离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不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考虑一个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地发展文化产业,尤其像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等,可能反而会损害一个地区的整体利益。
同时安徽省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应当更加重视大众传媒产品,而非传统文化产品。这是由当代大众传媒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尽管安徽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等民间文化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比如宣纸、宣笔、歙砚、徽墨、芜湖铁画、桐城佛光工艺、灵璧奇石、剪纸艺术、旅游纪念品、柳编等文化产品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文化产品的出口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在重视传统文化产品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大众传媒产品,不能一味强调传统文化产品,毕竟今天占据着世界文化产品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大众传媒产品。从世界文化贸易的产品构成来看,传统文化产品贸易额占总比的份额并不多,印刷品、声像制品、视觉艺术品、视听媒介等大众传媒产品成为了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竞争的焦点,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大众传媒产品,才能增强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竞争力。
二、创新机制与人才储备
客观来看当前安徽省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程度不高。众所周知,创新是提升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此,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力度,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作为技术创新重要主体的文化企业,应通过不断提升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来开发、引导和转变市场文化产品的消费热点,同时联系企业自身或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想方设法增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科技是创造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文化产业的精髓反映的就是人类的创造力,因此文化产业及贸易繁荣的地区往往也是技术创新频发的地区,创意、高科技与创新往往是同步发展的。科技成果在文化产业中的转化,可以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并最终达到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其次,文化企业还应重视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可以这么说,内容创新是提高文化贸易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形式创新则是提升其文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刺激着消费者的好奇心,并进而引导着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安徽省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新包装和演绎传统文化的精华,依然值得文化企业不断探索。例如《黑脸大包公》是安徽省文化企业探索国际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这部动画片利用卡通的形式讲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宣扬了惩恶扬善的文化主题,体现了文化产品创作的本土化与表达的国际化之间的内在统一。最后,作为文化产业技术创新重要推动者的政府,应从宏观大局上引导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和文化贸易的发展。在顺应当前全球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趋势下,积极引导省内各类文化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和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的文化产品。
创新一定离不开创意人才,创意人才不仅是构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的基本要素,而且是从?文化贸易的重要资源,是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更是文化产业和贸易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但目前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依然严重缺乏高端文化产业与贸易人才。创意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安徽省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瓶颈之一。为此,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突破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内的用人观念,深化其人?体制改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深化人事体制改革,拓宽人才来源渠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二是在省内高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等专业,建立健全各层次人才培育学科体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对文化、艺术、经贸专业进行有效整合,培养综合性、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和贸易人才。三是加大文化产业和贸易的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创意人才的积极性,从而吸引省内外更多的优秀文化产业和贸易人才。要想真正创造出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文化市场,就必须培育和引进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意人才。要想创作出一流的文化创意产品,就必须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实现创意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终增强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趋向:文化产业与贸易聚焦城市
如前所述,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来源在于人的思想,因此吸引优秀人才是发展安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中之重。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和贸易发展最重要的动力,而这些人往往喜欢创新、开放和包容的环境和能提供较高生活品质的地区,一个地方越是具有多样性的文化,可能对他们就越具有吸引力。创意人才聚集越多,越能实现当地的文化产业与贸易的良性循环发展。出版、影视、数字多媒体、表演、音乐艺术等几十种行业的创意人才,在地方文化创作环境的感召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创作生产群集。一大批文学、艺术家、设计师、表演大师逐渐走到一起,共同创作一个作品,演绎一个创意过程。一方面,行业的会聚有助于产业间交叉融合,创造新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文化创意精英的汇集也有助于集思广益,碰撞出无限智慧火花。
目前安徽省内多座城市都在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基地,但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否盲目过热值得探讨。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文化产业,具体表现为建设大量的文化产业园区,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部分园区的设立和发展不够理性,缺乏系统规划。大肆圈地,以建设园区名义运作地产项目,园区内部也缺乏必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园区企业层次不高或不符合文化产业园区的定位,最终园区徒有虚名。因此笔者认为和文化产业园相比,安徽省更应当注重的是文化产业与贸易聚焦城市的建设,用城市的感召力去吸引优秀的创意人才。
文化产业聚焦城市形成一般有如下条件:(1)城市环境和条件,主要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气息。例如是否具有生机勃勃的文化艺术活动、发达的艺术文化行业和经营机构和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教育体系;是否具有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从而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并成为都市创意阶层;是否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程度和全球化参与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大众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兴趣等等。(2)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历史与文化在城市建筑、园林、社区以及城市广告涂鸦中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民族、宗教、经济、政治、文化的更迭和变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这些都对文化创意产业和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潜在而巨大的推动力。(3)城市的发展前景。例如城市管理者对于未来城市规划的蓝图是否具有全球化的意识和远见;对待传统文化、历史遗产是否能够站在民族文明的角度来开发和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是否健全和深入人心等等。
结合上述条件,安徽省发展文化产业聚焦城市,首先依然要看经济发展环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经济环境的改善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其次要关注打造“创意城市”的品牌。城市风尚、风景名胜、历史文物、名人名家、名牌产品、艺术演出等都可以成为城市品牌。这对于增强城市凝聚力、影响力、开放度、美誉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打造“创意城市”,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还是值得安徽省内的城市学习和借鉴的。最后关注产业集群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实际就是产业集群的建设。产业集群既需要市场的“水到渠成”,也需要政府的鼓励措施。可以利用旧工业区改造,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以提供低租金、完善的配套增值服务为?利模式,从而推进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从主要发展单个项目向系统开发、整体布局转变,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相互依存、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特征,最终增强安徽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胡大立: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关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2(6):45.
[2]吴慧勇:文化产业与政策研究[J].理论月刊,2010(3):59.
[3]李庆本 吴慧勇: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咨询报告 [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
[4]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张菲娜译,周薇华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