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刚
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分析了形成我国中小企融资难的原因,既有内部,又有外部。并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改善其现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风险;市场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转型经济中,中小企业往往是最具活力的部分,由于其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最有可能按照经济的当前形势来组织生产。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发展遇到资金短缺的制约,而外部发展的势头的需求十分旺盛,造成了一种内外不协调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早已成为政府、企业、融资机构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研究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所需要资源的融资模式,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是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中小企业在高度竞争中生存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实力和素质,为将来的发展积蓄力量;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制定者的作用,帮扶中小企业,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方式。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直接融资是指企业直接去寻找资金的提供者,获得资金需求,诸如民间借贷、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问题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也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种需求。资源的配置即决策过程,而决策的制定又来源于信息。现实经济社会是不完全竞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就导致在交易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太成熟,财务报表数据一般不对外公布,申请贷款时故意隐瞒对其不利的一些信息;并且贷款之后,私自改变贷款用途,对贷款使用不尽心尽力。而银行很难获取到企业的这些重要信息,致使银行难以甄别每个客户的贷款信用及风险。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远高于中小企业,而且信息的真实程度也要高于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银行自然愿意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是向中小企业。因此,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很难对贷款企业实施有效的全程监督。
2.银行风险和企业成本太高
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额的抵押物,或者在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时,企业不能为其提供足额的反担保,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因为风险太大将其拒之门外,对于其经营的产品的前景好坏与回款是否覆盖银行的贷款暂不考虑。同时,各大银行为保证贷款安全而将目标都盯在大企业,因为其具有足额的抵押物,管理规范,财务数据对外公开,并无太大披露,前景可观。从而造成贷款分配上,中小企业的额度只占了极小一部分,但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为了寻求生存,不得不在提高自身贷款成本的情况下寻求资金配置,无形中将企业置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3.资本市场门槛太高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更难。首先,我国直接融资的大环境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证券市场主板上市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标准。股票市场严格的准入程序和及其有限的市场容量几乎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而且,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办法。虽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办的中小企业板块为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上市带来了机遇,拓宽了融资渠道,但证监会对创业板高成长性的定位,使之只能为高科技、成长快速的企业提供融资。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对策
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1.加强整体素质,改善融资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相关信息公开不充分,不利于商业银行对其监管。因此,中小企业应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规范化;同时提高企业及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制度,避免信用危机出现,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环境,促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同时也有利于银行对其监督和审查。
2.完善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
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法律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及基本政策方向,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美国在1953年的“小企业法”中提到保护小企业参与自由竞争;1958年鼓励建立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的投资公司,1985年,在“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促进临时措施法”中,对于中小企业从事新技术开发给予融资、保险等优惠政策。中国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也做过相应努力。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内容较为宽泛,难以落实。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加大对其扶持力度,维护并激励企业的创新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3.完善金融体系,设立相应的融资机构
1996年,Peek和Rosengren对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Berger于1993年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做了一个实证研究,发现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而在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他们对此现象的解释认为小银行和并之后,使其抵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随着其规模的不断壮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会逐渐降低对小企业的贷款。2001年,林毅夫指出“金融机构的规模不同,提供金融服务倾向的企业也有所不同”。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为不同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不同的效率,并具有不同的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培养愿意为之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政府不仅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出台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要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与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带有社会性质,而且对于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背景和信用等级进行实时跟踪,尽量减小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成本升高的不利因素。在提供资金支持之外,还可以借用自身的资本运作经营,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实现共赢。
4.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大融资平台建设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而在担保体系的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并完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担保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科学合理的推动担保建设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和扶持,在中小企业没有足额抵押的情况下为其融资业务提供助力,实现多元化融资。同时还要加强对民营担保公司的管理,避免信用危机的形成。
5.开拓直接融资渠道
美国的NASDAQ市场自1971年成立,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现已被公认为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国证券市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大对股市环境的建设,引导并促进中小企业通过该平台进行直接融资。同时,可以仿效美国设立风险投资创业基金,为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四、总结
本文从不同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自身条件限制,造成银行对其信贷配给较少;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致使企业直接融资受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期望政府加强市场管制,不仅对中小企业,更要对相关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 Stiglitz J E, Weiss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3): 393-410.
[2]王 霄 张 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J].经济研究, 2003, 38(7): 68-75, 92.
[3]刘 姝: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198- 199.
[4]陈龙兴:中小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策略[J].山西财贸,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