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需水规律及合理调节技术

2013-04-29 09:42王永权
吉林农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玉米

王永权

【摘要】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之一,从种子萌发、出苗、拔节、抽雄、吐丝、灌浆到成熟整个生育期,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加之自然降雨与玉米需水期亦不完全同步,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出现局部洪涝、干旱现象时,将抑制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掌握玉米需水规律,根据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合理优化水分供给,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促进玉米平稳生长,达到玉米秆强抗倒伏、穗大不秃尖、粒多又饱满、高产兼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 玉米 需水规律 调节技术

玉米植株高大,生育期多处于高温时节,叶面蒸腾与株间蒸腾都很大,是耗水量较多的农作物之一。试验表明,每生产1公斤,玉米籽实体干物质需水约400公斤,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耗水约350吨。但受品种特性、气候、土壤、栽培水平、种植密度等因素影响会有变化。北方春玉米种植区以667平方米产量目标500公斤,计算,整个生育期在无人工补水的情况下,需要350~400毫米的降水量,且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也不是均等的,存在需水临界期、田间需水最大期。一般来说,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下或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5%,植株下部叶片出现短暂萎蔫时,干旱现象即已产生,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就产生抑制作用,持续时间越长,减产程度越大。在生产上要依据玉米长相、土壤墒情等判断田间持水量,按照各生育时期的需水要求合理排灌,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栽培目标。

1.播种——出苗

玉米播种后需要吸收相当于本身干重50%的水分,加上适宜的土壤温度才能萌动发芽,经15~20天即可露出地面2厘米以上。这个时期外界气温低,地表水分蒸发量小,田间需水量很少,一般来说,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5%左右,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为宜。如果土壤墒情不好甚至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50%,即使种子吸水勉强膨胀发芽,也因出苗力弱而造成严重缺苗;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性不良,种子容易霉烂也会造成缺苗,在低温情况下更为严重。玉米播后苗前耐旱怕涝,适当干旱有利于生根。土壤中水分过多,空气缺乏,容易形成黄苗、紫苗,造成“芽涝”。所以播种时要抓住火候适时播种,保证玉米营养生长期向前延伸,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满足雌雄穗分化及籽粒灌浆的需要。丘陵、半山区地带播后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多少,酌情调节镇压时间和镇压强度;土壤过湿的洼地、二洼地可掺入山砂、炉灰等热性土杂肥,实行高垄整地,散墒后播种;干旱及半干旱地区要选择抗旱品种,采用顶浆打垄、踩底格子、坐水种、药剂浸种(0.1%氯化钙、0.2%硼酸、萘乙酸、抗旱保水剂、SA—1吸水剂、阿司匹林等)等办法以解决底墒不足和苗期水分蒸发的问题。

2.出苗——拔节

玉米出苗后需经历25~35天进入拔节期,这期间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20%左右,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为宜。这期间是玉米长根、增叶和茎节分化阶段,是决定叶片和茎节数目的时期。从全株来说生长中心是根系,表现为地下部比地上部长得快。地上部以1~7片叶为生长重点。第1~3片叶生长最快,平均2~3天长1片叶,每长2~3片叶形成一层根。第4片叶生长最慢,平均3~4天长1片叶。第5~7片叶生长速度加快,2.5~3天长1片叶。这就要求生产上必须控制土壤水分,保持表土层的疏松干燥和下层土适当湿润,使玉米根系向纵深伸展,达到控上促下的目的,可以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促进根系发育、茎秆增粗、减轻倒伏和提高产量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地势低洼、内涝严重,或降雨频繁,雨量较大,会使玉米茎叶徒长,叶色较淡,根系发育差,抗病害能力差,如玉米苗期苗枯病就是由于田间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的。在生产上可实行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截断毛细管,防止松土层以下水分蒸发,起到蓄水保墒作用。当土壤水分过多时,中耕松土又可使土壤水分蒸发,使玉米生长良好。

