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61例

2013-04-29 05:43吴仁军
右江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

吴仁军

【关键词】旋复代赭汤加减;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6-0899-02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可引起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溃疡或呈萎缩样变,并与胃癌癌前病变有关[1],故采取积极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16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61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93例,女68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病程2个月~15年;其中经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转用本法者32例,初次治疗者129例。

2.诊断依据①典型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多为烧灼样痛,多数病例伴有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呕吐物可含有胆汁,可伴有口苦口干、腹胀便秘等;②胃镜检查幽门口有胆汁反流或胃液有黄染,胃黏膜有慢性浅表性炎症改变;③排除肝、胆(胆道)、胰腺以及消化道肿瘤等疾患。

3.中医辨证分型①肝胃不和型62例: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频繁嗳气,口苦纳少,每因情志因素诸症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②肝胃郁热型50例:症见胃脘灼热胀痛,嘈杂反酸,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③脾胃虚寒型28例: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困倦乏力,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④胃阴不足型21例:症见胃脘隐隐灼痛,嘈杂纳少,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4.治疗方法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旋复花15 g(布包)、代赭石20 g(先煎)、法半夏10 g、党参10 g、生姜6 g、甘草6 g、大枣4枚;肝胃不和者减党参,加柴胡、枳壳各10 g;肝胃郁热者减党参、生姜、大枣,加黄连6 g、蒲公英15 g;脾胃虚寒者加黄芪15 g、桂枝9 g、干姜6 g;胃阴不足者减党参、生姜,加石斛、白芍各10g;兼反酸者加乌贼骨15 g、象贝母12 g;糜烂出血者加三七6 g、白芨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混匀,早晚分2次温服,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复查胃镜。

5.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疗效评定标准拟定。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示胃窦、幽门口均无胆汁,黏膜像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示胃窦、幽门口见少许胆汁,黏膜像基本正常;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胃镜复查示胆汁反流减少,黏膜像好转;④无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组织学无明显改变或加重。治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94例,占58.4%;显效41例,占25.4%;好转17例,占10.6%;无效9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讨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器质性因素(手术)和非器质性因素(神经体液肌肉等)造成的胃幽门功能失常而致胆汁入胃,损伤胃黏膜而形成的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病多以胃脘痛为主要癥状,分属于中医“胃脘痛”、“反酸”、“胃胀”、“嘈杂”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烟酒过度,脾胃虚弱及手术损伤脾胃。其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病机可总结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胆邪逆胃所致,而以脾胃亏虚为本,胆邪逆胃为标[2]。《灵枢·四时气篇》曰:“喜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在治疗上应以和胃降逆为基本,佐以清热利胆、疏肝理气。

旋复代赭石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方中以旋复花下气降浊,代赭石重镇降逆,促进胃肠蠕动,使上逆之胃气下降;辅以法半夏辛开散结,苦降和胃;生姜温胃化饮,散寒止呕,《千金方》誉之为治呕吐的“圣药”;党参、大枣甘能缓中,补胃气之虚弱,扶正祛邪,使中气得以恢复。临床运用时,须辨证施治,可根据症情不同而适当加减,肝胃不和者配以柴胡疏肝解郁、枳壳行气宽中消胀,且柴胡、枳壳具有明显增强胃肠排空及小肠推动功能的作用;肝胃郁热者酌加黄连、蒲公英以清化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黄连、蒲公英对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能减轻胃黏膜的充血糜烂;脾胃虚寒者加用黄芪补中益气,干姜、桂枝温中散寒化饮,黄芪还可增强幽门的张力,减少胆汁逆流;胃阴不足者加以石斛、白芍养阴清胃,且白芍合甘草柔肝养阴,缓急止痛,能保护胃黏膜,减轻胆汁的损害[3]。诸证见反酸者可加乌贼骨、象贝母,即为“乌贝散”,乌贼骨味咸性温,与象贝母相伍,温凉俱存,两者均有中和胃酸的作用,适应于寒证、热证;糜烂出血者酌加三七、白芨,两药均有收敛止痛、消肿生肌作用,能止血,且有保护胃肠黏膜功能;全方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既补脾胃,又调理肝胆脾胃气机,使胆汁排泄正常,脾胃升降有度,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特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时时顾护胃气,因为胃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的抗病能力[4]。

本组观察表明,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炎症,因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许国铭.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2002:165173.

[2]吴敏田.胆胃康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31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109110.

[3]何瑛.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2):47.

[4]朱初良.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8):618619.

猜你喜欢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
莫沙比利配合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观察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