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学活动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013-04-29 21:46杨港区
考试周刊 2013年61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造性培养策略

杨港区

摘 要: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创造力的支持。创造性是指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在问题中寻求新的关系,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美术教学需要学生从空间上勾画立体的和富有个性的画面,要求融入学生个性的思维和想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创造性 培养策略

一、创造性的内涵及特征

创造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种特别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已经存在的事物的属性、内涵、组成、构造和性质等不满意,然后在头脑中对已知事物进行加工,对其进行改造和革新。创造性是一种革新实物的能力,是一种新颖的思想或者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

创造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积极的求异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性思维属于一种求异思维。这个特征贯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始终;第二,思维的非逻辑性。有的学者认为,非逻辑性在创造性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非逻辑性指的是直觉的、富有想象力的思维过程;第三,思维的兼容互补性。创造性思维的形式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思维形式的活动,而是交织各种思维活动形式的相互作用的思维整体过程;第四,思维进程的跃迁性。它突出表现在灵感直觉思维的创造活动中。对思维的主体而言,它只抓住事物深刻的整体本质,获得思维的结果,而对思维具体过程的细节、步骤、阶段等却“一无所知,恍然若无”,呈现出迅速的跳跃性的特征;第五,内容的价值性。有学者认为,创造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新颖性,无论创造性的成果是独创还是创造,其本质是要探究个体创造出来的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包括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在这些方面没有价值的创造都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

二、学生创造性的形成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J.Wallas)于1945年在《思考的艺术》(The Art of Thought)一书中指出,任何创造性活动都要包括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操作内容及目标。

(一)准备。在准备阶段,试图解决问题的群体企图认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并努力用一些专业的术语表达。首先,从观念和思想的发展开始,有外界存在的真实事物引起学生各方面的分散想象,让学生的想象自由发展,然后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进行具体的思考准备,但不能被具体的情景限制。根据具体的问题,摒弃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提取一些有用的想法和观念,为问题或者事物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孕育。第二阶段是孕育阶段,它出现在准备与最后阶段之间。孕育在其性质和持续时间上变化很大。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因人和事物而定,需要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月再到几年不等。这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可能一直钻研于问题而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在问题被放置后得到重新关注时,却可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至少有一些解决问题的想法。有创造能力的思想家的证言中充满关于孕育的说明。数学家、发明家、诗人、科学家、艺术家都证实了,当他们理发、洗澡、听音乐或散步甚至做梦时,出乎意料地解决了这个或那个问题,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任何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分析只限于个人报告他想的是什么,这种分析可能是不充分的。有许多事情可能发生,而本人却没有任何有意识的经验。

(三)明朗。第三个典型的阶段是明朗阶段,该阶段是解决问题者经过孕育阶段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突然产生一种显而易见的知觉、情感和情绪激动,它一出现就不同于别的许多经验,它是突然的、完整的和强烈的,M1常常会用“闪光般”一类字眼表述该阶段的心理体验。这时,思维者往往会突然喊出“是这样的”、“当然如此”、“哈!没错儿”等。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往往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只要问题得到了解决,就无需继续关注。其实,这种明确的经验是否正确还有待验证。

(四)验证。验证是最后的阶段。脑子里迸发的新颖的观点,针对问题提出的可能办法,必须验证可行性和效果。如果假设成立,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成立,则整个创造性思维活动必须重新开始。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因为主体的感知、思维、想象、体验、内化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真实活动,教学就不能成功。“教育不是一个告之和被告之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构性的过程”。因此,在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模式和相关策略的选择、实施和运用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创造性的思想只有经过语言表述的外化才能内化。思维要实现内化,就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教学,在活动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主体性是创造性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围绕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搜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分析具体的问题情境,结合问题处理搜集到的信息,在分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换句话说,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以问题为起点,并以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和发现新的问题为目的。学生探究性的培养离不开问题的解决,这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作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模式或创造性教学模式,在其构建以至运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必然要体现问题探究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性。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石。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模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教师具有不可冒犯性,教师的行为具有绝对正确性,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机器,甚至有学者把教育比做罐头的加工厂,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和专制,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进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师生必须树立合作观念。教师要实现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就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表述新思想、新观点,探寻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共同探究,互学互动。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近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从而创造性地学习、研究和探索,毫无顾忌地大胆猜测、想象,大胆推断和提出结论,在不断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合作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生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合作性是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韩琴.课堂互动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黄小金.借助创造性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283-285.

[3]周云飞.浅析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138-139.

[4]代祥勇.试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29:115-116.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创造性培养策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
培养欣赏评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浅析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