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爬灰”一词来源探析

2013-04-29 00:44李伟大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隐语红楼梦

摘 要:以往对《红楼梦》中“爬灰”一词由来的解释都不够惬意。本文认为,“爬灰”当是“聚麀”的隐语。“聚麀”又写讹作“聚塵(尘)”,老百姓读白字把“聚麀”读为“聚塵”,而“爬灰”与“聚塵”义通,通过词义引申用为“聚麀”之隐语。从《红楼梦》中“爬灰”和“聚麀”的使用亦可看出曹雪芹用语之精。

关键词:爬灰 聚麀 聚塵 讹写 隐语

《红楼梦》中有“爬灰”一词,意思是“公公与儿媳私通”,对“爬灰”的由来,很多学者都做了考证,“爬灰”的来源目前有四种说法。一为“污媳”,李远芳先生《“污膝”小考》认为“旧时,北方人的炕灰多了,有的人要跪着把灰扒出来,这样就会‘污膝”。膝、媳音近,污膝即污媳,故扒灰即污媳。① 这是沿用了清李元复《常谈丛录》中的说法。王人恩先生《“爬灰”别解》对上述说法稍作变动,认为积灰掏出来时还是热的,爬跪在炕洞口掏灰的人的膝盖就与热灰紧密接触,膝盖会被焐热,“膝”谐音“媳”,“焐”谐音“污”,“焐膝”者,“污媳”也,“扒灰”即是“污媳”。② 以上说法都似不够惬意,据我们了解,北方农村在扒灰时,无论是扒炕灰还是灶灰,都无需跪着,一般都是蹲着或坐在矮凳上用“掏灰钯”把灰扒出,因此,通过“膝”与“媳”谐音将“扒灰”一词与“污膝”联系起来就显得牵强了。二为“偷媳”,熊盛元先生《“扒灰”溯源》引清王有光《吴下谚联》“扒灰”条:“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③ 黎良军认为这种说法亦属臆测,黎先生的论述颇可信。④ 张晓英先生认为:“‘烧火的与‘灰子由相关事物‘火与‘灰,隐喻指称妻子,语义来源是相通的。在旧时宗族家庭中,儿媳处于卑下地位,在伺候公婆的日常生活中,自然令人产生相关联想。古代仪礼明确规定翁媳不得同处一屋、共坐一凳等等。这不但警示尊卑不同,也防范翁媳乱伦……‘爬与‘扒音同而通,‘爬灰之‘爬非谓爬动或焐膝,而含有煽情的语义。”⑤ 这是第三种说法。张先生的意思是先有妻子被称为“烧火的”“灰子”等,再有“烧火”“扒灰”指公公与儿媳私通,遗憾的是并未直接说明“扒灰”一词之源和构词理据,“烧火的”“灰子”都是妻子之称,并不是儿媳妇的称呼,“扒”之“煽情的语义”何指并不清楚。另外,张先生列举了大量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语例,但在探讨词语的来源时,现代汉语方言只能作为旁证,而不宜作为直接证据。第四种说法认为“爬灰”来源于“报妃”,黎良军先生认为“爬灰”来源于“报妃”,先秦民间似有“扒灰”一语,它的原形似乎就是“报妃”或“报麀”。⑥ 黎先生用了较大篇幅论证“报”与“扒”语义相通,语音相近,“妃”“灰”语音相混。然牵连颇远,最大的问题还是“报妃”并不是一个词,《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藏。”黎先生认为“报郑子之妃”即是“报妃”的扩展,然在目前所见语料中并未见有“报妃”这样一个词。从现有语料来看,“扒灰”是元明时期才产生的,期间有近两千年的空白,如果有“报妃”一词而文献没有记载,实在是不可能的。考察“爬灰”一词的来源还应从语言事实出发。

