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

2013-04-29 00:44李萍刘晓玲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6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

李萍 刘晓玲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静脉血栓形成;抗磷脂综合征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4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10余年,伴左下肢肿痛2 d余于2012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在某医院发现血小板减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不详。1年前因尿频、尿痛在本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检查免疫六项:ANA(+),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 0.398 g·L-1。入院诊断:①尿道感染;②系统性红斑狼疮。经抗感染、免疫抑制等对症治疗后好转,10月11日患者因服用激素出现腹痛腹胀,解黑便,予以奥美拉唑胶囊护胃,止血芳酸、止血敏止血后症状好转。10月17日无诱因出现左下肢肿痛,活动受限。故来本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6.7 ℃,脉搏8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0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无皮下出血,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面部无红斑,左侧下肢肿胀(左侧下肢髌骨下10 cm处腿围约40 cm,髌骨上10 cm处约50 cm),左下肢肤温稍高,肤色偏红,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入院后急查血液分析示,PLT 49×109·L-1,Hb 96 g·L-1。床边双下肢彩超口头报告:左髂总静脉血栓形成。2012年10月20日复查血液分析:Hb 85 g·L-1,PLT 60×109·L-1。生化八项:氯95.9 mmol·L-1,钠131 mmol·L-1。凝血四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5.9 s、国际标准化比率1.37。10月21日复查血常规:Hb 80 g·L-1、中性粒细胞比率77.60%,PLT 60×109·L-1,ESR 87 mm·h-1。

DIC组合:抗凝血酶活性98.20%,D-二聚体88 600 ng·mL-1,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2.2 s,国际标准化比率1.89。生化检查:白蛋白32 g·L-1,转铁蛋白1.6 g·L-1,CRP 36.9 mg·L-1。抗ENA抗体谱+自免六项:ANA阳性(10.14),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 0.381 g·L-1,抗ds-DNA抗体阳性(1.29)。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狼疮抗凝物:低滴度阳性,血管炎三项未见异常。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2012年10月24日做下肢动静脉彩超提示下肢髂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血栓形成并完全闭塞,左下肢腘静脉以下部分闭塞,双侧颈动静脉、腹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诊断:①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待查。

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急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予静滴甲泼尼龙40 mg·d-1抗炎、抑制免疫;免疫球蛋白每日20 g,连续3 d冲击治疗;环磷酰胺每次0.2 g,隔日1次;羟氯喹每次0.2 g,每日2次,抑制免疫;低分子肝素每次4 100 U,每12小时1次,华法林每次2.5 mg,每日1次,抗凝;奥美拉唑胶囊抑酸护胃,防止应激性溃疡。2012年10月23日复查:患者补体C3较前上升,血小板恢复正常。考虑狼疮活动控制有所成效,故减甲泼尼龙为20 mg·d-1静滴,同时停环磷酰胺、低分子肝素,加用环孢素口服以减少粒细胞及肝肾毒性。治疗后患者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左侧下肢髌骨下10 cm处腿围约38 cm,髌骨上10 cm处约45 cm,复查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10月29日出院,11月12日返院行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术后情况稳定,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诊。

3 讨 论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及血清学检查,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明确,但其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尚不明确,考虑为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可能性大。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组由抗磷脂抗体(APL)介导的、以动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的非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休氏综合征(Hughes's syndrome)[1]。APS的发病机制及促凝状态机制尚不明确[2],临床上以反复动脉或者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同时伴有抗心磷脂或者狼疮抗凝物实验持续阳性[3]。AP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APS中男女比例为 1∶1.8,而继发性APS中男女比例 为1∶10.9 [4]。

APS 多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64.70%),也可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5]。1998年APL国际研讨会制定的APS诊断标准[6]如下。⑴临床症状为①血栓形成:任何器官或组织发生1次以上动、静脉或小血管血栓。②妊娠丢失:至少1次10周以上的不明原因、形态正常的胎儿死亡,或3次以上不明原因的早期自发性流产( < 10周),或≤34周,子痫、先兆子痫或胎盘功能不全致胎儿早产1次。⑵实验室指标:间隔≥12周,且≥2次检出①血浆狼疮抗凝物(LA)阳性;②中→高滴度IgG/M类抗心磷脂抗体(ACL)(≥40单位);③IgG/M类抗b2-GP1。诊断APS:至少1项临床症状+1项实验室指标。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既往有狼疮病史,但结合实验室指标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狼疮抗凝物低滴度阳性,故尚不能诊断继发性心磷脂综合征,需进一步随访。

因此,临床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出现血栓形成时,需考虑是否继发APS。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细致的体格检查,寻找血栓形成的原因,再经特殊检查或病理学证实存在血管性血栓形成是诊断APS的关键之一。除血栓形成外,较高滴度的APL持续阳性是APS的另一主要特征,目前主要是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

4 参考文献

[1] Miyakis S, Lockshin MD,Atsumi T,et a1.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n update of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espholipid syndrome[J].J Thromb Haemost,2006,4(2):295-306.

[2] Greaves M,Cohen H,Machin SJ,et al.抗磷脂綜合征诊疗指南(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分册,2004,27(5):385-390.

[3]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3-218.

[4] 张晶,周彬.抗磷脂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45-47.

[5] 冷晓梅,刘晓敏,艾脉兴,等.抗磷脂综合征61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67-1370.

[6] 顾菲菲.抗磷脂综合征诊治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214-217.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浆D-dimer的临床意义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出血和脑梗死1例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