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爱”:高校辅导员师德的诠释

2013-04-29 16:50庞国伟李军海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品格师德爱心

庞国伟 李军海

辅导员的爱是润德无声的,学生的爱则是他们的成长之魂。以爱育爱牵引着辅导员的爱与学生的爱,具体来说,以“我和学生在一起”为主题活动,扎实基础工作,孕育辅导员的美德;開展品格教育,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在互助与信任中,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以爱育爱辅导员师德在我国,高校辅导员有着60年的历史,“辅导员文化”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得以积淀,也在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中得以浸润。在辅导员文化范畴内,如何诠释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则成为锤炼辅导员师德的内质。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是与中医文化中的“大医精诚”相融汇的,“以爱育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的基本理念,更是辅导员师德的真谛。

一、辅导员的爱:润德无声

“爱心”是人类教育中的永恒主题,“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下,“爱心”教育已经成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对辅导员师德提出了更现实、更直接、更深层的要求。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育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对辅导员来说,如何用心走好辅导员之路,如何将辅导员之爱融入学生的健康成长之中,成为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良好行径。

第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熏陶、感染学生。“为人师表,身正乃范”。

作为兼具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如何担当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重任,首先要锤炼自身的人格修养,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

辅导员需要以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用时代的精神来提升自己,以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来充实自己,去信仰辅导员工作,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去热爱学生,心系学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展现辅导员的人格之美。

第二,以情理和法理去教育、感染、折服学生。

辅导员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情感,但这种爱是一种理性之爱,不是一种无原则的溺爱,更不是一种冷冰冰的严爱。辅导员在服务和管理学生时候,需以公平、公开、公正的程序保障学生权益,尊重学生的诉求,并以正义的力量砥砺学生人生之路。

第三,以小事之情去孕育、传递、播撒爱的意蕴。

大爱之心,从小事做起。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虽然超过200人,但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使服务效果更优化。以整体、以类别、以个体,从小事上和从细节上,去关爱学生。将困难学生、后进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作为辅导员关注的焦点,以细微的关爱,激发学生励志成才的信心;以真挚的爱心,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念;以感人肺腑的谈话,来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

二、学生的爱:成长之魂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时事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指导等过程中无不发挥着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新时代的人才不仅是专业上的强手,更是拥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第一,大学生用行动传递着爱心,但有些大学生的负面行为则需要革除。一方面,大学生勇斗歹徒、舍身救落水儿童的感人事迹,诠释着他们的爱心;另一方面,见诸媒体的清华学生刘洋向熊泼硫酸、复旦大学研究生虐杀30只小猫、北大学生干部当众虐杀小猫以及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频现,使人们纷纷质疑大学生的爱心何在,甚至剑指高等教育。其实,正因为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才更为人们所关注。所以大学生的爱,需要他们自身去践行,也需要高等教育的培养。

第二,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人们的爱心行动,但是不良行为同样需要予以纠偏。和谐社会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不管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人类道德的反思。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代表,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大学生以社会人的姿态,去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

第三,高校辅导员应勇于担当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以爱育爱,不但是将爱融于学生工作中和投注于学生身上,重要的是“育爱”。辅导员在工作范畴内,以爱去育爱,让学生体会爱的真谛,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生的爱源于自身的人格,也需要辅导员去表率,去培养。学生不但在校时要有爱心,也应是融于个人成长全过程,以爱来诠释自己的价值。

三、辅导员与学生:爱的交融与共鸣

《学记》中载有,“亲其师,信其道”;庄子也曾说过,“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其实,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师生之间心与心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以爱育爱”是对辅导员师德的诠释,爱是辅导员师德的核心,育爱更是辅导员的职责。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育爱不能仅停留在爱的浅层,而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育。

第一,以“我和学生在一起”为主题活动,扎实基础工作,孕育辅导员的美德。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在全体学团干部中开展“我和学生在一起”的主题活动,以此来转变学团干部的工作作风,强化基层意识,重塑服务理念,以“情系学生,走近学生”方式,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健康交流,并为辅导员铺筑“育爱”之路。

第二,开展品格教育,实现学生健康成长。论者曾指出,大学生存在四个品格错位现象,“价值观的错位和社会责任品格的淡薄”“法治观念的缺失和公德品格的下降”“荣誉观念的错位和诚信品格的滑坡”“道德知行观的错位和竞争品格的畸形”,由此凸显了品格教育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指引,是解决大学生品格错位的有力武器,这就需要用理论的力量、实例的感染、行动的展现,达到学生品格成长的自觉与自信。

第三,在互助与信任中,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共同进步。美国人类学家麦特·里德雷说,“对于我而言,社会最大的优势便是劳动分工,正是劳动分工是人类社会比其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更具力量。”此处的“劳动分工”强调的是协作,这是人类的集体本能,也是人类的美德——互助与信任的演进与发展。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不是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互助与信任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将爱互传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从而二者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南生.论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现实困惑与解决途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68-169.

[2][美]麦特·里德雷 著.刘垳 译.美德的起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5.

猜你喜欢
品格师德爱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爱心树(下)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