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风俗画的趣味美

2013-04-29 00:44钟鸣
美术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风俗画货郎市井

钟鸣

宋代绘画是我国绘画史上发展的黄金时代,风格呈现多元化,题材趋于多样化,这其中以风俗画的繁盛尤为突出。在两宋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宋代艺术审美维度发生了转向——体现在内敛、内化上。宋代风俗画既有表现历史题材,也有表现市井生活题材,其中描绘市井阶层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画家力求表现市井阶层的审美情趣。宋代风俗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为我们的绘画研究和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两宋风俗画背景谈

(一)风俗画的概念

风俗画是以一定地区、民族或以一定社会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面貌、民俗风情等为描绘题材的绘画,往往以一定社会阶级的审美情趣为依据,以如实再现的手法描绘日常生活风情,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甚至是表达一些作者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嘲讽和揭露。

风俗画根据所表现的对象不同,又有不同类别的题材,如市井、舟车、耕织、牧童、婴儿、货郎等内容的题材。宋代风俗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次还有李嵩的《货郎图》、苏汉臣的《货郎图》《击乐图》、王居正的《纺车图》、李唐的《灸艾图》(又称《村医图》)。其它的风俗题材作品如《耕织者》《村田乐》等都是描绘农村生活场景的绘画。艺术家们能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了解市井动态,用很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中下层阶级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画家开始追求世俗的情趣,为后来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此外,还有一些表现战争类题材的历史风俗画,绘画的内容主要糅合了一些民间传说,以古喻今,从中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这些历史风俗画中,多数以描绘汉政权与其他民族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为主题,如李唐的《采薇图》、刘松年的《便桥见虏图》、萧照的《中兴瑞应图》《望贤迎驾图》等,这些作品或多或少的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状态的不满,以作品来寄托他们的义愤填膺,通过这些作品来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宋代风俗画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艺术审美亦如此。它既有对唐代艺术审美成果的继承,又有独到之处。不同于唐代艺术审美的外向性特征,宋代艺术审美更加注重内心体验,表现出鲜明的精致化特征,这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次转向,宋代艺术审美可谓是中国古典艺术审美成熟化的最高峰。两宋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民阶层出现,受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及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使得风俗画的题材突出表现出来,风俗画题材的出现使宋代画坛形成了一股新的绘画风气,也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代是中国画发展的全盛期,绘画题材和技法上都有极大的创新意识,尤其是风俗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为两宋绘画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代的风俗画具有画风自然淳朴、内容亲切感人、形象鲜明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等艺术特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因此,深入研究宋代风俗画对当今的绘画研究和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是始于五代而盛于两宋。随着唐末衰落,地方势力纷纷称雄,形成混乱局势。而五代宋时期,各种矛盾交错消长,政权分立,使得艺术家们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更趋实际。可以说,宋代风俗画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阶级关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也与民间的审美情趣被广泛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意识得到空前的高涨。长期以来以宗教绘画创作为主和关注一些达官贵族题材的画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市民阶层,关注市井题材,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画除了延续前代作为统治者“礼失而求诸野”的采风意图及继续辅助皇权“成教化、助人伦”的借鉴作用之外,更体现了庶族地主和市井平民的生活愿望,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欣赏口味和心理需求,整体上以娱心悦目、畅神适意的观赏倾向和生活情趣为重,突出的表现了宋代艺术特有的艺术探索及创作意愿、物态意蕴并存,显示出宋代独特的文化活力和艺术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宋代的风俗画创作逐渐形成高潮。宋代崇文抑武的习气极重,参政者多为文人,积贫积弱,而且又在外围强大的军事包围中,苦不堪言;国内冗宦冗费,改革无力,“岁币”给农民带来了极重的负担压力,困难十分沉重。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忧患意识,作为治国安邦的仕宦们,始终彰显出主人翁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在文艺方面,宋人的这种气度就体现了深沉、平和与理智,而他们的审美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内敛、内化。他们开始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内心,其文化性格也把他们融入到社会中去,在提高自身修养时,也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追求一种世俗的情趣美。

二、作品赏析及审美情趣

由于宋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态度的转变使得宋代的艺术特质逐渐向内在的神韵和格调发展,形成新的审美思潮,平淡和自然因此成为了宋代艺术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更无斧凿痕,乃为佳作”(《与王复观书》),因此在宋代的风俗画中突出反映了人们追求一种轻松地生活的趣味性。

(一)游《清明上河图》体宋代市井生活趣味

北宋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用以“粉饰大化,文明天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这幅画不仅见证了当时的繁荣,也反映出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在这幅作品中较多地涵有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的成分,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向往和爱好,显示了宋代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审美,从而将宋代风俗画推向了高潮。

纵观全卷,《清明上河图》是以汴梁清明时节的风俗为背景,是一幅以描绘北宋都城汴梁市井生活作为题材,采取鸟瞰式“全景”构图和传统写实手法,通过对纷繁的世俗生活深入细致的描绘,将平凡而琐屑的生活场景编缀成林林总总、神联气贯的长卷,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我国都市工商、经济、文化、交通运输的盛况,以及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中原地区的风土民情。全图规模宏大、布局结构谨严、物象细密繁复、造型生动准确、保持着风俗画的淳朴性、新鲜感和异常丰富的生活意蕴、清晰地向观者传达了自然与人生的亲切联系,反映了画家企盼“国泰民安”的创作思想,从画面中我们看出它所展现的社会风情和万象缤纷的自然物象。

