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张姗姗
摘要:贵州喀斯特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古朴的民风、多彩的体育项目、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已成为开发特色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但体育旅游市场尚未成熟,旅游资源未被充分挖掘,没有形成独特的喀斯特体育旅游品牌,对外影响力小,应立足自我,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市场开发,开展旅游宣传促销,促使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成熟完善。
关键词:喀斯特 体育旅游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18-03
前言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速的新引擎。喀斯特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蕴含着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体育旅游资源。喀斯特体育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的奇葩,能积极推动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贵州省是我国最大的喀斯特分布区,黔西南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被国际地理学届誉为“世界喀斯特核心区”,位居其中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又是其典范,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在2010年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被授予首批“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本研究以万峰林景区为个案,在了解其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现状与特色的基础上,探寻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原则以及开发策略等,以期获得较好的体育旅游经济效益。
1 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万峰林景区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长200多公里,宽30-50公里,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分为东峰林、西峰林和北峰林三大片,相互连接又相对分开。这里峰林密集奇特,气势宏大壮阔,整体造型完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称誉为“天下奇观”,2004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为:“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峰林之中,还有马岭河峡谷、万峰湖、泥凼石林、鲁布革深谷湖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
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与当地旅游市场和国民经济紧密相关,据黔西南州政府公告统计数据,“十五”末期(2005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为130.5万人次,旅游收入为4.1亿元;“十一五”末期(2010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达586.45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0.03亿元;2011年全州接待游客788万人次,旅游收入为47.69亿元;2012年全州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125亿元。2012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次分别是2005年和2010年的12.64倍与2.81倍,旅游总收入分别是2005年和2010年的30.49倍与4.16倍。“十五”末期,全州旅游收入仅仅相当于生产总值(75.75亿元)的4.00%,“十一五”末期,全州旅游收入相当于生产总值(324.52亿元)的9.25%,2012年全州旅游收入相当于生产总值(470.16亿元)的26.59%。与2005年和2010年相比,该比重分别增长了22.59%和17.34%;“十二五”以来,全州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9.31%,超出了全州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13.5%)95.81个百分点,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对全州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成效显著。
近年来,万峰林景区实现了从单一观光型旅游到观光型旅游与休闲度假、体育旅游三位一体的巨大转变,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的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体育旅游市场,连续几年举办了万峰湖野钓赛、马岭河峡谷漂流、首届全国山地运动会、万峰林户外运动节等大型赛事活动,促进了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扩大。体育旅游产品及市场也在此发展势头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体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方面,根据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山地特点已经向市场退出了攀岩、登山、汽车越野、露营、垂钓等全方位的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不论在赛场还是活动空间的设计上,都极力发挥贵州喀斯特山区和民族民俗文化的独特优势,加速了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的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关注,并已初见成效。
2 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分析
2.1 客源市场分析
进入“十二五”后,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较快,旅游收入在全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州共接待旅游人数787.9万人次,其中,中国国内旅游者781.77万人次,接待国际旅游人数6.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69亿元。2012年全州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9.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7.57万人次,同比增长23.12%。
“十二五”以来,全州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尽管国际市场增长较快,但所占全州接待的游客总量比例依然很小,全州旅游客源市场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州客源市场仍然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
2.2 基础市场分析
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发展是以普通旅游市场为依托,借助普通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贵州万峰林景区是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形地貌,峰林密集奇特,气势宏大壮阔,整体造型完美。这里峰、龙、坑、缝、林、湖、泉、洞八景分布广泛,其间天然明河暗流、天然湖泊、天然溶洞、天然林木、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峰林壮如千军万马,奇如海洋波涛,美如水墨画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巨大的开发潜力。景区外部交通便捷,拥有机场、铁路、公路、水路等迅捷的交通条件,不仅适合短途旅游,也使外地旅游者周末或短期到万峰林旅游变为可能。
近年来,万峰林景区注重旅游项目的开发,倡导旅游与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原始的自然风光、古朴民族风情、独特民族体育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地域性、民族性、参与性强的体育旅游将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发展。期间,开发的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云湖山、万峰林等旅游名胜区,都有体育旅游项目被开发或者具备开发潜力。
