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落户成都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于2013年6月6-8日在成都举行。这是该商业盛会继1999年在上海,2001年在香港和2005年在北京举办后第四次落户中国,也是该论坛首次落户中国中西部腹地城市。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论坛日程将聚焦于中国国内经济的演进、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全球视野中所扮演的新兴角色。
@张高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需要更多的中国元素。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4万多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财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预计今后五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和鼓励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各国企业提供分享中国改革红利发展成果的机会。其中做出进步。
@保尔森:中国政府已正确诊断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拿出了正确的“解决处方”,那就是急需解决的发展模式。过去的经济发展太过于依赖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和商品出口,这种发展模式已出现一些问题,未来需要向家庭消费和服务业转变。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能提供税收和就业,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在这一转型中,政府要做小角色,市场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布莱尔: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将进入一轮调整,中国对信托的管理、大宗商品购买、人才市场产生的变化都将对外围世界产生明显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清楚地认识下一阶段宏大计划中涉及的改革的难度。世界需要中国的稳定,这一稳定将确保过去五十年来世界和平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得以延续。无论对于身处危机的欧洲还是开始面临经济减缓的中国,都需要结构性的深入改革。
@蔡洪斌:常来中国的人对中国经济很乐观,但从不来中国的人总是预测中国经济将崩溃。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增长转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需要一个过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在于投资的数量多少,而是在于资本配置效率,关键要判断如何进行投资、谁来进行投资、怎样投资、谁为投资负责。
@杨元庆:城镇化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更多人口进入城市后,可以提振消费,旺盛的消费力可以驱动中国持续发展,但要让人放心消费,还需要看政府的水平,包括提高职工工资、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降低消费门槛,其中就涉及到税制问题,17%的增值税应该改变。
“差钱吗?”
近期,平常在人们眼中最“不差钱”的银行出现“流动性”风波。从5月份以来,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攀升,加上6月上旬市场盛传的光大银行与兴业银行同业拆借违约事件,整个市场像抽筋一样紧缩流动性。受此影响,6月24日,两市齐创今年来调整新低,沪指失守2000点,创2009年8月3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高菩文: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大幅度飙升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波冲击。第一波冲击是银行间资金的极度紧张,这是已经发生的;第二波是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冲击,表现为票据和理财产品利率的飙升,目前第二波冲击已经开始显现。那么第三波就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信用收缩使得疲弱的经济加速下降。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否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余丰慧:一旦央行采取降准等放水措施,在实体经济不景气、股市低迷等情况下,释放出的大量流动性必然大举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必将威胁楼市调控,进一步推高房价。反过来,只要央行按兵不动,银行间资金链条继续绷紧下去,房地产泡沫必然刺破,房价必将掉头。
@徐瑾:全球最大央行冷眼旁观全球资金最为雄厚的中国银行业迈入“差钱”行列,揭示了政府正有意控制货币增长速度。然而,如果说今天的收紧是对过去宽松货币政策的补救,那过去的宽松货币政策或许是一个错误,但是今天的收紧就是以一个错误修正另一个错误。在恐慌期间央行应为有需求的银行提供充分的、高利率水平的流动性,该出手时应出手。
@张承惠:尽管市场资金频频告急,但是当前货币政策并非收紧,而是资金没有流人实体经济,部分进人产能过剩行业,部分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从中国经济目前的现状来看,降息难以引导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入实体经济,“大幅注入资金”将助长资金自我循环和旧的增长模式延续,很可能使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半途而废。
@人民日报:面对当期行情,有人建言,请证监会立即救市,请央行开闸放水,请汇金、中投等中央金融机构托市……其实,证监会不是股市的“奶妈”,央行也不是。这些所谓的“救市”和“托市”之举丝毫无益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
@马光远:中国监管层发动了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试图逼迫各大银行将从资金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投向实体经济中潜在的优质资产,以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资本错配问题。因此,这场军演肯定会教训一些胆大妄为的机构,但绝对不会发生“雷曼兄弟”那样的雪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