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嫂和唐姐同住一个村子,几乎在同一时间得了乳腺癌,都经过手术、化疗后,回到了农村的家。但两人的家境不同,刘嫂的一家老小都在农村劳作,唐姐的丈夫、孩子都在城里上班。因为唐姐过不惯城里的生活,生病前独自住在乡下,丈夫和孩子在周末和节假日回家和她团聚。
刘嫂出院后,就忙着去田里收种庄稼、侍弄菜园,在家里照看孙子、饲养家畜家禽,一年四季不得闲。唐姐出院后,家人把她以前收获的粮食、喂养的畜禽全部处理掉,仅有的一点承包地也转给了别人耕种,大门一锁,被家人接到了城里。村里人不无感叹:看看刘嫂,黝黑干瘦,像只烟熏的鸡骨架,可每天依然劳作不辍。再看看唐姐,病情本来就轻一些,调养得又好,虽然瘦弱一些,可脸色白皙红润,如今又让家人接到城里享清福去了……这就是生活条件的差异啊!
可是一年之后,结果却大出众人意料,唐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不久便离开人世。刘嫂继续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几次复查都无异常,日渐强壮的身体和红润的脸膛已证实她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对比两人的生活现状:刘嫂有许多的事情要做,甚至无暇考虑自己是不是病人。而唐姐什么事情也没有,闲在家里,空虚无聊,生活没有目标,只有考虑自己是个病人的充裕时间,调养休息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稍有不适,便疑虑重重。所以优裕安逸的生活有时真是杀人的利剑。
前几天去医院探望一位亲戚,他因有动脉硬化症状而住院。本以为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肯定经不起折腾了,没想到老人家的恢复能力连医生都感觉神奇,几天就能出院了。同室的病友年龄和病情都比他轻,恢复情况却全不如他。一群亲友都在劝他,出院后跟儿女去城里过吧,别再开小卖部、种地、饲养鸡狗鹅鸭了……主治医生听了,大不以为然地说:“不能一下子就把病人的生活规律彻底改变,他的体能之所以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与他平时的勤快好动是分不开的,让他干一些自己喜欢且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有益无害的。”大家听了,都觉得医生的话在理儿。老人更是高兴地说医生帮他解了围。因为这些日子儿女一直都在做他的工作,让他去城里跟儿女们过。但他的内心是极不情愿去城里的,他还是想回去批货,继续经营他的小卖部。他担心住院的这些日子邻居们买小百货不方便了。大家被老人的劳动热情和热心肠逗乐了,说,看这劲头他活到一百岁没问题。
通常,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人得了疑难病症,家里人和病人都会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恐惧感。余下的日子里,除了治疗之外,便是想方设法让病人过得安逸悠闲一些,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活动也取消了,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调养固然重要,但绝不能走向极端。研究发现,感到有事可做的老年人,其死亡率比感到无事可做的老年人要低。所以,为老年人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让他们有事干,充实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可促使他们健康长寿。
事情无论大小,有事做,有追求,就会有希望、有寄托、有成就感和幸福感。适当的忙碌,让病人瘪下去的日子鼓起来,会提高生命的质量,也会延缓生命的长度。
( 山东省沂水县 魏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