同时,景区目前也存在一些阻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如:城市经济实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旅游市场还不发达,旅游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对外影响力小,国际游客相对较少,近几年入境旅游人次稳中有升,但占总比例低并持续下滑,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4.98万次,占全年总数的3.8%,2012年接待入境旅游7.57万次,但比例已降至0.46%。交通方式齐全,但不够便利,需要多次周转才能到达,交通费用高。据统计,在旅游人均消费中,交通消费占70%左右。景区开发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了拓宽道路或扩建停车场,不惜破坏植被,使原本秀丽的山川变得满目疮痍,残疾人无障碍设施障碍重重等。
2.3 项目市场分析
万峰林景区自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以来,开发了一系列特色体育旅游资源,通过创办一系列国内、省内重要比赛,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其中,以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健身游”市场,为该景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了极大地促进和宣传作用。目前,万峰林景区主要开展了以下体育旅游项目:
(1)以体育探险形式开展过洞穴科考、登山探险、徒手攀岩、江河漂流等;
(2)以体育赛事为依托开展了全国山地运动会、户外运动大会、万峰湖野钓赛、山地自行车赛、汽车爬坡赛等,借助未央半岛州综合体育训练基地作为国家队、省队的训练基地,举办高水平射击大赛;
(3)围绕民俗风情节举办特色体育旅游,通过“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查白歌节”、“火把节”等民俗节日吸引广大游客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民族体育风情的观赏旅游与娱乐健身活动的参与;
(4)以优美的喀斯特自然风光、良好的自然生态、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森林、竹海和温泉等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水上运动项目、康复温泉浴、休闲疗养等。
然而,万峰林景区被开发的时间短,基础配套措施不完善,许多特色体育项目也没有被开发,已被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与其他喀斯特地区重复,没有形成独特的喀斯特体育旅游品牌,加上交通不便,使得许多游客在选择旅游地时往往避远就近,这是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瓶颈”。由于对外辐射力小,80%以上的游客来自省内,国际游客还不到1%,使现有的专业体育旅游、康复疗养、民俗特色体育旅游、观赏体育旅游、利用自然资源的体育旅游受到了影响。目前,只有依赖省内、州内客源消费的一般性体育休闲旅游维持状态。
3 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1 科学定位,找准发展重点和方向
万峰林景区应在国内外广泛考察的基础上,立足自我,科学定位,选择发展该地区的特殊资源优势走向,紧紧围绕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人文环境,广筹资金,扩大客源市场,打造精品体育项目,从而吸纳更多的国内外观光旅游者及体育爱好者。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展开同其他地区,尤其是同类地区的竞争和互补,培育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不能急于求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不能因开发体育旅游资源而破坏自然环境,因为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能够吸引游客的重要一点就是在于它的原生态性;其次要与当地民俗紧密结合,如把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的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纳入到体育旅游中来,不仅让游客饱览优美的喀斯特风貌,还能亲身体会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
3.2 发挥政府力量,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政府主导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必经之路。政府要站在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针对喀斯特体育旅游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资机制,专门设立体育旅游发展基金,基金的使用要遵循“专款专用,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发挥效益”的原则,主要用于体育旅游设施工程、旅游教育和人才培训、重点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等方面,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投资,引导地方投资,调动及合理安排全社会投资;对体育旅游业投资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在安排交通、通讯、水电设备、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项目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综合效益;形成“国家、地方、部门、个人”一起上,全社会兴办旅游,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型旅游投资格局。
3.3 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促进市场开发
贵州万峰林景区相对于中东部发达地区旅游景区,存在着资金、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劣势,但只要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溢出效应和本地区的优势,即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良性循环。加强区域间合作联动,将喀斯特山区体育资源开发整体协同作战,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人力、物力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
3.4 创新工作思路,多手段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要抓住各种时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多手段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扩大喀斯特体育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一要积极参加体育旅游推介活动,展示了喀斯特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风民情、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体育项目;二要积极开展活动,利用一系列重大节日,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赛事,为喀斯特山区体育旅游品牌建设助力,对宣传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三要办好节庆活动,通过“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查白歌节”、野钓大奖赛、万峰林户外运动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万峰林景区的知名度。
3.5 优化旅游产业要素
以建立优化、高效、先进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为目标,形成比较完整的体育旅游产业链条。第一要加大对各级公路交通的改造和扩建或新建,建立比较完整的通向州内外的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二要建设多样化的住宿设施,形成合理的住宿设施结构;三要努力提高体育旅行社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管理,引导旅行社企业联合、并购和横向一体化发展;四要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对体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培育品牌旅游商品;五要突出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对现有景区、饭店娱乐活动的引导。
3.6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要实现体育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建立和实施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使体育旅游人才资源供给在总体素质、结构、数量等方面均能适应体育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
4 结论
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还不够成熟,必须依托喀斯特山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原生态民族习俗、原生态的文化优势,挖掘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建立多层面的协调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喀斯特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体育旅游新名片,促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