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亮
一、播前准备
1.选用优良品种 品种是高产的内因,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国审、省审品种,如中黄35、豫豆22、商豆1019等。
2.精选种子,确保全苗壮苗 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杂、劣粒、病虫粒和秕小粒,留饱满种子。在播前晒种1~2天,可选用根瘤菌拌种,以达到节本增产的目的。播种时将菌剂喷洒在种子表面,充分拌匀,确保每粒种子表面都能粘上足量的菌剂,阴干后播种。根瘤菌不能与包衣剂、杀菌剂混用。
二、提高播种质量
1.适时播种 小麦收获后,应选择播种深浅一致,性能稳定的精量播种机贴茬抢时机播,使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完成。播种深度一般2~3厘米,以宽窄行较为适宜,既利于通风透光,又利于田间管理。667平方米用大豆专用复合肥20~25千克。一般6月上中旬为适播期,宜早不宜晚。
2.抢墒造墒,合理密植 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应在20%以上,如果墑情不足,应浇水造墒播种。一般每667平方米密度1.5万株左右,百粒重20克左右芽率正常的种子,每667平方米播量5~6千克。根据地力,品种特性及前茬小麦种植情况,选择合理的株行距,一般行35~55厘米,或宽行40~50厘米,窄行20~25厘米,宽窄行播种。矮杆主茎型品种行距宜小,高大分枝多的品种行距宜大;低肥力地块行距宜小,留苗1.8~2万株/667平方米之间;高肥力地块行距宜大,留苗可在1~1.2万株667平方米之间。
3.轮作与间作 大豆最忌重茬,连作不仅使病虫害容易发生,还常常引起土壤养分失调,造成作物生长缓慢。合理轮作,可以发挥大豆肥茬优势,做到各种作物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因此,建立良好的轮作种植体系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三、加强田间管理
1.间苗补种,均匀留苗 大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全,对断垄30厘米以上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30厘米以下可在两端留双株。齐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保证苗全、苗匀、苗壮。
2.中耕 在大豆间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破除麦茬。
3.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应根据土壤情况、杂草种类、苗龄大小等选择施用除草剂。一般每677平方米用10.89%精奎禾灵50毫升+25%氟黄胺草醚水剂65毫升,兑水30千克喷施。使用除草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化母液要充分搅匀,施药时避开高温天气,避免发生药害。
4.科学追肥 大豆从开花到鼓粒,是需肥高峰期,一般在大豆开花前每667平方米追肥二铵15~20千克,增产效果明显。
5.化控防倒 对于生长过旺的地块,在初花期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50克加水3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也可用25%助壮素水剂15毫升加水30千克喷施。如盛花期仍有旺长,用药量可增加20%进行第二次控旺。
6.虫害防治 危害大豆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食心虫、豆天蛾、豆荚暝等。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用辛硫磷等药剂加炒香的麸皮制成毒饵诱杀。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选用吡虫啉、扫螨净等药剂防治。中后期可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防治大豆造桥虫,卷叶螟、斜纹夜蛾,豆芙螟等害虫。
7.抗旱防涝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花荚期对地水分尤为敏感,这个时期缺水可造成落花、落荚,鼓粒期缺水,会导致鼓粒不充分,籽粒小,所以在花荚期至鼓粒期遇旱要及时浇水,在降雨量较大的月份,应同时做好雨后排涝工作,防止田间积水。
8.叶面喷肥 由于鼓粒期大豆根系吸收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应注意鼓粒期的叶面喷肥工作,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后期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为提高产量创造良好条件。每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尿素200克加水50千克混合叶面喷洒。
四、适时收获
大豆收获的早晚,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完熟的大豆百粒重、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较高。而收获较早,成熟不完好的大豆,不仅蛋白质、脂肪含量低,而且百粒重降低,青籽、秕粒较多,严重影响产量及品质。收获过晚,一方面易炸荚落粒而减产;另一方面易失去种子表面固有光泽,而且品质下降。?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