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一种个别化、开放式、自主性的活动。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带有学习和工作性质的游戏;教师根据阶段目标,投放材料、设置区域、因势利导。这种区域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和喜爱。
近期,我园开展了主题与区域相结合的游戏观摩活动,现结合我班的区域设置,谈谈二者的融合。
一、主题活动开始阶段区域环境的设置
我们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投放的区域材料体现了主题情境性。我们理解的主题情景性是创设的情境能够体现活动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推动主题的发展,丰富孩子的个别化经验。
例如:在以“我要上学了”主题为背景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立了“美劳室”、“科学发现室”、“阅览室”、“操场”、“数学室”、“我的小饭桌”、“小学生预备站”、“小学课堂体验站”八个区域。这些区域是按小学的模式设计的,整个区域环境体现了“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我们在对每个区域环境进行布置时,也考虑到了主题情境性,使每个区域的环境布置都尽量贴近这个区域的活动。在主题活动开始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对原有的区域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如这次开展的“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请幼儿的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进行一次“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的调查,让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校园、和小学生交谈来了解小学生的一日生活,知道小学生学习需要哪些学习用品,我们设置了“贝贝文具”这个角色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书包、文具盒、铅笔、练习本等学习文具,并学习如何整理书包。
二、让区域活动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
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都是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兴趣,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渗透到区域活动中,更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班内原有区域会因主题发展的需要,围绕主题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产生一些围绕主题活动而设置的区域,这些区域内容与主题内容关系更为密切。
例如,我们美工区根据“我上小学了”这个主题提供废旧图书、各色毛线、彩色透明胶布、卷纸芯等材料,供幼儿学习制作笔筒,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制作。另外根据主题我们专门设置了“小学课堂体验站”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看课程表,学会选择整理文具,体验到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相互融合能更好地促进主题活动的发展
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相辅相成。我班将主题活动中数学的内容加以丰富,制作材料投放在数学区中,幼儿十分感兴趣,如“抢地盘”游戏,幼儿掷骰子,将骰子上的两个数字相加,谁的大谁就可以抢占一个方格地盘,谁占的多谁获胜。“魔术转轮”也是让幼儿练习10以内加减法的,幼儿将两个管状玩具套在一起,将上下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幼儿记录算式并得出答案。这种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区域活动比起老师传统的说教好的多,幼儿掌握起来也要快的多。
材料操作方法也可体现主题情境性,促进主题的发展。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我们给幼儿投放了各种尺(三角尺、卷尺、钢尺等)、记录表等材料。幼儿用记录表记录“尺”的秘密。刚开始,孩子们的发现还停留在表面,只发现“尺”像什么。在左边的圆圈里画上尺的形状,在对应的右边的大圆圈里画出该种尺像什么。例如: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三角尺像一条鱼,于是他这样记录自己的发现:在左边的小圆圈里画了个三角尺,右边的大圆圈里画了一条鱼。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们发现尺还可以用来测量东西。于是,另一个小朋友这样记录自己的发现:用尺测量柜子的高度时,他在左边的小圆圈里画了一个柜子,在右边的大圆圈里写了测量的结果:91。他想告诉我们:柜子的高度是91厘米。由此可见,同样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也未尝不可,同样能够很好地体现主题情境性。
对幼儿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幼儿园的、有同伴的等等,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一个游戏的环境,将主题内容融合到区域活动中去,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掌握主题内容,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愉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