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义
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其中的课型之一,高效率地上好习题课是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初中物理习题课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很多教师把习题课放在了教学的首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习题课的基本功能,习题设计不合理,占用时间比例失衡,习题完成后分析、归纳、总结不完善等现象经常出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笔者多年来一直重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习题课应注重物理公式与定律的基础知识巩固
初中物理定律与公式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把这一领域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更深入地进行物理学习,甚至才能学好高中繁杂的物理现象。
物理定律与公式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灵活掌握这五个要素,才能在物理学习上举一反三。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复习。熟练地掌握了定律与公式还不够,还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掌握定律与公式的根本目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加强定律、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通过习题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与“打好基础”是相辅相成的。培养能力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而掌握基础知识又为培养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习题课应注重习题功能,合理选择与搭配
1.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因“才”设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这类学生首要的是增强其内驱力,应通过多种途径使其感知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小实验等让其参与并获得初步的成功。在激发起短暂兴趣后,布置适中、适量的练习题,逐步增加压力,使其增强责任感,进一步激发稳定的兴趣。从而产生由兴趣向志趣的飞跃。第二类是知难而退,失败型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应解决一个自信心问题,应多从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主要采用双向反馈的方法,及时掌握学习情况,适时布置一些简单练习题,辅之以适度的压力,让其充分体验成功的体验。第三类是成绩较好,需要更上一层楼的成功型学生。这类学生主要应解决克服自满心理的问题。所以,设计的习题应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
2.练就基本功,增强应变力,注意一题多解。物理学中分支繁多,而摆在学生面前的练习题又恰恰是多重概念的综合题。对这类题目,教师的责任不在于告诉学生得出如何的结论,而应该是如何得出结论。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题中的构架,学会分层次解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在得到题目后,应该有平心静气的审题耐心,有求证与反证的推敲功力,有找出一种解题方法后再进一步找第二种、第三种解题方法的自信,有遇到暂时不会解答的难题心不慌、手不抖,静心思考的涵养等等。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提倡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日常运用,适当增加竞赛、竞答等寓教于乐的娱乐活动,使学生减少对学习物理的畏难心理,消除“怯场”的条件反射。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勤于动脑的思维习惯及创新能力。
3.加强解题规范化训练,归纳典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习题练习是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能力的必要手段。但是,如果过于偏重于公式、结果,忽视必要的文字说明(分析过程)就会导致学生生搬硬套,甚至思维阻滞。所以,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述解题思路和过程的习惯,做到规范化解题。解决物理问题有许多典型的方法、技巧,如理想化模型、“守恒”思想、整体法、逆向思维法、极限分析法、图像法等。这些方法应用适当则事半功倍。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累归纳,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三、习题课要注重以导促学
习题课与其他课型一样,同样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有不少物理教师认为,既然是习题课,就应该让学生做习题为主,教师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于是往往在习题课上把习题试卷一发了之,让学生自由习题,教师却闲在一边。殊不知,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解题思路不正确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路不畅时,教师要及时启导;学生解题方法单一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解题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另外,解答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分析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另外,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还应坚持分层疏导、因材施教。由于分层疏导而且降低了难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就可以顺利解决物理上的难题。
总之,习题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型之一,上好习题课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合理设计习题,合理选择习题,力求达到巩固物理知识的目的。此外,还要处理好习题课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