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观龍

2013-04-29 09:44蔡健
海峡旅游 2013年6期
关键词:龙须龙舟竞渡龙海

蔡健

福建背山面海,境内江河纵横,从汉代伊始,民间就盛行龙舟竞渡。福建龙舟的船、桨、舵均用杉木制作,用材以福州地区出产的“福杉”为上。船首安装木雕龙头,船身漆绘颜色鳞片,以色名舟,船身长短,划手多寡,因地而异。端午龙舟季这几天时间,从闽南到闽东,各地上演着风格各不相同的龙舟竞渡,简单的号子声后面,蕴含着厚重的当地文化。人们卸去平日的内敛、温和,为争得本村或本族荣誉,在呐喊声中角逐竞技。

龙海“七甲社”抢标

从厦门轮渡码头出发,快艇掠过厦门与漳州之间窄窄的海峡,驶入九龙江入海口。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红树林和滩涂,这次端午节前夕采风的目的地龙海月港,就在前方不远处。

古月港和上游的石码,历史上“万棹成集、盛极一时”,是号称“天子南库”的商埠港口。航运既盛,修造船也曾经是当地一个庞大产业。此次要拜访的月港郑水土师傅,便出自一个造船世家。传统大帆船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郑师傅的家传手艺却没有荒废,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这几年,传统的龙舟活动在邻近乡村越来越普及旺盛,制造龙舟的订单源源不断。在月港豆巷的一座临水古庙旁,我找到了郑师傅的龙舟作坊。作坊里堆满了木料,空气中弥漫着樟木和杉木的清香。两艘即将完工的龙舟正在上漆,准备赶在中午吉时下水。

豆巷制造的“闽南龙舟”有其特色:龙舟的龙头是写意、象征性的。龙舟的“龙须”是将金箔纸折成约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绑在一根对折的红布条上,象征“龙须”;将一块红布折成三角形,钉在船头,象征“龙舌”;将6条龙须等距离分布钉在“龙舌”上,这就成了“龙头”。下水前,郑师傅在两侧船舷的船眼睛各贴上三根红布条加小方块金箔的组合,再钉上三根“目周钉”,和传统的大帆船一样,从左至右,分别代表千里眼、顺风耳、妈祖婆。妈祖婆殿后佑护,千里眼、顺风耳在前观测,这是千年流传下来的规矩。

吉时已到,潮水上涨到了最佳位置。老人们在龙头前摆上“三牲”,持香对着龙头祭拜。村民手持香炉,绕着龙舟转一圈。这意味着,将龙舟上的不洁之物驱走,龙舟变得圣洁而有灵气。村里的壮劳力大家人手一桨,浩浩荡荡地将龙舟划回村里。

随着新龙舟下水,龙海“榜山七甲社”端午龙舟竞渡也拉开了序幕。

龙海是著名侨乡,龙船赛会也和侨有关。600年前,七位邻社异姓结拜兄弟同船下南洋,途中遇狂风,祈水仙尊王佑其兄弟安抵南洋,发迹后同归故里还愿,共谋蒲月(即农历五月)于所在甲社举办龙船赛会。七兄弟以年龄为序,依次定下初一沧州桥,初二云梯桥,初三庄厝,初四官州,初五翠林,初六莱厝,初七罗锦,在七社之间轮流比赛。后初六莱厝退出七甲社,以初八洪厝补入。这样的龙船赛会,每五年举办二或三次。流传近代,七甲社轮任会主,主持接待及维持赛会秩序,当天作主的那社不扒船,余下六社的龙船分三队,自午后开始,每社的龙船要扒二十次,一天下来一共比赛六十场。

赛会的比赛方式沿用最传统的抢标,各船争先,以夺取终点水中锦旗为胜。靠近终点的河道水面,横有三枝削尖的木杆直指标旗,抢标的龙船,要是避让不及,船上的壮汉是要被刺得皮开肉绽的,于是比赛愈发生猛。水里竞渡,岸上也不闲着,木偶戏、高甲戏,轮番上演,十分热闹。

端午节榜山镇“七甲社”龙舟赛共有来自榜山、石码等七个村14支龙舟队参赛,比赛分七天进行,每天由一个村轮流做东道主,每天比赛分成2个小组,通过5轮100场500米直道竞速比赛,分别争夺各种锦标。龙舟赛举办时附近村镇万人空巷齐聚河边观赏龙舟,比赛场面激烈刺激,十分有观赏性。不过,龙舟赛并非年年有,一般来说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

猜你喜欢
龙须龙舟竞渡龙海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阿信手工龙须糖 绿色营养又健康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猴王”崔龙海以芋头为养生法宝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
雨水吃龙须饼
拔“龙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