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大家与青少年面对面谈科学”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与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会员校的30多名师生欢聚一堂,共议科学,共议科学人生。
郑哲敏院士是最早参与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术指导工作的院士之一,他对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为青少年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年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课题评议活动,郑院士都不顾年事已高、工作繁忙,总是挤出时间参加。
6月2日早上9点,90岁高龄的郑哲敏院士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力学所大厅,与师生们热情打招呼。活动开始后,师生们首先在报告厅观看了介绍郑哲敏院士科研成就的展板,之后与郑院士一起在会议室进行交流。郑院士从自己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讲起,与师生们交流了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对科学兴趣培养的看法,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等内容。
“兴趣,有的是天生有的,当然也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事情你熟悉了,你就喜欢它了,所以不要把它纯粹看成是天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兴趣有个培养过程、培育过程。”“做科学总得有兴趣。兴趣在背后作为一种力推动着你。要是你完全没有兴趣,就会感觉自己内部没有动力,很难有所作为。当然只靠动力还不行,还要有毅力,你的教育是社会给你的,你应该回报社会。”
在谈到进行科学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时,郑院士说: “我喜欢从实际问题里面提炼一些东西,把实际问题提升为科学问题,用科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实际问题里去,把它当成一个循环……解决科学问题就要有好的基础,数学要学好,物理要学好,化学要学好,这些基础都要学好。因为它们是理解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如果你没有很好的物理基础,看待自然现象则只能停留在表面。”
“科学研究也是挺枯燥的,也挺苦的,你不知道从哪儿着手,怎么办?总会有一些摸索的过程,有一些比较痛苦的经历,也许会让你睡不着觉,但你熬过这一段,就突然豁然开朗了。当然,这个过程是挺恼人的,也挺痛苦的,但后来也是很高兴的事。我想科学研究的乐趣也许就在这种刹那之间,不要把它想得样样都是美好的,天天都有刨新那是不可能的事!”
在交流中有学生问郑院士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与荣誉的问题,郑院士严肃地说:“我觉得荣誉不应该是科学研究的目标,为诺贝尔奖去做研究这是错误的。专门为了荣誉的话,反而会把你的视野放得很小,会限制你,结果也就会做得更差一些。荣誉,绝对不能作为你生活、工作的一个目标。”此外,在谈及合作精神时,郑院士说:“科研也好,做别的事情也好,做人是第一的。做人的品质,没有一定的作风和品质要做成功也是很难的。没有合作精神,不愿意跟人讨论,生怕成果被人拿走了,这种人不会有进步,他的发展很有限。这些部很简单,你要学会尊重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特长的地方,这要靠合作。”
2个小时的亲近平和的交流不知不觉接近了尾声,师生们都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这么好的交流活动今后应该多多举行,让学有余力、热爱科学的中学生多与科学大师近距离沟通交流,感受科学,感悟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