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
【摘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有必要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及课后评价过程当中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关键字】英语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口沫飞溅,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整个教室几乎只有一种声音。这样的课堂有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叫做“一言堂”,这样的师生行为无法促成有效的教学。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是: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成功率。因此,我们要想保证教学的有效和成功,就必须要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意识。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若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就应当仔细钻研备课,并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取的做法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设计出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英语水平,根据教学目标,尽量使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设计时也应注意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来实现。比如,在初中英语七上unit6 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完成A部分的教学后,出示该份调查问卷。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利用调查问卷完成对组内成员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的调查。若学生语言水平尚可,则还可考虑设计更深层次的活动,比如说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挑选几组进行全班展示并请同学们评分,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划分,现代初中英语课的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听说课,语音词汇课,阅读课,语法课和写作课。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任务以达到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1.在听说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这不仅使听的过程没有连续性,也使得许多学生由于害怕犯错而不敢开口,因此导致了“哑巴英语”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有了情境交际法。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口语交流中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充分利用已知的及新教授的语言知识在教师创设的相关语境中强化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开发自己的交际潜能。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2 B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对话教学后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in the future?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本课相关词组,请学生自编对话并上台表演,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表演的信心和欲望。
2. 在语音词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音词汇对于学生来说是“米”,是英语学习中基础性的知识。特别是语音学习,对语音的熟练掌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促进词汇学习,因为一个词的组成要素中就包含了语音这一要素。在语音学习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模仿,因此可以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模仿能力的活动,比如说在教授“θ”这个我们经常容易发错的清辅音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找到现实生活中与此发音相同或者相似的音,然后再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纠正。在词汇教学方面经常使用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是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
3.在阅读课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读是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在读前,读中,读后活动中设计相关任务。在读前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也可在这一过程中教授一些单词,降低阅读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然后引入课文让学生进行泛读。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理解之后,再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七年下册unit6阅读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出故事当中出现的一些事件,让学生对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读后活动的设计也应紧扣文章,仍以Alice梦游仙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Alice,将故事转述给他人。
4.在语法课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语法课在各种类型的英语课堂中属于最枯燥,最难理解的那一种类型,而语法跟词汇又是基础英语考试当中占分最多的两个项目,因此如何设计好一堂语法课,如何在语法课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初中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游戏法和任务法应当是首选。比如在教授初中英语七下unit 1的语法部分基数词和序数词时,可以用PPT出示人民币钞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点钞,老师已知钞票的确切数字,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点出该数量的钞票,不同的组进行抢答竞赛。
5.在写作课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当中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是写作技能。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考试当中失分也十分严重。原因有许多,如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有的学生对写作不够重视,有的则是因为教师上课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练习,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许多学生对自身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想办法降低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事先不明确布置写作的内容,而是通过设置与写作主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口头的方式来回答,学生回答的内容就是稍后写作的内容,教师只要帮助学生将他们口头的回答转化为书面的表达方式即可。这样,学生就能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参与了写作,他们也会发现,写作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难。
三、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
发展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有很多,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毕业学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无论何种方式,都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也应当注意评价过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