《清明上河图》虽然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但画家却是以一种富有浓郁生活情调的绘画艺术形式来表现当时中低层阶级人们的生活情景。画面的结构大致分为三段,从汴梁周边数十里的自然风光和都城景象近、中、远景层层推开,错落有致,使山水、树木、建筑、人物之间的空间布置的实体多而不杂、繁而不乱。画面精神贯彻,一气呵成,以使产生的视觉景深效果,尽量与人们的观赏习惯和感觉经验相吻合。画面开阔,境地深远,是以农村郊外为开始一队驮运沿河边小道向市区蹒跚行进着,为雾气迷漫的荒僻郊野平添了生机。画面向前展开,逐渐繁华热闹起来,白墙黑瓦,房屋连片的林立在汴河两岸,大小船只停泊在近郊码头,首尾相连,搬卸货物的人们上上下下,显示出忙碌的气氛,岸边的商铺也开始招呼客人,准备开张营业。

画面最热闹的是中段的汴河漕运,人物由稀疏而密集,伙计由闲散而繁忙,场面由冷清而热烈。人物造型千姿百态,顾盼呼应,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充分刻画了辛勤劳作的船夫、匆忙赶路的过客、悠然自得的游人的种种心理,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出惊心动魄的场面,展示出图景的高潮。

后段则着意描绘京城繁盛所在:城内街巷纵横,店铺密布,百货杂陈,随处经营,人头攒动,喧闹非凡的繁华市景。各种各样的商铺矗立在街道两边,形形色色的人,使人目不暇接。画卷充分体现了作者“境由心造”、“景以境出”、“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绘画创作思维,艺术地反映出当时劳逸贫富的社会生活、京城百姓的时尚习俗以及自由开放的市民心态,使观者的心境随着画中景物、人物的变化而流转迁移,令人叹为观止。

画家张择端透过仔细的观察,深入细致的了解汴梁的社会生活习俗。运用生活化的艺术笔法来状物造境,以迂回曲折、时隐时现、贯穿全卷的汴河为画面的主旋律,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前呼后应。在观者观赏整幅作品时,很容易产生一种时间和空间的交错。我们深入研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可以从中发现,虽然他曾被招入宋代画院,但并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的本意,还是会仔细的观察社会生活和细心体验市井生活,从他的《清明上河图》就能体会到他对艺术的审美追求。同时,他虽表现的是世俗题材,却超越世俗之上,即以内心之情,现外在之理。因此,他的风俗画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性格,对于当时的世俗习惯的审美风尚具有重大的启导作用。

(二)赏《货郎图》乐于乡村生活情趣

李嵩的《货郎图》亦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此图通过一走村串户、货卖千家的老货郎挑担,吸引妇女儿童围观购货的嬉戏热闹的场面,细致地描画了喜庆而有趣的乡村风俗,也让我们直观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神情风貌。画面分为两部分,左面货郎面带微笑,弯腰搁担,两童子飞奔而上,有四孩童已经触摸到货品,或惊讶,或好奇,或观看;最左边的妇女俯身取货给自己的孩子看。右边则描绘了妇人抱小儿匆匆步向货郎,身旁的两个孩童欢叫吵闹着,前景另有两个孩童拉扯着,最右方有一小童,手提葫芦,含指回顾,神情犹豫不决,几只狗吠叫、蹦跳,高兴地摇着尾巴。整幅作品虽人物众多,却疏密相间,首尾呼应,对不同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刻画细致,因而画面生动自然,颇富生活情趣。

“货郎”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绘画的常见题材,货郎在兜售时,用韵语说唱以招徕顾客,这种行商方式深受民众喜爱,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俗艺术,而货郎及以其为题材的《货郎图》更是深入人心,此图描绘一挑担货郎被五、六个儿童围绕的情景。货担上的杂物既有风车、山鼓、葫芦、花篮等,又有木叉、犁耙等农具和瓶、缸、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瓜果、糕点等,作者不厌其繁地对货郎担上的商品进行详尽具体的描绘,生动地画出农村儿童为货郎到来所引起的兴奋和欢快心情。

三、宋代风俗画的影响及价值

风俗画的出现是两宋绘画的新特点之一,虽然它在当时不被文人士大夫所喜爱,但是却成为两宋民间艺术中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也对后来的艺术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力。风俗画不仅开拓了绘画的种类,还为绘画多种题材开创了门路。尤其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画家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详尽地展现了北宋人们生活场所的盛况。《清明上河图》出现之前,绘画作品都是单一的形式,而《清明上河图》的结构布局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单一形式,它以长卷的形式出现,内容丰富多彩,对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结构形式有很大的影响,后来许多画家都是以长卷的形式来表现,如《乾隆南巡图》《康熙南巡图》等。《清明上河图》不但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同时也展现了北宋汴梁的商业繁华的景象及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中国画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格外注重情与理的统一,讲究以手运心,因心造境,其笔墨自然会融入历代画家们对人生的感悟、理想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演绎出世人精神世界有而自然物象无的生活的画境,使创作的主题性和绘画的艺术性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形态和社会心理提供了形象的材料,这充分表现北宋都市生活的画卷,已不只是一种文化具象的存在,而是历史的抽象、生活的凝固、一个时代艺术灵魂的象征。

猜你喜欢
风俗画货郎市井
英国风俗画和肖像画的崛起
一间等房客的屋子
航天货郎智能柜:便利生活,开门即得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自古就爱买买买 两幅《货郎图》里的民生百态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古人的购物节——《货郎图》
市井繁华桃花坞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