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水陶的构成之美

2013-04-29 13:00宝卓娅王坤茜
美术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陶器

宝卓娅 王坤茜

一、建水陶

建水文物荟萃,文化为多民族融合形态,众多民居古色古香,富有特色,亦有“民居博物馆”之称,云南建水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是中国紫陶之都,2011年建水获得“中国名陶之乡”荣誉称号。建水生产陶器历史悠久,建水县碗窑村烧制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瓷、清代生活陶器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宋代,由于建水受中原文明与长江流域文明的影响,出产的青花瓷无论其造型还是纹饰都与中原所产极为相似;元代,江西景德镇的制陶工艺传人建水,明代,建水生产了粗陶;清代,光绪年间建水陶拥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的特质;如今,建水陶与江苏宜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陶并列为我国“四大名陶”。建水陶起初产品主要有烟斗、茶器、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造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至清朝光绪年间生产了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即新中国成立后曾大量生产的紫陶汽锅,特别是30年代建水文人将花鸟、虫、鱼、草、木、山、水图画、诗词题移位于建水陶上,精美绝伦,具有“陶具一秀”之誉。2008年,建水紫陶的生产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增加了传承人及其作品的身价。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距巴拿马世博会近百年,代表云南元素和民族文化的建水陶在上海世博会的云南馆中大放异彩。

二、构成

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成”和“构成”。而在现代设计领域,广义上,其意思与“造型”相同,狭义上是“组合”的意思,即从造型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加以研究。简言之,构成就是以形态或材料等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力学或心理物理学原理进行的一种组合。以笔者的浅见,构成是一种理性和感性主义的结合,它被分类为纯粹构成和目的构成,但都是强调构成过程中某个方面的突出作用,是对各要素作综合性的感知和心理的创造。

从古至今,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而且也成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珍藏品。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写道“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正如战国时期的工艺专著《考工记》中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重要观点。材料、造型、工艺、装饰是建水陶四位一体的审美元素。

1、“形式美”的体现

(1)材质之美

建水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彩泥料配制,其以天然粘土烧制而成,又经特殊打磨抛光,其色黑红相间,古典而厚重,具有别于其他陶器的独特之处。建水紫陶传统的代表色是红得泛紫的紫色,现在以气窑烧制的器物,其色彩与龙窑f紫窑1烧制的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出现了象牙黄、黑色等丰富色彩。传统陶器颜色单一,现在逐渐体现颜色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建水陶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无釉磨光,即在坯上不上釉,烧成后用石料精打细磨抛光,成品清晰光洁,明静如水,光亮似镜;(2)含铁量高,铁质在坯体中既有助熔作用,又可增加陶器强度,烧成后体如金石,敲击音如磐鸣。

(2)造型之美

建水陶传统器型主要有汽锅、烟斗、美女瓶、博古瓶、直口瓶、蒜头瓶等,造型多以简洁、大方为主,不如其它陶多变,这是工艺的局限所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当代建水陶产品也逐渐多样化,可分为壶、杯、瓶、鼎、盆、盘、碗、碟、缸、气锅、烟斗、文房四宝等。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富有力度。

当代建水紫陶工艺在陈绍康、袁应德、谭知凡、马成林等老一辈大师们的传承和创新下,造型新奇、风格独特,形神兼备,达到了一种新奇古美的艺术境界,历史也造就了现代派的谢恒、田波、向进兴、浪鬼等众多陶艺家,他们的优秀作品,极富地域性和现代设计感,展现出当代建水陶的艺术魅力和设计创新。

(3)书画之美

建水紫陶深受文人画的影响,有“文人陶”之称,对文人思想极为推崇,陶艺家在成型的紫陶坯胎上书写绘画,以植物(多数为梅、兰、竹、菊)、山水、人物、动物,或文人诗词、古文和行楷隶篆为主要的装饰元素,以陶刻的装饰手法,即以刀作笔、以陶为纸再行雕刻,建陶装饰是直接用毛笔书画,其构图需随器型而变,形成了特殊的构成之美。

建水陶装饰艺术中的一个特色亮点就是“残帖”,它以中国书法为主要装饰元素,表现“残缺”之美,构思巧妙,手法独特。“残帖”在陶泥上进行了以书法、色彩、面构成组合并重表现的观念实践,形式上充分拓展并兼顾了表现内容中多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运用,它与我国传统书法饰陶相比有三个创新点。(1)多体书法在同一装饰区域的运用;(2)不靠釉色,而是凭借天然陶泥本身的色差来制造装饰区域的色彩层次和效果;(3)制造出“叠层面”上的“叠层书法”。

2、“技艺美”的体现

“建水陶”的生产工艺大致可分为九个步骤: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风干、烧制和无釉磨光。与其他陶瓷工艺施釉烧制不同的是建水陶器物的质感是在烧制完成后依靠打磨抛光工艺完成。并且除了烧制,其余工艺都必须全部或大部分依靠手工完成。其中阴刻、填彩和无釉磨光是建水陶装饰工艺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原因有两点:(1)因建水当地所产陶土颜色丰富黏性高且含沙量少,极其细腻,所以在其上作精细描绘、微型雕刻和填泥工艺恰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建水陶土的天然优势;(2)打磨工艺耗时耗工,特别是方形、三角形和不规则的器形,必须全手工打磨,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正是体现建水陶特有的手工艺的魅力。而且打磨抛光可以获得磨砂、哑光、亮光、镜面光等不同效果,是控制器物色彩的重要工艺。

三、“中和”审美观的体现

儒家经典《中庸》中提到:“中也者,天下之焉,万物育焉。”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所谓的“和”,是指艺术内容、艺术情感、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内部因素适度发展,结构和谐的美。

建水陶器型是中轴对称的构成形式,以及其温和如玉的质感,使建水陶表现出端庄、和谐的形态美,这正是不偏不倚的“中和”审美观的体现。这是陶艺家创造建水陶构成美的基础,也是后人解读建水陶构成美的基础。

四、总结

建水陶拥有独特的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结合的魅力,其器型丰富,色彩多样,古朴雅致,泥质细腻,可塑性强,除去制泥、制坯、绘制、烧制等制陶基本工艺程序外,与其他陶瓷器制作不同的是,建水陶表面的装饰图像并非是在坯体上直接使用颜料绘制再上釉烧制所得,而是运用了独特的“刻坯填泥”和“无釉磨制”工艺,加上其独创的“残帖”和“淡艳”装饰工艺,文人以陶为纸,装饰上融入书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得美妙绝伦,是中国陶艺装饰的奇葩。

以构成美学角度的审视建水陶,让我们看到了设计的传承与变革,在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并存的设计背景下,历史给建水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至于建水陶承载了既要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又要具有时代特色的梦想。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陶器
制陶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