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我入了少先队。那是我们班的第一批少先队员,总共六个,四女两男,班主任侯玉凤老师为了给我们留个纪念,决定在一个礼拜天带我们进城去照相。
城离我们说远很远,说近也近。说它近,那是因为我们住的村子地势极高,站在山顶向远方望去,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城的影子。那时我常想,我要是长着一双长长的胳膊该有多好,一伸手就可以把城揽在怀中,想逛商店就逛了,想看电影就看了,想听汽车的喇叭声就听了……那些都是我童年梦寐以求的。
别看站在村里就能看到城的影子,一旦你走起来,可不是十分八分钟就能赶到的。去城里的路有两条,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远,小路近。大路也叫公路,较为宽阔平坦,路面上铺着土黄色的砂石,夕阳洒在路面上,这路看上去就是金色的路了。而小路是从庄稼地里辟出来的,坑坑洼洼、坎坷不平,逢了阴雨天气,泥泞得让人寸步难行,虽说它比大路要缩短将近一半的路途,走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我们那次走的却是小路,因为那是个晴朗的礼拜天,小路格外干爽。
从小村向城里走去,是从高往低走。原先觉得白云离自己很近,就像是被风刮跑的白衬衫,仿佛一跳脚就能把它抓回来。而出了村子之后,这白云却像是做了错事不敢回家的孩子一样,躲得远远的,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这时天空就显得格外高远。我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唱着歌走在田间小路上。田间劳作的农人不时和我们打招呼:“进城去啊!”侯玉凤老师回答:“领学生进城照相去!”看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的羡慕目光,我们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天越走越亮堂,可是也越走越炎热。我们渴了,见谁家的地里长着一片青萝卜,就想偷着拔一个分着吃。可是有老师跟着,我们怕挨批评,就忍着不看萝卜地,把目光放得远一些,眺望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城。想着一旦进了城,就可以用妈妈给我的零用钱买几根冰棍吃,既解渴又解馋。
城其实并不是很大,它只有几座小楼,其余的都是板夹泥的平房。城中心有两条主干水泥马路,主要的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照相馆就在一家饭店的旁边,是一间蓝色的屋子。吃了冰棍,领略了往来的汽车发出的嘀嘀的喇叭声,侯老师就带我们去了照相馆。我记得照相师傅是个老同志,他把我们摆布了许久,才按动快门。侯老师坐在中央,我们四个女同学分成两对站在她的一左一右,两个男同学则蹲在老师的膝前,这使侯老师看上去像个家长,而我们则像是她的孩子一样。
28年,就这样匆匆过去,我已打听不到侯玉凤老师的去向,也鲜少有那群同学的消息,但,这张黑白合影照片却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