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强
摘 要: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考试评价机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关注中小学的信息教育,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新的终生适用的基本能力。在我国,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的艰巨任务落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肩上。
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信息时代步伐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及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而呈日新月异的态势。根据情报学家的分析,知识的陈旧周期在不断缩短,进入90年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不能仅按教材编写的内容一成不变地教学,而应将教材内容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在学生掌握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知识(硬件及软件)介绍给学生。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一些前沿的软硬件知识及新的操作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准人才”的要求。
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工具,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据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也就是说,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目标和基于几项任务完成的,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举例来说,教学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时,计算机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步骤应是,在教学开始时,先询问学生,如你们会用电脑做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打字、画画、上网、聊天……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逐步增强自信。
2.“学科整合”模式。
学科整合模式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既高效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1.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对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有限的学习内容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此,可通过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两种方法:一是“走出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一些规模较大的信息技术推广会,了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新动态,拓宽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视野;二是“请进来”,邀请若干名信息技术专家来校作最新科技信息专题报告,把国内外最新计算机发展信息传递给教师和学生。
2.创造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学校可定期举办“信息节”,如网页制作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还可组建计算机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小组和应用技术小组。程序设计小组主要吸收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以青少年学奥林匹克竞赛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心理素质均能得到提高。应用技术小组主要吸收对动画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主要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使学生通过动画设计软件的学习,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电子作品。
四、改革考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上交自制电子作品,考核学生计算机理解应用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不应过多地注重所学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而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上。例如在完成Word模块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我国春节或国际上流行的圣诞节为内容,并加以简单的文字表达,制作一幅宣传广告画。对此,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西方文化的文明节日”等为标题,加上文字说明、相关图片。有的图片是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并利用修饰字体。这一做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Word基础知识。
2.开放考评方式,把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互相结合。
学生成绩评价要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其中自我评价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表现评价和集体的自我表现评价。活动的评价一般由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检查表,学生根据这些表来评价。由于自我评价,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参与项目的体验、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认识。同时,集体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使考评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
[2]吕品.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改革初探.北京西城区现代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