“爬灰”又作“扒灰”,“扒”字与“爬”字很早就通用了。如《水浒传》(容与堂百回本,下同)第1回:“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又第2回:“那后生爬将起来,便去傍边掇条凳子纳王进坐。”又作“扒”,《水浒传》第1回:“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第3回:“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再如《西游记》(世德堂本,下同)中多用“爬”,第23回:“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又第65回:“那行者在里边,东张张,西望望,爬过来,滚过去,莫想看见一些光亮。”亦有用“扒”者,《西游记》第30回:“这呆子吓了一跌,扒起来往外要走,被那马探探身,一口咬住皂衣道:哥啊,你莫怕我。”又第80回:“那里边有一个侍奉香火的道人,他听见人语,扒起来,拾一块断砖,照钟上打将去。”

扒灰是一个俗语,北方农村炕或灶里的灰多了,隔一天或几天要将灰用“掏灰钯”掏出来倒掉,这种用掏灰钯掏灰的动作行为就叫扒灰(下文凡此义皆不加引号),今北方农村仍有这种说法。这个词出现于元明时期,是当时的俗语,如《杀狗记》第6出:“自从与哥哥结义之后,扒灰挑粪的都叫是二官人,谁敢欺负我?”又罗贯中编、冯梦龙补《新平妖传》第33回:“他的算计恰像归乘法儿,分毫不漏,他的取钱却像做土砖的地皮,也恳下了三分。那管你大主儿、小主儿,好像爬灰扫地的畚,得来簸箕里头就是,只说拣大钱,可不是未尽其意了。”扒灰之“扒”为聚敛之义,《汉语大字典》:“扒:①用手或耙子一类工具把东西聚拢或散开。”⑦ 《西游记》第14回:“你小时不曾在我面前扒柴?不曾在我脸上挑菜?”《儒林外史》第3回:“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扒灰与扒柴、扒粪一样,即将灰聚在一起。黎良军先生也证明“扒”与“聚”义通,可参考。⑧《红楼梦》又有“爬拉”一词,第49回:“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爪子,忙忙地爬拉完了。”《汉语大词典》释做“频频拨饭菜入口”⑨,其实这个“爬”就是用工具将饭菜聚到嘴里之义,较早也写做“扒”,《金瓶梅》第52回:“只三扒两咽,就是一碗。”第79回:“西门庆拿起粥来,只扒了半盏儿,就不吃下了。”

了解了扒灰中“扒”的意义,就可以探讨“扒灰”的来源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红楼梦》中说到乱伦行为时,除了用“爬灰”之外,还用了“聚麀”这个词,《红楼梦》第64回贾琏见到尤氏姐妹时就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汉语大词典》将“聚麀”释为“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牝之事。后以指两代的乱伦行为”⑩。《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郑玄注:“聚,犹共也。鹿牝曰麀。”《南史·刘述传》:“或诣之,问其母安否。述曰:‘惟有愁麀。次访其子,对曰:‘所谓父子聚麀。盖谓麀为忧也。”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封建》:“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纪舒;卫宣则父子聚麀,终诛寿朔。”宋洪迈《容斋三笔·高唐神女赋》:“若如所言,则是王父子皆与此女荒淫,殆近于聚麀之丑矣。”从语例来看,“聚麀”指父子共牝,多指公公私通儿媳,最为著名的例子便是卫宣公和唐高宗夺儿媳的故事。“扒灰”就是“聚麀”通俗的说法,明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书王文旦事》:“俗呼聚麀为扒灰。”联系到上面焦大的话,就可见曹雪芹用语之精,贾琏毕竟是读过书的,所以用语较雅,而焦大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所以就喊出了“爬灰”,同时也可看出,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区分了这两个词的意义。“聚麀”是比较文雅的说法,语义不单指公公儿媳私通,上述贾珍父子与尤氏姐妹之间的关系也称“聚麀”。然而老百姓能见到的多是民间公公与儿媳私通,因此用“扒灰”专指“公公与儿媳私通”就产生了。疑“扒灰”为“聚麀”之隐语,下面说说为什么会用“扒灰”指“聚麀”。

