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神话王国里的冲突

2013-04-29 09:43:05王焱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福克纳冲突

王焱

摘 要:福克纳一生精心构建了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中心的神话王国。在福克纳的这个神话王国里,若从精神世界来划分,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沙多里斯的世界,他们是按传统精神行事的南方贵族们;另一个是斯诺普斯的世界,他们是没有土地的“穷白人”,与沙多里斯的传统行为公开作战。在福克纳所有作品中,都细致地发掘着这两个世界,并对这两个世界之间无可避免的冲突进行戏剧化的描述。

关键词:福克纳 沙多里斯世界 斯诺匹斯世界 冲突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福克纳1897年生于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尔巴尼镇,从小深受密西西比河畔的影响,在气息浓厚的美国南方长大。当他四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牛津镇的附近,在那儿他度过了他的后半生。牛津镇是他的小说中杰弗逊镇的原型。而隶属于牛津镇里的密西西比里的拉菲特郡同样也是他小说中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郡的原型。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纳在密西西比州北部是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在当年南部邦联军内任上校,修建过一条铁路,州内一个镇也是以他的名字福克纳来命名。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福克纳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乡土文学家,福克纳对美国南方小镇和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赞扬乡村社会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勇敢等精神道德,也看到他们愚昧落后贪小自私的另一精神世界,更着意描写他们无法适应现存社会和变化中的道德观念,往往成为失败者。

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画黑人与白人的地位、相处、矛盾等敏感问题,生动地描绘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福克纳对南方那“邮票般大小的土地”有着独特的感情,他和20世纪其他大作家不同,很少外出,而把美国南方作为自己永远的归宿,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向世人奉献出散发着浓郁南方气息的一部部饮誉世界的传世佳作。

像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法国文学史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一样,福克纳也精心构筑了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后人称之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约克纳帕塔法是印第安语,意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他用它来象征自己的故乡,却包含着很深的含义。它反映了美国本土印第安文化传统对福克纳乡土意识强有力的影响,反映了他对正在逝去的文化传统和南方由盛到衰的历史既眷恋又伤感的情怀。它体现了福克纳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福克纳以饱蘸感情的笔墨写道:“这片土地,这个南方,得天独厚,它有森林向人们提供猎物,有河流提供鱼群,有深厚肥沃的土地让人们播种,有滋润的春天使庄稼得以发芽,有漫长的夏季让庄稼成熟,有宁静的秋天可以收割,有短暂温和的冬天让人畜休憩。”

福克纳以自己的家乡为原型虚构了一个地方叫做约克纳帕塔法县,县城在杰弗生镇,面积2400平方米,白人6298人,黑人9313人,福克纳是该地区唯一的主人。所谓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指福克纳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中心,围绕县城中五个大家庭(萨里托斯、康普生、塞德潘、麦卡斯林和斯诺普斯)的兴衰创作的十五部系列小说,它们集中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150年的历史变迁,揭示了美国南方精神与文化的没落。这些小说是福克纳创作的主体,代表他艺术的最高成就,堪称史诗性巨著。他的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

福克纳把这幅南方景象都放到他自己设计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特定环境里,这个想象出来的县城里每一个居民,无论是黑人、白人、城里人、乡下人、家庭主妇,每个居民都在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故事里扮演他们的角色。福克纳建造了一个既如此永恒又如此自我封闭的世界以致任何变化都会威胁它的存在。对于读者来说,那是一个神话王国,但其中人物的冲突都是特殊而又可信的。

沙多里斯世界的精神是从约翰·沙多里斯身上体现的。他是约克纳帕塔法县沙多里斯家庭的缔造者。沙多里斯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取材于福克纳自己的家庭史,他所崇敬的曾祖父,人称“老上校”就是约翰·沙多里斯的原型。沙多里斯上校在当地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用自己的钱招募了一支军队同北方军作战,战后他又创建了当地第一所银行和第一条铁路,并成为州议员。他勇猛刚烈,崇尚骑士精神,充满英雄气概,是南方制度的忠实捍卫者。在他死后,关于他的传说在人们的传颂中不断地增色,像老酒一样,随着年代的增加其味越发醇厚。

斯诺普斯世界的人物弗莱姆·斯诺普斯是福克纳精心塑造的另一个人物形象。他于1902年来到杰弗生镇附近威尔·凡纳的杂货店里做活计,逐渐接管了店里的账目。接着他放高利贷,开铁匠铺,又与威尔·凡纳已怀孕的女儿尤拉结婚,成了富户。后来他把捕来的一群野马假冒驯马卖给当地居民,又把一块地装成埋有窖藏以高价出手,然后离开了杰弗生镇。弗莱姆·斯诺普斯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福克纳对之投以极大的轻蔑。福克纳笔下的地主也做了不少坏事,但他认为他们都是感情的奴隶,是受“激情”的驱策,而弗莱姆·斯诺普斯则是冷酷无情。他从不触犯法律,像一架计算机那样冷静、精确地实现他的计划。他精明、狡狯,利用他人身上的弱点,从他们身上榨走财富。

沙多里斯与斯诺普斯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相互矛盾的世界,他们的冲突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沙多里斯们按传统精神行事,也就是说,他们本着道德上的责任感行事,代表了有生命力的道德——人道主义;而斯诺普斯们的行动只从私利出发,根本不管什么道德上的责任,因此他们实际上超道德的,代表了自然主义或兽性。沙多里斯与斯诺普斯的冲突,实际上是一场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冲突。我们可以从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嚣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和《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清楚地体会到这一冲突的存在。

