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汇聚说“创新”

2013-04-29 00:44:03吴炜
中关村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关村创新

吴炜

5月的北京,昆泰大酒店,迎来了一场地道的创新盛宴、创新大餐。

短短的一天时间,来自北京和全国科技界的创新专家、政府和民间精英汇聚一堂,轮番上场。各种形式的活动贯穿整个过程,而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富有灵感的智慧火花迸现。政、企、学、研各方互动,有合作、有交流、有交锋、有宣示,热闹的同时,也给人以启发,给人以鼓励。

这场论坛的全称是“中关村创新论坛——中国产业园区与企业发展论坛”。它是第十六届北京科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同期举行的中国自主创新评选活动,都是由中关村杂志社承办,并联合首席战略合作媒体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如果说科博会是个包罗万象、繁花似锦的大花园,那么,中关村创新论坛是其中一片独特、清新、富有内涵的小园地。与往届论坛相比,这次论坛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鲜明、亮点更多。

演讲精彩纷呈,紧扣时代主题

与中共十八大倡导的两个重要任务——建设“创新中国”和“生态文明”相呼应,这次中关村创新论坛以“聚焦生态文明、把握产业先机”为主题,而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创新”。正是在“创新”这个“中关村命题”的感召下,八方嘉宾云集,就世界新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关村的创新努力、创新孵化模式、上市企业竞争力、知识产业商业模式等新形势、新趋势展开重点探讨。

身为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已经连续5次参加中关村创新论坛,他对中国科技创新的殷殷关注和对中关村的殷切呵护之心溢于言表并体现为行动。这次,他赞扬这次论坛的主题很有针对性,并鼓励与会者“为我们的 国家和平发展、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北京市海淀区区长孙文凯的演讲简洁、完整而有力。他把海淀区的努力方向概括成一句话,即“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三个世界一流”。 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将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在2015年把海淀初步建成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具体来看,要按照“三个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建设,即“世界一流的创新引领、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政府服务”。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展现了他开阔的知识面和精湛的理论深度,结合世界史上科技和金融的互动关系的历史,阐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金融是第一推动力,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生互动关系。”并指出了中关村科技金融的广阔发展前景、它和硅谷的差距,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具体途径。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依然保持了激情洋溢的风格,用数据和事实材料,向大家介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政策,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员赵刚,提出“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和推动全球创新体系”,并发表了建立“全球创新村”的构想。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业务的专业公司,北斗星通是目前广受关注的“大热”公司。其董事长周儒欣的到场,引起了包括专家和新闻记者在内的很多人的关注。周儒欣肯定了中关村是“创业沃土”,介绍了北斗星通在在共同梦想的感召下,“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创业创新文化。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尹卫东一直是中关村的风云人物。这位“抗疫英雄”这次没有给大家讲述科兴生物和他本人的传奇故事,而是做了《中关村上市公司竞争力报告》,表现了他对中关村和中国创新环境的使命感和公益意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宏观组原组长、中央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鼓励中关村企业“走出去”,走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并同时倡导各方一起共同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型金融体系。

长期担任中关村知识产权庭长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法官十杰宋鱼水,给大家介绍了“知识产权商业模式中的法律问题”,并给提出了司法建议。

创新工场的COO陶宁介绍了创新工场是如何打造开放与成功的创新梦工场的。不仅给大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新体系运作模式,也语惊四座,提出对中国创新创业文化的思考:“只有创业者得到尊重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社会。”直率的性格、质朴的话语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让人看到独立思想的风采。

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陈乃醒提出,我国以人口数量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要转型到依靠提高人口素质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战略,并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鸿波用“水”、“园丁”、“树苗”等做比喻,介绍清华科技园投身创新孵化的成功经验,让人耳目一新。

中关村管委会芬兰联络处主任朱梓齐从“教育立国、科技兴国、中小企业富国、大企业强国”等几方面介绍了芬兰的创新体系,别开生面,开阔了与会者的视野。

建设创新中国是个大事业,方向一致但头绪很多。各位嘉宾花开一朵各表一枝,让与会者全方位感受到了思想的魅力。

活动内容丰富,共托创新中国

此次中关村创新论坛的内容之丰富、环节之众多为往届所没有。

在下午的论坛上,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正式发布了新经济咨询核心的三个方法:“80/20/4”创意法则、“长板理论”和“外脑式头脑风暴法”。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还推介了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有关“思想市场”的观点,认为中国社会也应该进入“思想领先、方法优先”的发展阶段。

“企业与园区共赢之道”圆桌对话环节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党委书记、科学时报社原社长刘洪海主持。京津科技谷副总经理袁志兴、万德兴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珲和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涵各自介绍了园区建设、企业运营和产业联盟运作的经验;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于滨则对中关村的产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倡导建立几项机制即产业诚信机制、产业公正机制、产业“共托”机制(“万众一心”机制)和产业标准机制,这些观点的提出可谓正切合中关村产业环境的需要。

在京津地区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关村杂志社与天津京滨工业园达成了战略深度合作。双方合作,将在京滨工业园设立“《中关村》大厦”,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服务。

系列活动中,分外吸引人眼球的還有中关村杂志社的10周年庆典。凤凰卫视主持人、文化学者王鲁湘全程主持。在半个小时的过程中,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卫汉青,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夏颖奇,“中关村第一村民”、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原会长纪世瀛,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宏甲等人分别就《中关村》杂志的起源和发展、特色和贡献等做了不同角度的评述。纪世瀛虽未到场,但他的书面发言借助知名主持人佟迪的深情朗诵,盛赞了《中关村》杂志是中关村最重要的“号角”。整个庆祝仪式持续时间很短,但算是为杂志社10年的辛勤耕耘做了一个小结和纪念。

此外,论坛还举办了中国自主创新评选颁奖典礼活动。

一天的论坛下来,各路创新英雄、专家、学者、官员、企业家相互碰撞、相互砥砺,为科技园区和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智力引擎。

宾主俱欢。下午6点,席散。与会者开始离去,满载着启示、思想,还有合作机会,以及奔赴前程的勇气,和共同的梦想。

创新的中国会远吗?

我们正在路上。

猜你喜欢
中关村创新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医疗装备(2019年13期)2019-07-16 10:07:28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医疗装备(2019年8期)2019-05-20 09:27:24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金桥(2018年4期)2018-09-26 02:24:52
硅谷与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的比较
管理现代化(2016年3期)2016-02-06 02:04:30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花样”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