因“麀”与“尘”的繁体“麀”字形极近,故“聚麀”经常被讹写作“聚麀”,如刘麀《旧唐书》卷六十一《窦威列传》:“臣闻夷狄者同夫禽兽,穷则搏噬,群则聚麀,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四库全书本)又元释祥迈《大元至元辨伪录》卷二:“或有合气而为道,父子聚麀。”(四库全书本)不但如此,同“麀”相比,“麀”字更为常见,一般认识几个字的老百姓读错字的情况很可能发生,“聚麀”很可能被读为“聚麀”,“聚麀”有使尘灰、尘土聚在一起之义,如《酉阳杂俎》卷四“祸兆”:“忽一日,像前土榻上聚麀三堆,如冢状。”上文已经指出,“扒”与“聚”相通,“灰”与“尘”亦相通,扒灰是将灰尘聚在一起,与“聚麀”语义相通,扒灰即“聚麀”也,扒灰又是一个常用词,故用“扒灰”为“聚麀”之隐语。这种说法能够得到理论上的说明,“聚麀”因形似而讹写进而讹读为“聚麀”,使“聚麀”有了“公公与儿媳私通”之义。许嘉璐指出,一个词意义延伸的过程常常“带动”与之相关的词发生类似变化,这就叫“同步引申”。同义词(广义)和反义词最容易形成同步引申。{11} 同步引申的心理基础之一便是联想,与性有关的词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中国人对于与性有关的词又多有忌讳,因此,扒灰因与“聚麀”在使灰土聚集的意义上相通,人们很容易通过联想,使扒灰与“聚麀”一样,也有了“公公与儿媳私通”之义,又因扒灰本是常用词,故在民间流传来开。

以“烧火”指“公公与儿媳私通”当是在“扒灰”产生后产生的。“扒灰”产生这个意思之后,通过联想与其有关的一些词都慢慢渗透这个意思。“烧火”“烧火佬”“灰扒”“掏火棍”等都是由“扒灰”转喻而来,或与灰烬之成因有关,如烧火;或与扒灰的工具有关,如灰扒、掏火棍。这样的造词方式在汉语中比较常见。从下面这个例子中可见一斑。明杨柚《琴心记》第四出:“(副净唱)破头巾枯叶补,烂须绦绵纱索做,乡下奔来筋裸裸,媳妇儿极亲我,常放公公杀些火。(众云)怎么吃你杀了火?(副净云)难道公公会爬灰,煨媳妇不着的?(众)却原来你到是一个火头。(副净云)休取笑。”这段对话大概意思是,副净的儿媳妇对他极好,但他却经常杀杀这种火,公公爬灰,灰往往是热的,会煨着媳妇,所以大众都说公公是一个火头,火头即正在燃烧的炭火,这里的“爬灰”和“火头”都是双关,“火头”正因与“爬灰”相关,而具有与儿媳私通的公公的意思。

① 李远芳:《“污膝”小考》,《惠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第58页。

② 王人恩:《“爬灰”别解》,《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5辑,第259页。

③ 熊盛元:《“扒灰”溯源》,《读书》1987年第6期,第131页。

④⑥⑧ 黎良军:《科学地探讨“爬灰”的语源》,见新浪博客:http: // blog. sina.com.cn/s/blog_409dd53a0100g7fu. html,

2010-01-17。

⑤ 张晓英:《“爬灰”补释》,《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4辑,第313页。

⑦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32页。

⑨⑩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6卷,第1103页,第8卷,第681页。

{11} 许嘉璐:《论同步引申》,《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第50页。

作 者:李伟大,厦门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隐语红楼梦
康有为“复辟密札”中隐语之探考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淳于髡:我的“隐语”你懂吗
别样解读《红楼梦》
隐语识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