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一生心理健康,请妈妈们尽情亲密育儿,及时回应孩子。
网上流传最广的“美国妈妈育儿经”中提到:“爱哭的宝宝都是爸妈教出来的。才出生的小宝宝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中国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而美国的医生却反复告诫‘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正好反过来。”已经有不少案例显示,这种“冷处理”的育儿法和自闭症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这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名言。行为主义者认为,人不是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是机器。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最近网络上疯传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
毁了三代人的行为主义育儿法
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 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孩子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法则,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没有同情心、情绪上无法沟通的父亲,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正当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为精神分析家。雷纳曾多次自杀,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悲剧仍在蔓延:在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而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我在新浪微博上批判了“哭声免疫法”之后,网友们的评论,让我再次震惊这种方法的危害是多么广。很多妈妈反馈,在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后,宝宝表现出的快乐越来越少,不爱笑也不爱看人,宁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其中一个案例特别瘆人:妈妈定时哺乳,极少抱孩子,两岁多的孩子异常的“乖”,很少哭。即使脚被划伤,拖了一地血脚印,却仍不哭不叫疼。才两岁就已经不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还有妈妈分享更可怕的案例:“我哥在加拿大,邻居是俩高知,信‘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孩子出生后就单独睡一间房,哭得死去活来也不去管。孩子6岁还不说话,现在孩子10岁,已被诊断为自闭症。”
还有一些妈妈私信告诉我,自己曾经不理解婴儿的需要,不及时抚慰孩子的哭闹,现在孩子被诊断自闭症。我没有专门研究过自闭症,也不确定自闭症与“哭声免疫法”是否有真正关联,因为收到一些关于自闭症的反馈,特地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哭声免疫法”让孩子更易受挫
即使在行为主义育儿法的发源地美国,目前这个方法也被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医生和助产士都会给妈妈们“亲密育儿”的建议。
孩子在出生大概头两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除了吃就是睡。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即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了最基本的信任,才不会在将来一遇到挫折就想要毁灭一切。像“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哭声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可能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小婴儿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破碎,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孩子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居然不及时回应我。”
在这种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会让孩子无理取闹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害怕得恨不得躲进子宫里。而正常的孩子,面对新鲜事物,虽然会有点害怕,但还是满怀好奇去探索。
为了给孩子打下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请妈妈们尽情亲密育儿,及时回应孩子。真爱,永远不会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