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映世界的乌镇戏剧节

2013-04-29 20:49:49杨洁
文化交流 2013年6期
关键词:赖声川戏剧节布鲁斯

杨洁

从今年5月起,乌镇戏剧节将不是一个孤立的名字,而将与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遥相呼应。

今年5月,古老的江南小镇乌镇迎来了一个戏剧节。11天里,乌镇营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戏剧之境,剧场有戏,街角有戏,水边有戏。

千年古镇,在水乡空气里氤氲成戏剧节的华丽背景;6台经典大戏是“招牌”,12场青年竞演是“摇篮”,十几场中外大师的小镇对话彰显“高度”,五大洲120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带来的500多场街头嘉年华狂欢,则让这场国际戏剧艺术交流盛会充满众乐乐的“趣味”。

从一开始,乌镇戏剧节就充分表现出文化共享的热情姿态,以及国际交流的开放气象。戏剧节总策划丁乃竺接受专访时说,对全球戏剧人来说,乌镇戏剧节将不是一个孤立的名字,而将与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遥相呼应。

乌镇戏剧节的年度主题是“映”,“取‘戏剧映出生活的多彩,生活映出戏剧的变幻之意”。戏剧节发起人之一黄磊说,“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首届戏剧节就是期望从交流与对话开始,将东方与西方、古老与现代、生活与舞台、观众与大师和谐地映衬。

古老小镇遇上现代戏剧,东方戏台转变国际舞台。走在西栅街区,“映”无处不在。斑驳老墙上锃亮的镜面指示牌映出行为艺术,既强烈冲撞又如“撞色”般协调。船头的京剧表演倒映于水波中,也映出观众的欢乐。乌镇这场“映”之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交融、碰撞、映射,像水墨画一样慢慢晕染开来……

交融:铁轨之舞,首“舞”中国

5月10日,著名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与国内研究者的对话,拉开了此次乌镇戏剧节15场“大师小镇对话”的序幕。作为6部特邀大戏之一,他的早期作品《铁轨之舞》也在戏剧节开幕当日首演。

《铁轨之舞》讲的是早期华工在美国修铁路时一次罢工事件中隐秘动人的故事。这是这部戏诞生30年来首次登上中国舞台。“其实,长久以来,我的戏哪怕在世界各地包括亚洲的一些城市上演,但是总没有机会在中国正式演出,对我而言是有些痛苦的”,黄哲伦觉得自己年纪越长越亲近故土,“因此,我很激动,但也有一些紧张,不知道中国观众对我评价会怎么样?”

《铁轨之舞》选的是梨园戏古典剧场——国乐剧场,以全英文对白配上舞台一侧的中文字幕。当穿着华工衣服的演员以英文唱出高亢婉转的京剧唱腔,满场观众,无论是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都得到了最新奇愉悦的艺术体验。

从各个角度看,《铁轨之舞》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而黄哲伦的所有剧作也几乎都烙上了跨文化的深深印记。黄哲伦现身乌镇沈家戏院。“我是一个‘差劲的中国人,对中文不会听不会说也不会写。”他微笑着说。

“你为什么在1980年想到写《铁轨之舞》?当时会不会担心别人不会对这个冷门题材感兴趣?”面对这个问题,黄哲伦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人开始渐渐意识到华人移民的历史,而他也越来越关注移民问题。他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亚非裔新移民、同性恋、女权主义等一些曾经被认为非主流的话题渐渐变得重要,并成为颇具争议性的题材进入艺术领域,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他寻找自己的意识。“每当遇到身份的质疑,我就写一出剧去探讨、寻找自己。”他说,寻根意识成为他从事戏剧工作数十年的原动力,他把中国人写进美国戏剧史。

他在东西方最被广为熟知的作品是《蝴蝶君》,这部戏探讨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人,《蝴蝶君》也因此成为他进入人生或创作的另一阶段的标志。

他最成功的作品,都是在进行身份的追问。与黄哲伦交流,话题中也不可回避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这30年中,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说,一开始美国人只是抱着好奇的态度,但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开始占据他们的重要视野。与此相对应,亚裔剧作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尽管华裔身份可能被标签化,但黄哲伦始终认为,越是具体的越具有普遍性意义,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他的下一部作品名字是《功夫》,是关于李小龙的故事,依然以“中国”为题材。黄哲伦说,短短几十年,中国迅速走向世界中心。而他在经过了漠然、犹豫、困惑之后,也与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尽管早已被美国主流戏剧界视作最受认可的“自己人”,黄哲伦始终在用创作寻找自己的根之所在。

分享:跨越时间与文化的莎士比亚

5月13日,乌镇戏剧节上演重量级对话——华语世界最为知名的导演赖声川与美国现代剧场教父罗伯特·布鲁斯汀,就“跨越时间与文化的莎士比亚”展开交流,中美文化尽显机锋,在层层剥茧中梳理还原了多年来被分享、被敬仰和被误读的莎士比亚。

布鲁斯汀几乎排过所有莎士比亚剧作,此次在乌镇戏剧节上演的《最后的遗嘱》,便是由他编剧的有关莎士比亚晚年如何订立遗嘱的故事。

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诗作,是人类文化的共同瑰宝。但关于这一点,赖声川和布鲁斯汀都认为莎士比亚经常被误读,包括《最后的遗嘱》。布鲁斯汀说,研究莎士比亚不应从他的记录入手,而应更多从他的剧作中汲取灵感。

