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塑特征与作品分析

2013-04-29 00:44苏辉明
美术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雕刻雕塑意境

苏辉明

一、我国的雕塑

雕塑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必须要借助实物。利用独特的雕刻手法对实物进行雕刻,创造出具有审美作用和体验的具体物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雕塑作品相对于字画诗词等的艺术作品更加的难以掌握。在对我国雕塑作品赏析的过程中,要熟悉传统的中国文化及哲学思想,以此为背景,在品味的过程中重点要融情于景感受作品的意境,再在雕塑作品的每个细节动作、神态、氛围中找到依托,然后再去了解其所利用的艺术表达形式。综合这些去品味我国的雕塑品,必定会在鉴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生发性情。

1.描实性与统一性

无论是雕塑作品还是其他的艺术作品要想获得人们的赞同接受,首先要做到的一定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雕刻生活中真实的东西。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因为真实的东西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是有其巨大的生命力的,雕塑作品也是如此。当然写实也并不就意味着不分轻重主次的胡乱堆砌,毕竟艺术是美的高度浓缩。秦陵的几千件极具真实的兵马俑都是写实艺术的高度表现。研究者发现,秦陵的兵马俑造型各异,大小不一,功能完备,与几千年前的秦代士兵有着极其相像的特点。可以说,秦陵的兵马俑是我国雕塑写实艺术的高峰。

2.境界与内涵性

好的陶瓷雕塑艺术品不仅仅是雕刻得真实、细腻、得当。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对你的作品的观赏可以获得一种人生意境的提升或是审美情趣的培养,有一种神韵在里面。华严寺的雕塑在气质与境界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结合,神情庄重,体型丰满,装饰华丽。既有内容又有意境。

3.雕塑的描绘性

相对绘画而言雕塑在对作品的外缘线条上的描绘与刻画是有优势的,雕塑师可以像真实物品一样具有立体的视觉效果,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而在雕刻的过程中利用绘画的技艺在表现作品时会加强其灵动性,飘逸型,活化作品,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陶瓷雕塑的特征

1.单纯的具物形象

陶瓷雕塑不像书画,它限于材料的可塑性与制作工艺的难度,所以在表现形象上大都简单朴实,大都具有独特个性,群组性雕塑比较少见。从古至今,莫不如是。比如对单个人物的雕刻:孙权、白居易、张飞;对于各种禽兽也是如此:猪、牛虎;即使是具有一定情节的也是如此,例如《大闹天宫》,并没有事无巨细的将每个神仙、妖魔刻画出来,而仅仅是刻画了孙悟空等几个人物的表情,留给我们去想象。

当然,像群组性雕塑也有出现,但他们自始至终给人一种清爽、简洁、单纯的感受。比方说,八仙过海,每个人物都有,但组合在一起并没有杂乱之感。还有江西李恭坤大师的《三顾茅庐》,情节是人人熟知的三国故事,为了刻画诸葛亮出山前的智慧、神采、风雅,小说铺陈渲染到极致。要想表现好是相当不容易的,然而,作者独辟蹊径,大胆的去掉了主角诸葛亮。通过对其他三个人形象的成功塑造,将主人公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出来了,人物虽多,但是力度掌握适度,主次表达合理,给人纯净爽美的感觉。

2.单纯的形态动作

雕塑和其它艺术手法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所表现的物象形态都是静止的,就想拍照一样,是一个瞬间的记录。雕塑更是如此,既然动作固定,那么在人物神态表情上就加大了表现力度。美术大师刘青云的作品《村娃子》,表现的是一个在乡村极其普通平常的情景。一颗垂垂老矣的树生长了新芽,树下有人家圈了个猪圈,小猪们听见声音而缓缓移动;围绕老树,有欢欢喜喜的儿童在戏玩着蟋蟀,形态各异。虽然这个作品的人物很多,但情感真挚,表现细腻,贴近生活。作品中虽然各个人物形态各异但都在这一静态中表现的美丽而且真实。

3.单纯的表达

雕塑有其自身的局限当然也有其特长。简单但不单调,这是一个好的雕塑作品所给人感受,在这种单纯中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当然这也是雕塑作品的难处所在,雕塑不可能像书画一样的将一个完整的形象表现出来,它要做的就是“一两拨千斤”,通过简单地形象塑造表达出主体的内涵气质。而且,再约略的通过物品的外形轮廓勾画出整个作品。在简单中蕴藏深刻的道理。刘远长大师的《哈哈罗汉》突破前人陈规,舍弃繁琐的轮廓,集中笔调刻画头部等有特色的部位,整个作品给人圆实浑厚,淳朴天然,精简得当。

4.形象的完备性

前面说了,雕塑作品虽然有其单纯简单的特点但是并不会因此而丧失它的整体性。不论是什么作品,也不论有多么的追求简洁,整体性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这种整体性不单单是指形式的,更重要的是整个意境的、思想的、内涵的。在整体塑造上既要注意整体框架,又要留心主次的表达。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要适度合理不可偏废。

当然,一个好的雕塑作品是一定有其最令人难忘的地方的,也就是所谓的亮点。对于一部作品的成败,在这样一个关键地方是要花心思去推敲琢磨的。把它表现好了,就会对整个作品的表达力度大大加强。一个好的雕塑作品它往往不但是向世人呈现出。例如,周国桢所创作的作品《雄鸡报晓》中,作者摒弃了以往对雄鸡的“经典”描述,挺立的站姿,高高昂起的头颅,挺起的鼓鼓胸膛;作者仅仅用色彩中铁红等鲜艳的装饰,通过这样一个既完备又协调一致的整体形象来展示新明天的到来,意境明晰且深远,也表达了创作者自身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陶瓷雕塑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1.陶瓷雕塑中的文化

陶瓷雕塑艺术是浸溢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的,是深深植根在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论是在雕刻形式还是在内容表达上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国外的陶瓷雕塑相比我国的雕塑有着其特有的含蓄性、内敛型。颇有明代“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的风格,处身事外,不事张扬,给人一种世外高人,深藏不露之感。与西方写实性创作,高“仿真”雕刻有着极其大的区别。比如,威武待战的秦陵兵马俑、唐代的武则天墓石狮,霍去病墓前石雕,都无不给人一种肃穆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感觉。而西方的雕刻往往将情绪都着意表现出来,不加掩饰。

2.陶瓷雕塑中的思想性

雕塑不单单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还体现着其思想。几千年来的孔儒之道,返璞归真的老庄之道,还有佛家的虚空境界。儒家思想在艺术思想的再现中往往表现的是崇敬、高雅、壮阔、端穆;老子的道家则往往是表达一种对自然世界的向往,如飘逸、清新、洒脱、纯净、厚重、淳朴。龙门的大佛是具有显著特点的,因为他是皇家出资兴建的必然要体现皇家的庄严、肃穆、威武、崇高等儒家的传统思想。西方的往往重在表现一种形体上能直接给人的冲击,让人产生联想,获得崇高、壮丽等的审美体验。而我国的雕塑作品往往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小胜大,向往一种对内在品质的追求,以期达到对作品思想的深刻领悟。

总之,在对我国陶瓷雕塑的赏析过程中既要熟悉其手法和雕塑特征,又要了解雕塑的共同特征,最重要的是艺术作品都有其共同性,要带着这个观点来分析研究。在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国的文化、思想、地域对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意境的感悟与品位。只有做到了这些,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才不至于顾此失彼,也不会浮于表面。

猜你喜欢
雕刻雕塑意境
巨型雕塑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On art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