一是以沙多里斯为代表的没落的种植园主阶级,一是以南方暴发户斯诺普斯家族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对于前者,福克纳说:“这个名字的发音便包含了死亡,包含了一种十分诱人的厄运。”对于后者,福克纳则抱着憎恶的态度,因为这些人贪得无厌,不受任何道德观的约束。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知名的一部作品。书名的典故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5幕第5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这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家中原来广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佣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小外孙勒斯特了。一家之主康普生算是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却整天醉醺醺地发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康普生太太无病呻吟,总感到自己在受气吃亏,实际上是她在拖累、折磨着全家人。她时时不忘自封的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家中没有一个人能从她那里得到爱的温暖。女儿凯蒂便是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里产生出来的精神畸形儿。

康普生家族后代的生活及精神世界,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在《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康普生代表了沙多里斯传统留下的全部品质,他家的其他成员或者完全屈从于斯诺普斯世界,或者自我麻醉以求与那个世界隔绝开来。昆丁竭力维护传统道德的秩序,努力改变自己家庭的厄运,造成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连串冲突。在他看来,妹妹凯蒂的贞操是一种极为神圣的概念,它代表了传统美德,而且象征着康普生家族的荣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贞操是昆丁的秩序得以存在的基础。当他得知凯蒂生活放荡、未婚先孕时,他的整个世界塌方了,他万念俱灰,精神濒于崩溃。为了重新恢复自己的秩序,维护康普生家族的荣誉,昆丁煞费苦心,甚至失去理智,承认他与凯蒂犯了乱伦罪。昆丁试图把凯蒂屈从于斯诺普斯世界的超道德观念的这件事,转化成沙多里斯道德准则中的一项罪恶。昆丁告诉他父亲:“那是为了要使她脱离那个喧闹的世界”,喧闹的世界即斯诺普斯世界,康普生的家已经全面受到它的侵扰,并隶属于这个世界了。昆丁实际上是在为他的家庭努力创造走向悲剧的条件,他试图把无意义的堕落转化成有意义的毁灭—— 一种高贵的沙多里斯世界的毁灭。

《我弥留之际》的结局与《喧哗与躁动》略有不同,但仍基于福克纳“沙多里斯——斯诺普斯主题”的基本哲学,即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斗争。本特伦一家住在山区,安斯·本特伦答应奄奄一息的妻子艾迪死后要把她葬在杰弗生镇的时候,他为自己确立了一项道德上的责任。但其间有种种因素使他放弃这项责任,这些诱惑全部来自斯诺普斯世界,例如:在妻子尸骨未寒之际,他却想到镇上另觅新欢,还想弄到足够的钱为自己装一副假牙,好去品尝上帝所赐的食物等等。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的六人中有四人参加这趟旅程都不同程度带有个人目的,有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虽然自然本身在他们面前设下了重重障碍: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騾子被淹死,大火几乎将遗体焚化;长子失去了一只脚,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一任务。在福克纳看来,本特伦一家生活在远离斯诺普斯世界的山区,才有可能把这一项符合传统道德的真实行动进行到底,沙多里斯世界的胜利比它的失败更让人觉得悲哀。

冲突双方孰赢孰输难以界定,但作为一个传统的人道主义者,福克纳在这场冲突的立场是一直对人的信念和人性的关怀。人们通常认为,小说家才能的标志就是他善于全面地塑造自己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并对他们给予同等的同情。当一个人奉行传统的行为准则时,他对事物同情的程度自然也会根据这些准则分成等级,对于具有传统精神的人物,他就会多同情一些,反之就少些。福克纳先生在自己的大部分作品中维持了这种等级制度,在他的一些优秀作品中,他总是从沙多里斯的观点去观察人物并确定他们相应的高度的。

在福克纳看来,“好”白人则是他们记得自己的传

统,他们不会背叛传统变成斯诺普斯一家那样的人,所以在他的世系小说中,康普生、萨托里斯、班波、麦卡斯林等都是作为正面人物受到作者的肯定与同情的,在这里,福克纳先生第一次把传统的沙多里斯人与现代的斯诺普斯人做了清楚的对比,后者分裂成一连串野兽的官能,道德上缺乏传统的原则。

福克纳鲜明的观点立场表明他是一个置身于南方现代社会的具有传统思想的人,但他周围反传统的势力方兴未艾,他生活在反传统势力所留下来的影响之中,因此,要表明他的传统观点,就不能像巴尔扎克或哈代一样给读者提供真实历史范围之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生活。福克纳运用所创立的“约克纳帕塔法”这一神话王国,用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一神话王国的冲突,去表现旧日南方蓄奴显贵留下来的心灵和思想,并以最大的热情对待他们。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和旗手,也是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福克纳既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大胆的革新者。传统

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使福克纳震惊文坛,并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人们称他是“当代描

写失败、背叛及死亡的艺术大师”,“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

参考文献:

[1] 李文俊编.福克纳的神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 易晓明.作为关联物的他者——对《喧哗与骚动》一种现象学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3] 钱中丽,周榕.朦胧与明晰——解读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4] 何微.一个爱与理解缺失的世界——评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J].文艺评论,2008(11).

猜你喜欢
福克纳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没见到他
也谈医患冲突
威廉·福克纳的《熊》
一封未开启的信
知识窗(2014年10期)2014-05-14 09:08:15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