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伯伯
如果旅行回来,没有从别人眼睛,看出不同的世界,这种行程,不是有些遗憾吗?
我曾经很喜欢去麦当劳,旅行时还是一式一样的汉堡。去这些熟悉的餐厅,当然考虑到价钱,更重要的是复制那份熟悉感。你一早知道他们大概的收费准则,开心乐园餐永远附送玩具。唯一让你轻度震撼的文化差异:澳洲多了羊肉汉堡,印度少了牛肉猪柳。
第一次去印度是12年前的事情,之前在西藏和尼泊尔旅游,抵达新德里时,屈指一算,接近8个月没吃过麦当劳了。印度美食虽多,但在这个繁乱的都市,忽然看到麦当劳,像沙漠逢甘泉一样。在新德里时,我几乎每天都到店里坐坐,吹冷气,享受片刻宁静。印度汉堡套餐相对当地物价贵很多,我旅费紧绌,有时只吃冰淇淋,也觉惬意。
不单在新德里,还有在欧洲旅行时,比如走到巴黎,本来应该要在小巷街边咖啡馆,点杯咖啡,吃块糕点,感受一下异国悠闲风情,却偏要跑进麦当劳。说穿了,本来也想试试地道餐厅,但进去看到满满都是法文,只能靠猜,心中带些怯意,怕点错东西,更怕要问人。
本来心目中的旅行,是要去看看外边不一样的世界,却不停复制相同的面貌。相同的酒店,相同的设施,相同的语言。有人问我去珠峰大本营能否有独立卫生间及Wi-Fi,有人问我藏族司机会否说粤语,有人问我为什么在西藏拉萨的咖啡馆不提供餐蛋面。
不要误会,我不是反对旅行中做些事情来复制熟悉的感觉,更不反对在外国吃中餐,我在拉萨也会吃意大利薄饼,回去香港又会因为挂念西藏,上藏传佛学中心感受一下。但我警惕的是,会不会因太过追求熟悉的感觉,反而影响了对陌生环境的体会及感受;会不会因为不停地跟家乡旅客结伴而错过了结识不同种族朋友的机会?
我记得之前在印度遇到一位日本背包旅客,在澳洲度过了一年的工作假期,但英文半句不识。我惊讶地问他一年期间在澳洲学了什么,他笑着说,一年都是跟日本朋友玩,一起聊日语,每天弄日本饭菜,极好玩啊。但什么都没学。
如果旅行回来,没有从别人眼睛,看出不同的世界,这种行程,不是有些遗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