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巍
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清晰可见的课时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适合学情的学案,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打造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而这三方面要想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教什么”。这样,课标解读和分解在实际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学习“分解课程标准”,学会专业地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首要任务。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目标分解,其实就是将相对宽泛的内容目标具体化。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过程,就是把上位的内容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了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程序和方法,才能保证准确地将目标具体化,实施“教學即评价”或目标导向的教学,实施基于目标的作业(设计、批改与反馈)。所以分解课程标准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一、为什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构成包括四个条件,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好的教学目标能够清晰地表达学生“学到什么”,明确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通常教学目标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行为上的实际变化,而不是教师应怎样做,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其具体的进步怎么样,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教学目标设定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分解课程标准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和教材开发需要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这项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发展,制定学习目标。
把抽象的、概括的课程标准分解成具体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目标,不能照搬他人现成的课程标准分解,也不能原封不动地使用课程标准。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在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会努力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怎样进行《历史课程标准》的分解
首先取决于你的教育理念是否已更新,你对新课程改革所持的态度。新课程改革一定要进行,也正在进行。《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
其次,在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必须有遵循的原则和科学方法。不妨尝试一下伊恩·史密斯在《分享学习目标》和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的原则与方法。1.第一要务就是,你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吗?2.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这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即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通过三维目标来实现《历史课程标准》,重点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设计三维目标)。3.分解《历史课程标准》时,不要脱离具体的学习情境。首先要创设一个学习情境——“(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2)在这个情境里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思维的刺激……(3)学生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4.考虑学习目标表述的概括程度或具体程度。学习目标可以通过一节或几节课才能实现,有的学习目标要通过终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就太宽泛了,学生无法把握)。5.运用肯定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撰写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可以这样撰写: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记住事实)?我们能做什么(发展技能)?我们明白了什么(形成意识并发展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衡量一下,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少支持和帮助,是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6.设计需要学生“表达他们的理解”的活动,最重要的是通过实现指标来促进对话和加强理解。7.在一节课开始前要先阐明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看到学习目标,往往我们都忽视了这个环节。教学导入可以这样开始: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主题是关于什么”。8.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如果教师都无法对“质量”形成统一的认识,那么,教师也就无法向学生传递有质量的教育。9.制定和使用学习目标与实现指标时,要考虑到个体的能力差异。让能力不同的学生搭档或组成小组。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益处。10.使用小组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对小组的评判可依据其最终结果,对个人的评判则可依据其对团队的贡献或者其在团队中的表现。11.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通过对话来学习的。我们与同伴进行对话,我们自己与自己对话。12.按照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对“标准”进行改写。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这些“标准”,使之不仅用来监测学习结果,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13.要意识到撰写学习目标很可能会使书面作业减少。14.不要忘记整体目标。
通过《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学习,我认为还可以这样去做:15.首先是处理好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16.理解并掌握组织框架内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17.理解新的知识观。广义知识中不仅要回答世界“是什么”或“为什么”问题的陈述性知识,而且要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后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包括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18.理解新的智育目标观。新的框架包括了智育目标,智育目标就是广义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最低的智育目标是知识的记忆水平,最高的智育目标是知识的运用达到了创造水平。19.有效教学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估)?20.目标、教学、测评之间相符的程度要保持一致性。
三、分解《历史课程标准》案例
1.以必修三第二专题中第7课“启蒙运动”为例,说明分解过程。
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学习目标:(1)我们需要知道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及他们的代表著作。(2)我们能表述启蒙运动,以及对“理性”的理解。(3)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对现代人文精神的理解与关注。
3.方法与建议:(1)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政体的建立,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2)注意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3)注意理解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涵。