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红
【摘要】 目的 总结在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中使用SLIPA喉罩全麻联合臂丛肌间沟麻醉的心得体会。方法 38例肱骨骨折施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臂丛肌间沟麻醉,注入04%的罗哌卡因20-25ml,10min后静脉顺序给予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诱导2min后,下颌松弛时置入SLIPA喉罩。术中静脉靶控泵分别靶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视手术步骤决定是否追加罗库溴铵。结果 38例患者肌间沟麻醉效果良好,SLIPA喉罩一次性插入成功。全麻诱导后插入喉罩时血压一过性降低,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脉搏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平稳满意。所有患者均在术毕15min内恢复了呼吸和意识,完全满足拔管条件拔出喉罩,没有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SLIPA喉罩全麻联合臂丛肌间沟麻醉应用于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用药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苏醒快且无躁动,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关键词】 SLIPA;喉罩全麻;肌间沟麻醉;肱骨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54-01
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是骨科的一种常见手术,因此类患者年龄差异性很大,手术时间长短难以预测,选择麻醉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我院自2012年初引进SLIPA喉罩以来,将喉罩与臂丛肌间沟麻醉联合应用,达到了比较满意的麻醉效果。现将近一年来的使用情况反馈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38例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男29例,女9例;年龄22-72岁;体重45-83kg;手术时间55-160min。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6例,有糖尿病合并症患者4例。
12 麻醉方式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水,进入手术室后静脉输液,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首先进行患侧臂丛肌间沟麻醉,有异感后注入04%罗哌卡因20-25ml,观察肌间沟麻醉起效且无其他麻醉并发症后开始施行全身麻醉。全麻诱导用药及顺序为:咪达唑仑1-2mg,舒芬太尼20-30u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15mg/kg静推,面罩加压给氧,待15-2min下颌松弛后插入SLIPA喉罩(杭州富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喉罩型号根据患者体重选择,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喉罩插入成功的标准:双侧胸廓起伏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口腔无漏气,胃部无鼓胀,气道压力正常。设置麻醉机参数如下:氧流量2-3L/min,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术中静脉靶控泵注入瑞芬太尼01-025ug/kg/min和丙泊酚3-5mg/ kg/h维持麻醉,根据手术步骤和要求追加或不追加罗库溴铵004-007mg/kg,手术结束前10-15min停止靶控。术毕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需300ml以上,肌力和吞咽反射恢复,意识恢复,服从言语指令,停止吸氧5-10min以上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时,拔出喉罩。
2 结 果
21 SLIPA喉罩插入结果本文38例患者臂丛肌间沟麻醉穿刺注药顺利,效果良好,SLIPA喉罩一次插入成功,口腔粘膜无出血,牙齿无松动脱落,说明SLIPA喉罩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
22 麻醉维持及拔出喉罩情况 26例患者在全麻诱导时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未给予升压药即自行恢复。术中38例患者血压、心率、心律、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平稳,在插入喉罩和拔出喉罩两个刺激强烈的过程,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甚小。因患者均无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在手术结束前10-15min停药后所有患者都在伤口包扎时清醒,拔出喉罩,患者对答及随指令运动准确,无呼吸困难及咽喉部不适,在不吸氧的情况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之间。
23 麻醉并發症 38例患者均未在围术期内出现麻醉并发症,术后7-10天出院。
3 讨 论
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需要在非常好的肌松和镇痛条件下完成,否则容易损伤正中神经,后果不堪设想。臂丛肌间沟麻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但单纯臂丛肌间沟麻醉往往出现阻滞不全,麻醉效果不确切的缺点,有时较难满足术者对于深部组织的肌松要求,麻醉效果不易把握有时甚至很不理想。除此之外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患者肩部及上肢处于手术床外,带动头部位于手术床边缘,给麻醉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
过去施行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时常常在臂丛肌间沟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对气管的刺激使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强烈。除血压波动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为减轻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常采用较深的麻醉深度及静注利多卡因和静注速效β受体阻滞剂。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上述措施实施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时常造成低血压和更为显著地血流动力学波动,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1]。而SLIPA喉罩全麻联合肌间沟麻醉则不需要很深的麻醉深度,就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需用血管活性药。
气管插管和拔管的主要刺激来源为气管导管对口腔、咽喉和气管的刺激,其刺激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气管>喉>咽>口腔,而喉罩插入后其主要接触部位是口腔颌咽部,基本上不与喉部直接接触,因此避免了两个强刺激来源—喉头和气管,同时,即使不使用心血管活性药,喉罩通气也能获得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这点对于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是极为有益的[2]。
SLIPA喉罩较传统喉罩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其形状似靴子,与喉部解剖相像,无充气囊,其前端有一个吸收口腔分泌物的空腔,可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危险[3]。喉罩置入和拔除时,血流动力学一般较稳定,与常规气管插管相比,操作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小,进一步提高了困难插管的安全系数及麻醉操作的安全性[4]。
本文叙述的38例患者在全麻诱导前实施了肌间沟麻醉,提前阻断了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具有预先镇痛作用,因而使阿片类镇痛药(如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5]有研究表明,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极大程度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药物用量[6]。
以往气管插管全麻时停药时间掌握在缝合皮肤时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而喉罩联合肌间沟麻醉可以在缝合皮下组织时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患者在包扎伤口时即恢复自主呼吸,清醒,拔出喉罩。心血管反应微小,血压心率满意。术后因合并有肌间沟麻醉的镇痛作用,患者伤口疼痛不明显,无躁动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反应,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因此,通过以上病例观察总结SLIPA喉罩全麻联合臂丛肌间沟麻醉在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手术和麻醉过程更加趋于平稳,大幅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手术对麻醉要求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瑾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06,3(8):42
[2] 邓晓明,安刚,薛富善喉罩通气道用于全麻时气道的维持[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15(2):159
[3] 谢颖,魏新川SLIPA喉罩两种放置方法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777-778
[4] 王芹,孟庆永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时心率和血压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70
[5] 韩彬,贾东林,于琳琳,等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2):1108-1110
[6] 张程Supreme喉罩全麻复合臂丛麻醉在老年肩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776-777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