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卫红
课改以来,初中政治课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其教学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使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又与中考选拔相衔接,就成为初中政治课教学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保证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在准确把握课改精神的前提下,彻底转变固有的、陈旧的教学理念,自觉以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呢?
1.教师需要对自我角色重新定位
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这里所说的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言的,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启发等方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教师退居“幕后”当好“导演”。当然,我们也反对盲目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极端方式:一是上课时只让学生自己看书,甚至一看到底,完全让学生处于松散状态,无控制的放任自流;二是以练代讲,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在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受传统教学模式及政治教材所特有的理论性、抽象性的束缚,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既定课程的阐述者、传递者,在课堂上的唯一任务就是教学,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一一学生的情感需求及能力培养。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必须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即除了教学外,新课改下的教师应拥有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
2.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要上好初中政治,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比如,教师如何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角色,怎样“主导”,“主导”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很好地研究。“导”不到位,其“主导”作用就难以保证;“导”过了头,教师又重新成为课堂的主宰。再如,教师的点拨如点评不到点子上,或点而不拨,这样的点拨就会成为索然无味一杯白开水,不但起不到画龙点睛的功用,反而会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难以完成。
二、把握教材定位,是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是囿于课本,政治课本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媒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唯一凭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要求,亦步亦趋地、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材的作用。教师必须明确:一方面,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教材又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求,结合政治教材,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学习内容,通过紧密接触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既把教材融于生活实际,又将生活实际纳入教材系统,使之教材、生活一体化。实践证明,准确把握、妥善处理、灵活运用教材是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三、转变教学方式,是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的自主性能否得到尊重和发挥是区分“新旧”课堂的重要标志之一。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此,转变教学方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保证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笔者曾对以下几种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兴趣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养成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展开学习。
2.模拟教学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参与性与激发人的内在需求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让学生用学过“政治理论”解决“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
课改以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学习小组中,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给予适时、必要的提示与点拨,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这样一来,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的能力和成绩得到了提高。
4.体验教学法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不仅要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内容,而且应该进一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这样的教学既能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又能加强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既让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又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较高水平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在新课程状态下,初中政治教学必须贴近时代脉搏,把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自觉认知过程统一起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起来,把教师的“导教”和学生的“自学”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思维训练和觉悟培养为主线”的新型政治课课堂教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探索、研究,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