3.拔节——抽雄

拔节到抽雄阶段是玉米由营养生长进入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植株各方面的生理活动机能逐渐加强,北方春玉米一般需经历35~45天。这一时期,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叶片蒸腾和株间蒸腾量也随之加大,玉米的根、茎、叶增长量最大,株高比苗期增加4~5倍,75%以上的根系和85%左右的叶面积均在此期形成。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5%左右,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在无人工浇灌的情况下,自然降雨应保证日均8~10毫米,才能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在这个时期,玉米也进入了生殖生长的两个重要时期,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小喇叭口期是在抽雄前10~15天,此时是雄穗小花分化期和雌穗生长锥伸长期,叶龄指数45%~50%,此期仍以茎叶生长为中心,但却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时一株玉米一昼夜耗水量可达4公斤,如果此时干旱,雄穗发育受阻,不孕花粉数量增多,田间雄穗抽出时间参差不齐,时间拉长。大喇叭口期处在雄穗四分体时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是决定雌穗花数的重要时期,叶龄指数60%~65%。如果此时干旱,会使雌穗小花行数及总花数减少,玉米减产20%~55%。大喇叭口期过后进入孕穗期,如果水、光、温协调,雄穗花粉充实,雌穗花丝伸展正常。若临近中午玉米叶片有萎蔫现象,早晚尚能恢复时,证明土壤已出现短暂缺水。这种情况若2~3天内会有明显降雨,可以不必人工补水,如果叶片萎蔫现象持续时间较长,早晚已不能恢复,说明土壤已严重缺水,有条件的应进行灌溉。据试验,抽雄前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60%的情况下,浇1~3次透水,每次每667平方米浇水50~80立方米,可使玉米增产13%~47%。或者叶面喷施抗旱剂(抗蒸腾抑制剂),每667平方米施用50克,加水50~75公斤,在玉米孕穗期喷施叶面,能使叶片气孔微闭10天左右,从而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

4.抽雄——吐丝

玉米抽雄到吐丝约经历10天左右。此期间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也很敏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0%左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这期间日均需水量较多,平均日耗水量达4立方米/667平方米。若水分不足,抽雄开花持续时间短,不孕花粉量增加,雌穗花丝寿命缩短,甚至伸不出苞叶,授不上粉,直接影响受精结实,甚至会产生秃尖和空秆,减产幅度可达30%。土壤水分过多,湿度过大时,也会影响根系活力,从而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因此多雨年份,积水地块,特别是低洼地,遇涝应及时排水。做到沟渠相通,排水流畅。易涝地块应结合培土挖好地内排水沟。

5.灌浆——成熟

玉米受精后20天左右,即进入灌浆结实期,也称花粒期。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灌浆至乳熟末期,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通过水分向籽实体运输;二是玉米蜡熟后,气温下降,地面蒸腾减弱,植株虽然进入生育后期,但为了使植株不至于过早衰老枯黄,仍需要一定数量的水分维持玉米的生长,要求雨量充沛但又不能过多,如果干旱,就会造成灌浆困难,籽粒秕小,百粒重下降。因此若此期间干旱应灌好花粒水和灌浆水,延长根和叶的生理活动期,使光合作用形成的产物源源不断地运输到籽粒,确保活秆成熟。

由此可见,灌浆结实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水分需要量大,反应敏感的时期,通常将此期称为玉米需水临界期。玉米从灌浆到成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左右,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5%为宜,特别是成熟前的20天,土壤含水量可以低于这个标准。灌浆结实前中期水分不足会制约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加速叶片衰亡,不能使籽粒体积迅速膨大,更限制了干物质向籽粒运输积累,导致早期败育粒多,穗粒数和千粒重同时受到影响。因此,在籽粒灌浆初期干旱时,有灌溉条件的要进行补水灌溉。在玉米花粒期,如果0~4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为使玉米生长良好,取得正常年景的产量,应灌好两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浇水时要做到地皮见湿不见干。因为花粒期水分状况是影响根系活力、叶片功能和决定粒数、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墒而异,灵活应用,砂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粘土、壤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猜你喜欢
玉米
掰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苗发黄怎么办
玉米接连暴跌 真的要崩盘?
当前玉米追肥要注意啥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童年的烤玉米
我们都是“玉米人”
我的玉米送给你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