“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对莎士比亚有一种过度的敬仰,奉为经典的程度有些过头了,从而忽略了他其实是当时的大众娱乐代表。”深谙中美戏剧生态的赖声川一直认为,莎士比亚有被神化的倾向。布鲁斯汀表示赞同:“莎士比亚的剧作有能量、有火花,但也非常娱乐,在他的作品中,每当有国王出现的时候,就会有小丑在旁边,《哈姆雷特》如此,《李尔王》亦如此。”布鲁斯汀非常赞成年轻导演去改编莎士比亚经典,但要跟随其精神本质。赖声川认为,改编莎士比亚经典也会有非常成功的作品,比如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影《蛛网宫堡》。

事实上,赖声川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的改编一直很谨慎。当他开始思考实验《李尔王》这一出戏的时候,恰巧在印度的菩提加耶得到一个机会,学习14世纪的法本《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我相当惊讶,因为我感觉到《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中的每一行似乎都在针对李尔先生说话。”于是赖声川把这两种文本融合在一起,创作了戏剧《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之李尔王》,里面呈现了李尔王的黑暗世界,也在佛经里面寻找超越的可能,再融入巴赫的小提琴。“病”碰到了“药”。正是这个“奇怪的小品”甚至被很多人誉为赖声川最成功的作品。

这听起来非常天马行空,但很多时候,文化艺术的神交契合就是这么妙不可言。赖声川此次带来的开幕大戏是《如梦之梦》,布鲁斯汀不仅提前看了剧本,还在长达8小时的观赏现场,一纸一笔将感受全部记录下来,交流、分享精神令人钦佩。

“很遗憾我对中国戏剧知之甚少,这是我一直想改变的一件事情。我想学习了不起的中国文化,也非常愿意认识中国人,他们比其他国家的人都更有魅力。”对于乌镇此次举办高水平的国际的戏剧节,作为本届戏剧节荣誉主席的布鲁斯汀非常赞叹,“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他说,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潜力无限,“这将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好的戏剧节!”

碰撞:实验剧场的中西文化对话

为了保证乌镇戏剧节一流的演出效果,乌镇此前耗时3年投巨资新建了乌镇大剧院,并改造了西栅古建筑群落中6座古典小剧场。小剧场的恢复,尤其令戏剧节特邀嘉宾陈丹青欣喜。“小剧场才是中国真正的戏剧传统,也是欧洲的戏剧传统,就50到100人,像堂会,而且每个风格都不一样。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小剧场。”

小剧场戏剧也即实验戏剧。这方面最受尊崇的就是当代实验戏剧大师尤金诺·芭芭,他创立的欧丁剧场被视为实验剧场人的朝圣地。上世纪80年代,源于西方的小剧场话剧逐渐演变成了席卷中国话剧界的一阵狂潮,孟京辉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此次乌镇戏剧节中,芭芭带着其名剧《鲸鱼骨骸内》首次来华演出,而孟京辉也带着他的《空中花园谋杀案》亮相乌镇。

5月16日晚,《鲸鱼骨骸内》在秀水廊剧场上演,孟京辉、黄磊、史航、林青霞等人悉数到场,冒雨观戏。“一进去,就看到两排蜡烛,桌上有葡萄酒、橄榄、面包,我一直被这些香气萦绕……”孟京辉观戏,忽然被戏中的情节所打动,不觉流下眼泪。“我知道,一定会有这么一个时刻。”芭芭则回以神秘而会心的微笑。

这两位中西实验剧场的代表人物,围绕“明日之实验剧场”进行了一场“小镇对话”。青年竞演单元《玩具病人》的导演阳宇峰,即主要为此而来:“我非常期待这次中西文化的碰撞!一位过去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传说中的大师,一位亚洲最棒的实验话剧导演,这两个人来进行一场亲密对话、中西碰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它就发生了!”

芭芭说,他最初选择做剧场是因为他是一个移民——这点似乎与黄哲伦不谋而合。他15岁时离开意大利到了挪威,“巨大的文化冲击使我茫然”,“怎么摆脱这样的困境?答案是戏剧”。他回顾起最初建立剧场的艰难。欧丁剧场最终成为最具影响力当代剧场,并彻底颠覆了“剧场”的概念。

芭芭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假想:传统剧场和那些既成的戏剧形式就好比一座中心城堡,而那些积极探索实验的边缘剧团就像是在城堡周围搭建的帐篷。他说,在外面搭帐篷的人,偶尔也会走进城堡,但还是觉得外面才是自己的故乡。

“芭芭导演说的状况,就好像他来过中国一样。”孟京辉对此感触很深:“内”与“外”没有明确的界定。有时候“里面”也不是绝对的主导,“外边”也有敲击震撼,促使剧场整体进步。

事实上,芭芭的确在1956年、1986年两次来到中国,“因为我对中国的京剧非常感兴趣”。芭芭说,他很想跟亚洲剧场的人做一些交流联系,想邀请一些京剧大师去欧洲演出。1986年,他从北京邀请了京剧名家裴艳玲去欧洲,“裴是位伟大的艺术家,我们所有人都爱她”。芭芭被京剧艺术的大美震撼,他说,在很长时间里,裴对他来说就是中国的代名词。

此次中国之行,对芭芭来说显然是一次最具深度、广度的文化交流,他感受到艺术无疆界的高度默契与认同,更看到了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

猜你喜欢
赖声川戏剧节布鲁斯
学校里的戏剧节
小主人报(2022年11期)2022-08-23 05:27:44
布鲁斯·鲍文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8
他无意中帮助了十几年后的女儿
晚报文萃(2016年1期)2016-05-26 12:32:47
赖声川:创意是一道自问自答题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41
请给我一幅画
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奖剧目
舞台剧《冬之旅》剧照
艺术评论(2015年3期)2015-05-10 05:05:40
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演出日程表
小金曼·布鲁斯特:耶鲁领航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6
一张会行走的床
知识窗(2013年10期)2013-05-14 0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